贾政与贾赦:两个笑话
在酒桌上讲笑话,往往不是笑话,而是考验人情商的考试。 尤其是在酒桌上,有尊卑之分。
《红楼梦》第七十五章,中秋节饮酒击鼓传花。 贾母说,谁传出去,就罚一杯酒,讲个笑话。 第一个失败的人是贾政。
贾政表情严肃,根本不像会讲笑话的样子。 讲笑话有一些特别之处。 一般来说,好的笑话要么是对比,要么是讽刺。 刘奶奶一进大观园,之所以让大家笑了好多次,主要就是因为反差。 贾母以前讲的“猴尿”笑话,本意是讽刺,而讽刺的就是王熙凤。
一般来说,用笑话来讽刺在场的人会更有效。 但这就带来了一个难题:每个讲笑话的人都必须考虑一个问题:我有资格讽刺谁?
贾母为什么要提到“讲笑话”呢? 因为她在这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在场的人中她想讽刺谁就讽刺谁,没有任何禁忌。 至于下面的人,对不起,看看你周围。 有没有一个人是你可以轻易嘲笑的?
于是,轮到贾政讲笑话的时候,贾母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一个贾政可以讽刺的:贾政不能讽刺贾赦吧? 你总不能嘲笑那些女亲戚吧? 总不能嘲笑小孩子吧? ——不如嘲笑那些比自己强的人。 强者对弱者的讽刺不是讽刺。 那么贾母的“猴尿”笑话为何成立呢? 因为她讽刺最聪明的人。 而智慧是一个人的优势。 王熙凤在众多儿媳妇中就有这个优势,所以她就成了被嘲笑的对象。
如今,贾政在现场很难找到适合他讽刺的人了。 贾政的母亲觉得他的笑话不够好,就补充道:“如果他说得不好笑,就会受到惩罚。” 贾政——
【尹笑道:“家里人最怕的就是老婆。” 此言一出,大家都笑了。 他笑了,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贾政讲过笑话。 贾母笑道:“这一定不错。” 贾政笑道:“若是好的话,老太太就一杯吧。” 贾母笑道:“当然。”】
第一句话就让大家笑了,不是因为讽刺,而是因为对比——没有人见过贾政讲笑话。 但这种对比并没有持续到第二句话。 为了让笑话发挥作用,仍然需要讽刺。 那么,到底是谁在讽刺呢?
“家里最怕老婆的一个人”——在座的所有人都不同意这一点。 这是讽刺不在场的人的巧妙方式。 既然被讽刺的人不在场,笑话的效果自然就会降低。 贾政继续说道:
【“这个怕老婆的男人再也不敢迈出一步了,正好是8月15日,我在街上逛街的时候,遇到了几个朋友,就拉着他们到我家去喝酒,我不想喝醉了,就在朋友家睡着了,第二天醒来,他后悔极了,只好回家道歉。他老婆正在洗脚,说:既然这样,你就舔一下吧。我,我饶了你,男人非得替她舔,恶心得她想吐,他老婆生气了,想打她,说:你太轻浮了!她的男人跪下哀求:不是奶奶的脚脏,只是她昨晚米酒吃多了,是一块月饼馅,今天有点酸。
这个笑话本身还勉强够用,讽刺了一个怕老婆的人,并没有得罪在场的所有人,所以效果并不强。 但这个笑话的真正天才之处在于它起到了钩子的作用。 里面提到了8月15日,米酒,还有眼前的风景。 于是,最后的润色就留给了贾母来完成——
【贾母等人都笑了。 贾政忙倒了一杯,递给贾母。 贾母笑道:“既然如此,那就赶紧让人去拿点烧酒来吧,别让你惹上麻烦了。”】
我们注意到,这里最重要的一个词特别不起眼:忙。
贾政为何“忙”倒酒呢? ——如果等一会儿再倒的话,笑话就开不下去了。 贾政只是讲了一个8月15日吃米酒的笑话,然后给贾母倒了一杯米酒。 贾母轻松地继续讲笑话,画上了点睛之笔。
因为贾母的一句话,贾政、贾赦两个儿子成了众人嘲笑的对象。 贾赦和贾政是这个府的主人,是有权有势的一方。 现在,一帮小辈看到有权有势的一方被嘲笑,玩笑的效果自然就达到了。 贾赦也不会生气,他又不是怕老婆的。 如果贾赦害怕他的妻子,就不可能开这个玩笑。
这就是贾政非常聪明的地方。 他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笑话,给贾母画龙点睛。 贾母自然高兴。
第二个轮到说笑话的是宝玉。
但宝玉却很难说——大家在座,他能嘲讽谁呢? 如果纯粹从笑话的角度来看,最成功的笑话就是讽刺他父亲贾政的笑话。 宝玉——
【因为我想:“如果你讲笑话不笑,又没有口才,连笑话都讲不了,更别说其他笑话了,那有什么问题?如果你讲笑话讲得好,但你不能认真地说,你只会油嘴滑舌,更会油嘴滑舌,不,最好什么也不说。 他站起来说:“我不会讲笑话,所以我要求更多限制。”]
这是最正确的做法。 宝玉从来不会讲讽刺父亲的笑话。 贾政命他作诗一首。 这也是宝玉与贾政之间的默契。 宝玉说“请多加一点”,也很恰当。 他不能说“我即兴写一首诗就完成了”——那太自命不凡了。 因此,他想求情“除此之外”。 不用说,这个“别的东西”一定是诗。 但“作诗”这个词却不可能是他主动提出来的。
【贾政道:“既然这样,我只有一个秋字,就当场赋诗一首吧,好的话就赏你,不好的话明天再仔细看看” ”。 贾母急忙说道:“怎样才能下好单呢?” 诗?”贾政道:“他可以。”贾母听说了,就说:“现在就做吧。”便命人拿纸笔来。】
这里非常有趣。 贾政问的问题并不是很难。 但贾母却分不清难与难,生怕宝玉受到惊吓。 “忙”字在贾母那里说得很好。 这里的“忙”与上面“贾政斟一杯酒赠贾母”中的“忙”相呼应。 一体现了儿子对母亲的孝心,二体现了奶奶对孙子的爱。 贾政自然知道这对宝玉来说并不难,就直接说“他能行”,贾母就批准了写诗的替代方案。
【贾正道:“就别用冰、玉、晶、银、光、光之类的词,你要拿出自己的想法,尝试一下这几年的情绪。” 宝玉听了这话,立刻想到了四件事。 我把这句话写在纸上,交给贾政看。 答案是...]
贾政节奏把握对了。 更具体的要求,在贾母批准之前,他并没有说出,一旦他说了,贾政可能会解释说“他能做到”,贾母也会起疑心。 如果没有这些限制,贾政的称号就显得有些粗俗和幼稚了。 加上限制,就成了所谓的“白战诗”。 白瞻的诗都是赞美雪的。 不要使用“bai”一词或类似“bai”的词。
宝玉写七绝。 口战基本上就是七绝。 宝玉今亦口传。 但他毕竟不适合背诵——在父亲面前必须保持低调。 于是我动笔了。
【贾政看了一眼,默默点头。 贾母见状,知道没有什么问题,便问道:“怎么样?” 贾政想讨好贾母,就说:“难为他了,就是不肯读书,言语终究不雅。” 贾母道:“就是这样,他无论多大,一定是个有才华的人!现在正是奖励他的时候,以后他会越来越感兴趣的。” ”贾政道:“正是。 他转身吩咐老保姆出去吩咐书房里的小男孩。 先生,“给他两把我从海南带来的扇子。”】
这里写的是贾母和宝玉的关系,而是通过贾母和贾政的对话来呈现的。 贾母观察言辞,觉得还不错,便问道:“怎么样?” 贾政想让母亲高兴,就尽量夸奖宝玉,但贾政的夸奖只是“难为他了”。 贾母的《就这样》也是一流的评论。 当贾母吃到最美味的食物时,她会用“就这样”两个字来评价。
【宝玉忙谢了,回座吩咐。 贾兰见赏赐玉佩,出席,作诗献给贾政。 他写的……贾政看到了大喜,便把这件事告诉了贾母,贾母也很高兴。 又命贾政赏赐他。 于是众人坐下,继续吩咐。 】
贾兰主动赋诗。 他与贾政是孙子,隔辈。 类似于宝玉和贾母的关系。 所以贾兰并不是很怕贾政。 贾政对贾兰从来没有像对宝玉那样严厉。 宝玉的诗显然比贾兰的好得多,但贾政的反应只是点头不语,道:“词句终究不雅。” 对于贾兰的这首诗,贾政“大喜过望”,主动告诉贾母——宝玉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这也体现了代际距离所带来的爱与尊重。 归根结底,贾政之所以对宝玉严厉,是因为他与宝玉年龄相差不大,关系又太亲密。 如果宝玉是他的孙子,他一定会非常疼爱他。 除此之外,贾政“大喜”的还有一个潜在原因——贾兰的父亲贾朱早已去世。
贾兰诗词完毕,继续发号施令。 这次轮到贾赦讲笑话了。
我害怕比较购物。 贾赦一讲笑话,就可以看出他与贾政的差距有多大。
【这次我在贾赦手里,只好一边吃酒一边讲笑话。 因为他说:“儿子是家里最孝顺的儿子……”】
这第一句话与贾政的说法相差甚远。 他说的“最孝子”是要和自己比较的。 这不再是一个笑话。
【先生的母亲生病了,到处找不到医治,所以请了针灸师。 婆婆一开始不识脉,只说是心火。 现在,她已经通过针灸痊愈了。 儿子惊慌地问道:“你的心如果看到铁,你就会死,你怎么能拿针呢?” 婆婆说:心脏不用针,肋骨上针就可以了。 ”子曰:“肋骨离心远,怎能好呢? 婆婆说:没关系。 你不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有偏见的父母。 】
作为一个笑话本身,这还算过得去——它有讽刺意味,也讽刺了在场的人,即贾母。 但作为一个酒桌上测试情商的玩笑,实在是太失败了。
贾赦有资格讽刺贾母吗? 这次,他讽刺了贾母,还讲了一个让贾母伤心欲绝的笑话。 他还觉得自己是“最孝顺的儿子”。 这实在是一个笑话!
【众人一听,都笑了。 贾母也得吃了半天半杯酒,笑道:“我婆婆一枪就好了。”】
和之前一样,贾母也回答道。 这句话同样是讽刺,不过这讽刺一点也不好笑,反而显得让人心碎。 贾赦的笑话逗得大家都笑了,贾母却笑不出来——她心里很不舒服,无法发作,只好吃了半杯酒,停了半天。 贾母在这里吃了半杯酒,和刚才贾政倒了一杯递给她,她高兴地喝了下去,截然不同。 当一个人想要控制和隐藏自己的情绪时,在这里吃酒就像喝水一样。 他需要做点什么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过了半天,才稍微平静下来。 “半日”与贾政的“忙碌”形成对比。
还没结束。 然后发生了其他事情。 喝完酒回来的路上,贾赦被石头绊倒,扭伤了腿。 贾母听说了,忙吩咐两位婆婆去看看,还吩咐邢夫人赶紧走。 后来,两女回来说,没什么大事——
【贾母点点头,叹了口气:“我太担心了,还不如说我偏心呢,但我就是这样。” 于是,他就把贾赦刚才开的玩笑告诉了王夫人、尤等人。 】
这时,贾母点点头,叹了口气,因为刚才贾赦的玩笑所带来的不适,被她长久以来的心痛冲淡了:被儿子嘲笑,比被伤害好! ——贾母是一个相信因果报应的人。 或许在她苦苦等待的同时,她还在想:难道上天惩罚了她的儿子,让他扭伤了脚,是因为她自己的愤怒吗? 两个婆婆终于回来告诉她,你儿子没事,贾母这才放心了。 想到之前的笑话,还有自己的担忧,她不免叹了口气。
在此之前,贾母是不会告诉王夫人和尤夫人那个“撕心裂肺”的笑话的。 现在,我终于原谅了儿子,但我还是忍不住心疼自己,所以我就说了出来。 这是一位身为母亲的女性,向另外两位身为母亲的女性讲述做母亲的不易。
曹雪芹的中秋笑话不是在讲笑话,而是在讲人间的悲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