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西谈脱口秀:并非必须冒犯,逗人笑是积德行业
黄西与脱口秀的节奏,好像总有些错位。
2010年3月,黄西在美利坚合众国白宫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登台献艺,由此一举成名,他的表演视频以及“脱口秀”这一新颖概念,迅速在国内掀起了一阵热议,声名远扬。
黄西是火了,却火在脱口秀出圈之前。
黄西 图据果麦文化
2013年,黄西作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生活抉择——重返故土,成为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节目的主持人。该节目是一档深受欢迎的电视脱口秀,黄西主持至今已有十年之久。在这十年里,黄西在脱口秀领域做出了诸多贡献,他不仅创办了名为“笑坊”的俱乐部,还担任了多个脱口秀综艺节目的评委。记得有一次,他评选出的年度冠军是周奇墨。
但遗憾的是,脱口秀还是没能出圈。
黄西主持《是真的吗》 视频截图
2017年,黄西怀揣着让脱口秀走红的愿望,着手创作了一部以“脱口秀情景剧”为主题的剧本。然而,他未曾料到,剧本创作过程中,外界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巨变。待他回首望去,舞台上已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年轻演员的身影。
李诞初涉娱乐圈时还在求学,如今他却稳坐在《脱口秀大会》的“领笑员”宝座上,手中的灯光掌控着台上演员的命运;而他当年点评过的周奇墨,如今已被年轻观众们誉为“脱口秀天花板”和“脱口秀OG(元老)”。
“领笑员”起身迎接黄西
他的剧本,长达22集,原本吸引了两位投资者的关注。然而,其中一位投资人却在中途突然离场,而另一位虽然兴趣浓厚,却因区块链的火爆趋势而转移了投资重心,投身于区块链领域。
无人问津,剧集便难以推进。然而,脱口秀节目却大受欢迎。网络上,人们对这位脱口秀的前辈产生了好奇,询问黄西的去向,提及他曾经的辉煌,如今却鲜有人关注。黄西在看到这些评论后,气愤不已,“真是可笑,你才问黄西去哪儿,转眼间就无人问津了?”
2021年,黄西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中仅作短暂露面,一句“脱口秀的在天之灵”再次激起网友热议,然而,这句话也被许多人理解为英雄末路之兆。随后,他选择远离网络热搜,使得“黄西消失于网络”的言论愈发盛行。
黄西并未对此介怀,近年来,他举办的线下个人演出接连不断,加之参与综艺节目的经验,他悄然将原本的22集剧本改编成了以脱口秀为主题的小说《脱口秀避难所》,并且该书已经近期与读者见面。这部小说描绘了主人公刘东以及几位年轻脱口秀演员追寻梦想的历程。
喜剧演员的命运注定会经历‘过气’这一阶段,每个人迟早都会面临这样的时刻。这并非意味着你个人的努力有所减少,亦或你创作的作品质量有所下降,而是因为社会环境、交流语境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变化。在接受红星记者采访时,黄西并未对网络上的传闻有所回避。他表示,书中融入了他个人的以及同行们的诸多经历,还有脱口秀演员们的奋斗历程,“这本《脱口秀避难所》是我对脱口秀的深情告白,同时也是对脱口秀演员及其生活的珍贵纪念。”
错过了中国将近十年
红星新闻:很多网友觉得你“销声匿迹”了?
黄西表示,他实际上从未中断过线下表演,持续进行中。近期,他还在进行巡回演出。然而,如今大家使用的应用程序实在太多,有的人沉迷于抖音,有的人热衷于快手,而有的人则频繁登录微博。因此,人们的注意力被分散得很厉害,若你不在他们的应用程序推送列表中,他们便认为你已经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这种情况实在难以避免。
主持《是真的吗》那会儿,情形亦是如此;进入2021年,众人似乎以为我已消失无踪,然而节目依旧保持每周两期的播出频率,而且是在相当知名的平台上进行,这实在是无奈之举;如今,大家普遍不再频繁观看电视节目。
黄西参加《脱口秀大会(第四季)》
在《脱口秀大会》期间,部分网友觉得你的脱口秀若置于我国环境中可能会遭遇一些不适应,针对这类消极的评价,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黄西提到,演员们常常会遇到不适应的情况。只要你的段子精彩,大家普遍都会觉得不错;然而,一旦你表演失败,不仅观众会认为你不适应,连你自己也会产生这种感觉。这种情况在演艺圈是相当普遍的。公众可能因为我刚从国外回来而对我有所误解,但实际上,我是在国内生活到24岁才出国的。尽管我错过了中国将近十年的时光,但我也并未错过太多宝贵的东西。
自从参加了《脱口秀大会》,我觉得整体评价还算不错。众多脱口秀艺人表示,他们是因为观看了我的表演才踏入这个领域的。这让我感到非常感动,实在没想到。
脱口秀演员必须靠线上综艺才能火?
红星新闻报道,以往脱口秀的观众群体主要聚集在实体场所,然而,如今脱口秀的演出是否已经从线下转移到了网络空间?
黄西表示,情况并非全然如此。特别是今年,线下演出活动明显增多。坦白说,即便综艺脱口秀节目迎来爆发,这也得益于线下演出的推动。多年来,许多人即便在经济上并未获利,仍坚持在俱乐部的线下舞台上表演。若非这些经验的积累,综艺节目的迅猛发展恐难以实现。
某些人的娱乐天赋尤为出众,因而能够在娱乐节目中迅速走红。然而,他的持续发展能力究竟如何,尚不得而知。若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不佳,那么他的走红可能难以持久。
红星新闻:线上演出和线下演出的不同是在哪里?
黄西表示,那些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有趣段子,往往不仅能够让人开怀大笑,还会触及到一些社会问题,例如杨笠的段子就是这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评价一个段子或表演者的水平,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考量:在线上,我们关注的是其传播的广泛程度,而在线下,我们则更看重观众们的即时反应。
红星新闻报道,小说中部分角色对脱口秀表演形式发表了看法,尤其是那些旨在挑逗观众的脱口秀。然而,这种表演形式在众多线下活动中屡见不鲜,而在社交媒体上,相关视频的观看量亦颇高。那么,您对这种以挑逗观众为目的的脱口秀有何见解?
社交平台上,这类与观众互动的脱口秀视频很受欢迎
黄西表示,他认为在表演中逗乐观众的环节,大约占据10%到20%的比例即可。有些人选择将这部分内容上传至网络,这背后也有其道理,或许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将精心准备的段子免费分享,于是便将互动性的段子发布在网上,以此吸引观众观看他们的现场表演,这实际上是一种策略。
然而,确实存在一些脱口秀表演者,他们的表演从头至尾都充满了互动。我觉得这有点……太过迎合观众了。他们并没有讲述那些真正的笑话。有人曾告诉我,我为何觉得这场表演中,观众的幽默感似乎超过了演员。或许现在的观众受到了某些视频的影响,他们的口味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期待演员与观众进行互动。我个人对此有些反感,但我也明白这种表演形式有其价值,并且拥有一定的市场。
红星新闻报道,众多观众往往觉得那些能够与观众进行互动的脱口秀表演者,他们的现场即兴反应能力通常较为出色。
黄西提到,现场发挥的能力,其实是一种额外的技能。经过几年的脱口秀表演,你若想现场发挥,其实并不难。然而,真正困难的是,在完成段子创作后,站在台上讲述,并让观众发笑。通常,现场发挥的笑料,其外壳往往较为单薄。尽管如此,外行人可能察觉不到,误以为表演者的反应极为敏捷,但实际上,这些笑料内容往往非常简单。
红星新闻:所以你认为最考验脱口秀演员功力的是专场吗?
黄西表示赞同,他认为即便只有五分钟,只要能将那个段子撰写得精彩、演绎得生动,便已足够,他本人对时间的长短并不十分看重。
签20年合同、没有保底收入……是真的吗?
红星新闻报道,书中描绘了主人公刘东在签订合同时的遭遇:合同中并无最低月薪保障,一旦签约,期限长达20年。在这漫长的20年中,刘东的所有演出邀请和影视项目都必须由俱乐部安排,且俱乐部需扣除演员收入的85%作为提成。然而,若拒绝签约,刘东在俱乐部演出的机会将变得极为有限。这难道是脱口秀行业中的普遍现象吗?
黄西表示赞同,众多脱口秀表演者曾签约,亦或众多人曾思考过签约。这几乎成为了许多俱乐部的普遍现象。然而,仍有一些人未曾签约,而在过去的脱口秀氛围中,这些未签约者相对而言处于不利地位。
这实际上是中国脱口秀与美国脱口秀之间的一大差异。在美国,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起,制作与播出就已分开,脱口秀艺人的经纪机构不能是制作机构,也不会拥有自己的线下俱乐部。然而,在中国,这三方关系通常是紧密相连的。即便你未与任何一家公司建立绑定关系,虽然仍有可能,但想要登台表演则会更加困难,出现在镜头前的机会也会相应减少。
徐志胜、鸟鸟、周奇墨等脱口秀表演者因人气攀升,受邀参与众多综艺节目,更有机会投身影视作品的拍摄。
红星新闻报道指出,实际上在我国脱口秀的领域中,除去少数几家知名公司以及个别顶尖脱口秀艺人,大多数普通脱口秀演员所面临的生存状况颇为不易。
黄西表示,与那些已经名声大噪的演员相比,他们的处境较为不易。然而,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发展态势中,可以明确地说,中国实际上成为了新晋脱口秀演员生活得相对较好的国家。在美国,脱口秀演员的数量高达上万人,但只有少数顶尖演员的收入十分可观。他自己也曾亲身体验,在美国从事脱口秀的前五年,几乎没有任何收入。而在中国,许多人工作仅半年,收入就已相当不错。只要你勤快点,一天多跑几个场子就好了。
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吗?
红星新闻报道,小说中的主角在极其艰难的处境中开启了首次脱口秀之旅,其表演内容亦是对生活艰辛的戏谑。您是否觉得脱口秀的笑料在于向观众揭示生活的悲剧?
黄西表示赞同:“喜剧本质上不过是悲剧经过时间的洗礼。”实际上,喜剧与悲剧往往界限模糊,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当一个人滑倒在地,对于他个人来说,那无疑是悲剧;然而,在旁人眼中,这却可能成为笑料,即便两者发生在同一刻。因此,当脱口秀演员将这些苦难经历分享出来,听众的心灵便能获得一丝慰藉。
红星新闻报道,这让我联想到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脱口秀实为一种挑战界限的艺术形式”,它既能自嘲,亦能以幽默的方式触及他人的困境。您是否对此观点表示赞同?
黄西认为,那句话本质上不过是句营销标语。在《吐槽大会》制作初期,他们宣扬“脱口秀即是对冒犯艺术的诠释”;然而,随着某些机构开设培训班,他们又提出了新的标语,强调“脱口秀需融入负面情绪”。由此可见,这些全都是用于营销的口号。
我之前遇到过几位初涉脱口秀的新人,他们向我诉苦道,“我目前并无负面情绪,那我还能够胜任脱口秀演员这一角色吗?”我回应道,若你感到快乐,不妨将这份愉悦的心情分享给大家,相信也能收到良好的反响。脱口秀并不局限于讽刺或表达负面情绪,只要你有故事,快乐同样可以成为你的素材。
许知远在吐槽大会上
红星新闻:你觉得现在脱口秀未来怎么样?
黄西表示,在《脱口秀大会》走红之前,市面上其实已经存在多档脱口秀类综艺节目,但它们并未获得广泛的关注。他认为,目前很难预测下一个热门节目会是什么,因为近几年中国综艺节目异常火爆,众多节目纷纷尝试融入脱口秀元素。关于未来什么类型会受欢迎,目前无人能准确预测。他期盼未来能出现脱口秀情景喜剧或脱口秀电影。
总体而言,我国拥有14亿人口,然而却只有寥寥几个备受瞩目的综艺节目,这样的现象确实难以令人信服。虽然综艺节目捧红了一批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才华横溢的艺人被忽视的情况。这其中的原因,既与综艺主办方的偏好有关,也与艺人是否愿意签约等多种因素紧密相连。展望未来,脱口秀节目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鲁迅写阿Q,也是个段子
红星新闻报道,这本书中充满了诸多幽默“段子”的印记。对于您而言,创作一本以脱口秀为题材的小说,与撰写脱口秀中的段子,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与不同之处呢?
黄西提到,曾有一段时间,他的生活颇为低落,于是有人建议他尝试写日记。他开始记录,后来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日常的所思所想,发现那些令人难过的内容,他自己都不愿意再看第二眼。相反,那些有趣的内容,阅读之后,他的心情会变得稍微舒畅一些。因此,他心想,今后或许可以多写一些有趣的内容,这样读者在阅读时,心情也不会过于沉重。
我确实在书中收录了许多趣闻轶事,你若将其搬上舞台,观众们定会捧腹大笑。此类做法并非我首创。王朔的小说中,段子风格尤为明显,那些段子源自他所在的北京部队大院;而伍迪·艾伦的作品中,亦不乏精彩的段子。在我看来,撰写段子的高手非鲁迅莫属。你看鲁迅笔下的阿Q,同样是一个段子,它揭示了社会的弊病,充满了悲哀,却又颇具趣味。我觉得幽默小说是一个门类,也是将来脱口秀演员的一个出口吧。
红星新闻:那你的脱口秀理想是什么?
黄西表示,他一直在努力探索。他确实帮助许多脱口秀演员实现了他们的梦想。尽管央视的《是真的吗?》并非纯粹的脱口秀节目,但它确实让很多人首次接触到了脱口秀的段子。接下来,他希望实现两个目标:一个是打造一档综艺节目,另一个则是制作一部像《宋飞正传》那样的电视剧。自然,我难以准确预知大家未来所偏好的节目类型会是怎样的,尽管如此,我仍旧期望在剧集制作上投入更多的努力。
《宋飞正传》这部作品在1989年至1998年间于NBC电视台播出,共计180集。剧集围绕四位主要角色的日常生活、职场经历以及感情纠葛展开,其中穿插着丰富的笑料。
脱口秀是我的人生避难所
红星新闻:对你而言,脱口秀意味着什么?
黄西表示,脱口秀对他而言,是终身的热爱。他深信,在脱口秀的舞台上,他找到了人生的庇护所,或是心灵的归宿。实际上,人生的基础状态往往伴随着痛苦、失意和乏味。只有当你体验到快乐或满足,那通常也是经过不懈努力换来的,成年人的世界便是如此。黄西认为,脱口秀具有神圣感,它能够让人发笑,是一项很有善意的职业,他一直持有这样的观点。
黄西 图据果麦文化
红星新闻:您将此书比喻为赠予脱口秀的一封情意绵绵的书信,我觉得这样的形容颇为诗意。
黄西表示,他已经与部分演员相识五六年之久,对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然而,交往程度并不算深。自从开始从事脱口秀表演,他不得不考虑房租、房贷等生活开销,每天清晨还需起床继续工作。因此,他被人戏称为“脱口秀忍者”,表演结束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内心深处,对那些脱口秀表演者有着浓厚的喜爱,因此这不仅仅是一封写给脱口秀的情书,更是对脱口秀演员及其生活的珍贵纪念。
起初我尝试脱口秀表演时,那些与我同在海外求学的同胞们纷纷表达反对,认为我荒废学业。记得有一次,我在外省进行演出,在酒店结算时,一位黑人女孩好奇地询问我的职业。我告诉她,我从事脱口秀工作。没想到,她听后竟主动伸出手给了我一个温暖的拥抱。我疑惑不解,询问她为何这么做。她微笑着回答:“因为你正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我那时听后颇感触动,尽管我当时的境遇并不理想,但有人视我为一位追逐梦想的人。因此,最核心的观点便是“应当坚守自己的梦想”。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本书可以被视为一部人生励志故事,其中蕴含着至关重要的观点——投身于你所热爱的事业,你将发现人生的庇护所。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蒋庆 编辑 曾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