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15年太空记录中国雾霾,变化触目惊心

2025-07-02 -

2002年1月11日

雾霾的笼罩之下,我国东部地区的大片区域呈现出一片模糊的灰蒙,这种灰暗几乎完全遮蔽了地面的具体细节。

北京面临气溶胶污染的严重问题。在环境保护领域,气溶胶被定义为那些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或液体小滴的总称。

气溶胶颗粒可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部,它们会停留在呼吸道表面,有时甚至深入肺部沉积,对健康构成威胁。(图像由海洋宽视场遥感设备捕捉)

2004年10月3日

2004年11月2日的下午至11月3日的下午,华中地区上空,紧邻渤海的区域,出现了一层霾。

北京等一线城市车辆排放问题日益加剧,同时,燃煤发电厂、居民供暖以及烹饪活动也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华北地区因此常常遭受空气质量不佳的困扰。该地区地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尤其是西部的太行山脉,它在平原上形成了一道屏障,阻挡了雾霾的扩散。

该地区频现“温度反演”现象,地表附近温度低于高空(通常情况下,空气温度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为较冷的空气上升幅度较小,因此雾气得以停留在地表附近,直至天气状况发生变化。

2005年2月28日

土地流失与水资源的匮乏,构成了我国十三亿人口所遭遇的粮食保障难题。

而这张图揭示了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另一大威胁:区域雾霾。

2006年9月20日

我国东部地区的天空显得尤为污浊,雾霾与云彩交织在一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海沿岸的海域却保持着较为清澈的景象。

2007年7月27日

在这幅图画里,雾霾与云层交织在一起,使得色调变得更加浓郁,呈现出一种蔓延的态势,其厚度足以将整个北京城完全覆盖,而低空中的雾霾则特别聚集在北京城北地势较为低洼的区域。

2007年,BBC在报道中提及,一支由国际科学家组成的团队研究发现,中国空气污染的加剧导致了某些地区的降雨量出现下降趋势。

2008年7月21日

2008年8月8日至24日,北京将迎来奥运会,而9月6日至17日,残奥会也将在此举行。为了迎接这两大盛事,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旨在降低环境污染。

截至2008年7月20日,相关污染控制措施正式实施。这一措施涵盖了出租车以及奥运专车,对汽车实行了单双号限行;同时,多数在建工程暂停了施工活动,而北京周边的天津与唐山两地工厂亦已停产。

2009年10月28日

浓重的灰棕色雾霾主要聚集在黄河谷地以及华北平原西部,尤其是紧邻吕梁山一带的低洼地带。

2010年6月25日

灰蒙蒙的阴云在陆地的低洼处缓缓扩散,逐渐渗透进平原西侧的吕梁山和北侧的山谷。

黄河被不透明的空气所遮掩,而那散落的白云,在一片浓重的阴霾中,只能依稀辨认。

2011年2月20日

上午11:35拍摄,部分区域灰棕色的雾霾太厚了。

当时,北京机场的气象站记录的能见度为3.1公里,而到了下午较晚时段,这一数值降至1.8公里。

2012年1月10日

雾霾覆盖了华北平原,使得交通困难。

据新闻报道,北京机场在上午时段内取消了多达43个航班的起降,同时还有80个航班出现了延误,能见度更是下降到了仅有200米。此外,整个平原地区的各个省份也都纷纷报告了能见度较低的情况。

2013年12月7日

2013年12月,中国遭受一场严重的大气污染。

浓重的雾霾覆盖范围从首都北京一路蔓延至我国东部的大都市上海,其长度大约在1200公里左右,整个区域被污染的灰色空气笼罩。尽管我国华北以及东北地区时常遭受极端雾霾的侵袭,但这种现象扩散至南方地区的情况却相对较少。

2014年10月9日

华北平原被浓重的雾霾所笼罩,这层雾霾几乎完全遮蔽了该区域的可视景象,其中甚至包括我国的首都、最大的城市——北京。

2015年12月7日

华北大地笼罩在浓重的雾霾之中。这股雾霾从首都北京出发,向西南方向蔓延,覆盖了数百公里的范围,直至陕西西安周边的关中平原低洼地带。

北京市首次发布了空气污染的“红色警报”,导致学校暂停上课,私家车实施限行措施,部分企业也暂停了生产活动。

2016年12月6日

12月4日,我国东部地区多地拉响了橙色预警,严重的雾霾笼罩了广袤的国土,北京机场的旅客行走速度被迫减慢。

尽管这组图片展示得相当清晰,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它们仍显得有些遥远。因此,我们可以换一组更加贴近生活的图片,来更直观地感受雾霾的严重程度。

这是一辆穿过雾霾区的高铁...

1月2日,一篇题为《这是一辆穿越雾霾区的高铁》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文中描述了一列从上海驶向北京南站的高速列车,在经过华东、华北的重雾霾地带时,未受到雨水的冲洗,车身被尘埃覆盖得相当严重。

4日,有网民透露,从徐州开往北京的动车抵达终点站后,车身呈现出金色。这位网民向记者讲述了这一现象,“车身仿佛覆盖了一层雾霾,显得格外污秽,但或许也因为天气不佳,导致列车清洗的频率降低。”

网友晒出一辆刚到站的列车照片

3日下午,据人民网消息,记者抵达北京南站,目睹了从北京开往安庆的G161次列车。该车体外侧沾染了灰尘,尤其是车顶部分,但程度并未达到网上所传上海至北京那趟列车的情况那么严重。与此同时,周边停靠的其他列车车体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灰尘附着。

人民日报微博图片:尘埃布满整个高铁车身

高铁车厢内的尘埃真的是由雾霾引起的吗?这一现象,专家们给出了他们的解释......

铁路:雾霾会加重车身脏的程度

雾霾是否是高铁车身外部积尘的根源?一位来自铁路部门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车身上的灰尘确实与雾霾存在关联,雾霾的生成会显著提升车身污渍的严重程度。然而,不同列车的情况各有差异,这其中包括车速、行驶距离、运行时长以及行驶方向等多种因素。近期,由于雾和霾的加重,车身污渍也相应增多。

工作人员以实例说明,在雾霾天气中,京津城际列车的外表清洁度相较于其他列车有所提升,这主要得益于其行程较短。长期以来,京津城际的每趟列车在抵达北京南站后,都会在站台进行清洁作业,确保驶出北京南站的列车保持整洁。通常情况下,那些从远方驶来的列车,由于行程遥远,往往需要行驶上千公里,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天气状况和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车身可能会变得较为脏污。尤其是在雾霾严重的时段,车身脏污的情况会变得更加严重。此外,铁路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指出,在早晚时段,由于雾气较重,车身脏污的程度相对也会更加显著。

北京铁路局下属的北京动车段中,一位地勤机械师向记者透露,动车组分为八节和十六节两种编组。动车在执行完当天的任务并抵达站点后,都会有专人负责将其引导至相应的动车库。在那里,负责清洁的员工会各自负责两到三节车厢的清洁任务。通常情况下,一次清洗大约需要30分钟,但这次由于雾霾天气的影响,清洗的难度有所增加,所需时间也会相应延长。

雾霾天,高铁这样“洗澡”

北京南站的一名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所有抵达该站的站折列车,在发车前十几分钟内,都会有专人负责对车辆外部进行清洁,确保列车整洁出发。此外,每天返回车库进行检修的动车组列车,也必须进行车身清洗。在雾霾严重的日子里,铁路部门会增派人员,对列车的重要部位进行细致的清洁和擦拭,以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

专家:如距离长,污染物易附着车体产生痕迹

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马军在采访中提到,霾本质上是一种气溶胶,当这种气溶胶中的污染物吸附了水汽并随之膨胀,它们便很容易地粘附在车辆表面。

近期雾霾现象不仅表现为“高霾”,还伴随着“高湿”特征。在这样的湿度条件下,若列车行驶距离较长,且途径重度雾霾区域,车体上附着的污染物便会留下污染痕迹。这些痕迹基本上可以归因于雾霾,但这一结论有一个前提条件。马主任提到的这个前提是,列车必须接受定期的清洗。如果列车长时间未进行清洗,那么就不能断定其表面的灰尘完全是由雾霾引起的。

最终,附上一则近期广为流传的“雾霾笑话”,其中逗趣背后隐藏着严峻的现实问题......

图片来自:二混子stone(ID:hey-stone)

请点击链接查阅金融八卦女增刊中的“八妹咖啡时间”专栏,那里有原创文章《深入探讨王健林与董明珠之子:富家子弟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到此复制微信公号

金融八卦女ID【】

金融八卦女频道ID【】

八妹咖啡时间ID【】

华尔街单身会ID【】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