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短视频使用调查:超六成爱刷搞笑段子,超七成怕成瘾?

2025-07-12 -

安徽师范大学的学子方婷,在午休时分,总会从食堂带回一份热腾腾的饭菜,随后打开视频平台,观看《甄嬛传》的二次创作短视频,享受这顿饭的“下饭”时光。自大学入学以来,她对短视频的喜爱与日俱增。她曾如此描述自己的习惯:“午餐时分,我无法离开《甄嬛传》”,短短3分钟的短视频,她便能轻松刷上七八个。

当前,众多大学生热衷于观看短视频。针对这一现象,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近期对全国11267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探究他们使用短视频的情况。调查发现,超过八成的大学生频繁观看短视频,其中约三成学生每天花费2至5小时在短视频上。搞笑段子、校园生活以及时事热点类短视频深受大学生喜爱。在观看短视频的目的上,超过九成学生表示是为了娱乐和放松,而超过七成学生认为观看短视频容易上瘾。

超八成大学生经常刷短视频,近三成每天刷2-5小时

众多同学热衷于刷短视频,若不关注,恐怕难以与他们找到共同话题。山东管理学院的许泽豪同学透露,他和室友在短视频应用上建立了群聊,日常交流中,他们不仅会在群里交流看法,还会在评论区相互提及。

许泽豪自认是短视频的忠实粉丝,几乎每晚都会沉迷于刷短视频,日均观看时长超过两小时。起初,他是在社交平台上浏览这些内容,随后逐渐转向专门的短视频应用,这一习惯已逐渐演变成他闲暇时光中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之一。

中国青年网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受访的大学生都有频繁观看短视频的习惯,具体来说,高达80.32%的学生如此。在观看时间上,有38.6%的学生每天花费1至2小时在短视频上,26.48%的学生每天观看时长在2至5小时之间,而每天观看时间少于1小时的学生占17.04%,而每天观看时间超过5小时的学生则占8.05%。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学生陈耀东属于那8.05%的受访者群体,自上大学以来,他日均花费超过5小时在刷短视频上。面对询问,他向记者透露,自己并不沉迷游戏,短视频成为了他消磨时光的唯一方式。除了观看,他还会亲自制作并发布短视频,将其视作自己的朋友圈。

搞笑段子、校园生活、时事热点短视频受大学生欢迎

众多人都热衷于观看幽默的短视频,我亦是其中之一,频繁地浏览这类内容,我认为这有助于我缓解压力。在闲暇时分,江西农业大学的一名学子邹野会主动搜寻短视频,其中她最为钟爱的便是搞笑类的短视频,紧随其后的是那些时下热门的新闻话题。

邹野向记者展示了一段关于“精神小妹”的短视频,视频里几位“小妹”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了姐妹之间的深厚情谊。尽管我对她们的友情有些难以理解,但内心却不禁对她们心生羡慕,因为她们都表现得非常真诚。邹野接着补充道。

众多大学生,如邹野一般,热衷于观看幽默短视频。据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的调查报告揭示,受访者中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偏爱搞笑段子、校园生活类以及时事热点类短视频,这些内容的受欢迎程度分别达到了66.47%、58.6%和56.88%。

李喜磊边看手机电量消耗状况,边向记者透露:“他几乎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刷视频。”就读于吉首大学的他热衷于观看搞笑和校园题材的短视频,近期流行的高校抗疫手势舞也收获了他不少的点赞。他表示,作为大学生,他对同龄人的校园生活有着更深的共鸣,同时也能在短视频中欣赏到各式各样的人的风采。

超九成刷短视频为了娱乐放松,超七成认为刷短视频容易成瘾

短视频之所以受到青睐,在于其简洁的特点,因而成为休闲时光的理想选择。近期,吉林大学的学生汪升便将短视频作为他放松身心的手段。他经常浏览吉大学子们分享的宿舍生活记录。他认为,观看这些短视频可以让我们从同窗身上汲取正能量,于疫情肆虐之际相互支持,共同度过难关。

采访中,记者发现“娱乐休闲”成为最频繁的回答。调查问卷显示,面对为何观看短视频的问题,高达90.56%的大学生选择了“娱乐休闲”,紧随其后的是“获取资讯”和“增长知识”,占比分别为61.35%和43.55%。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73.46%的大学生认为刷短视频很容易上瘾。

观看短视频已逐渐成为日常,若一日不刷,便觉生活缺了些许乐趣。重庆理工大学的学生任小淘对“短视频易上瘾”的调研结论表示认同,她自己也深有体会,“即便是深夜还在赶作业,即便疲惫不堪,也忍不住要刷上几分钟才入睡。”她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自己的自制力不足。

专家:短视频对大学生生活利弊参半,应避免依赖和成瘾

王小丽,西北民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专职教师,同时也是中国心理学会认证的心理咨询师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指出,短视频的兴起带来了正面的影响。无论是上网还是观看短视频,研究显示社交功能在其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群体,他们往往通过观看短视频,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对人际关系的建立需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从现实人际交往和互动中解决成长阶段关键问题的压力,这也正是许多用户认为刷短视频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放松的原因之一。

关注网络上的热点信息,比如幽默的小故事、校园日常以及时事热点视频,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便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同龄人圈子,避免与周围人产生隔阂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样的行为在促进用户融入和适应同龄群体方面,确实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王小丽指出,过度沉迷于刷短视频的行为,往往会引发诸多问题。她进一步说明,已有研究表明,频繁地被动浏览社交网络,容易让人误以为别人的生活远比自己多姿多彩,进而引发一系列负面情绪,包括孤独感、失落、羡慕以及焦虑等。持续观看短视频的时间过长,会养成大脑对重复刺激感到兴奋的习惯,这使得大脑对反复出现的刺激的反应性逐渐减弱;同时,这也可能因为大脑和神经系统长时间无法得到兴奋的刺激,从而引发抑郁情绪或睡眠障碍。

她指出,网络被动使用往往在不经意间耗费大量时光,这容易导致人们错失从现实世界中学习与实践锻炼的良机,进而缺乏有效应对和适应现实环境的能力。若长期如此,个体的社会资本将逐渐减弱,适应现实环境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将愈发低下。难以适应现实,逃避行为愈发频繁,最终很可能会长时间陷入刷短视频或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以此来规避现实带来的不适感。

王小丽提出,大学生需主动投身于现实社交和人际交往,敏锐地识别自己在构建人际关系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学习运用科学合理的人际交流技巧。通过积极解决现实中的社交难题,可以推动个人性格和心理的成熟,从而有效抵御对网络媒体的过度依赖和成瘾倾向。

王小丽提到,在应对压力以及实现身体和情绪的放松与调节过程中,人的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紧张与兴奋以及放松与抑制相互配合。若大脑缺乏良好的兴奋状态,那么实现有效的放松和抑制状态也将变得相当困难。

她提出,大学生们应当采取多种途径激发大脑活力,例如参与体育锻炼、阅读书籍,亦或是创作艺术品,亦或是集中精力攻克难题,这样往往能感受到身心的彻底放松。然而,若只是单调地刷视频,可能会因为形成习惯性反应而使大脑持续兴奋度不足,进而对情绪的稳定调节和身体的放松产生不利影响。

王小丽表示,长时间沉迷于观看视频,不仅会耗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并不能真正达到放松身心、娱乐休闲或调节情绪的效果,这一点相信那些长时间刷短视频的人都有深刻的感受。(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方婷、邹野、任小淘均为化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