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笑这就是挖掘机,你真的了解它吗?

2025-07-13 -

2014年10月,从事挖掘机生产的厂商在搜索引擎广告投放过程中发现,原本能够支撑数月点击的预存费用,却不可思议地在短短数天内被迅速耗尽,而且并未带来相应的电话咨询或订单。即便他们通过询问了解了事件的始末,这些从事传统贸易的中年人仍旧难以领会“挖掘机技术哪家强”这一话题的幽默之处,更不用说蓝翔技校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成为挖掘机领域权威的。

另一方面,互联网上话题的传播速度常常令人惊讶;在“蓝翔技校掀起史上最成功的炒作”的事件余波未平之际,该校校长荣兰祥急忙对媒体发表声明,宣称针对蓝翔技校的负面舆论都是“境外势力操纵”的结果;他的形象也随之从深藏民间的营销高手转变回了朴实无华的小本经营者。

从本质上讲,“哪家挖掘机技术更胜一筹”与“防守如亨利般稳健”、“妈妈呼唤你回家享用晚餐”并无二致,它们都源自于自娱自乐的贴吧文化,并在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以及媒体的助推下,迅速传播,如同流感病毒般蔓延开来。

借鉴《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中的观点,高效的传播过程必定要经过三个不同角色的连续传递:

首轮的参与者为专业人士,他们负责创作内容——将挖掘机的元素融入各种故事中——埋下伏笔,随后由第二轮的传播者进行传播,引发更多观众的共鸣——例如在看到以“挖掘机”为主题的结尾后产生的哭笑不得或愤怒等情绪——进而形成热点话题。最终,推销者登场,对零散信息进行整合和定性——大多数用户实际上是在媒体总结“挖掘机段子如何走红”的过程中首次接触到这一流行现象——从而使得整个事件具备了完整的叙述性。

值得注意的是,“挖掘机”这一词汇依旧未能摆脱中国年轻网民将其与“屌丝”这一标签相联系的倾向。根据百度指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中,20至39岁的男性群体在关注“挖掘机”和“蓝翔技校”的人群中占据了显著位置。

他们与那些在技校学习以求在城市立足、从农村奋斗而来的年轻人相差甚远,生活条件更是优越得多,然而他们却通过网络,占据了这些年轻人的位置:他们不仅热衷于分享关于“挖掘机”的趣事,在玩网络游戏时,他们自嘲为“搬砖工”,指的是游戏内赚钱速度不及那些直接用人民币购买游戏内金币的富玩家;在自我描述时,他们给自己加上“XX狗”的标签(如考研狗、Dota狗、编程狗等),这种有意为之的弱势形象,在现实语境中却变成了某种优越感。

最终,这句广告语“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传统广告策划的普遍思维模式:易于传唱的旋律,独特的行业定位,以及便于记忆的句式设计。尽管我国广告创意的匮乏一直备受批评,但就实际效果来看——尤其是在面向广大工农群众进行广告投放的情况下——精神污染和记忆的深刻程度往往是成正比的。

叶茂中,这位来自中国的“广告大师”,身负众多头衔,他自豪地分享了他过往协助三一重工打造挖掘机销售策略的经历:三一重工支付了高达500万的策划费用,作为回报,叶茂中交付了一页PPT,而这页PPT上仅有一句话:“三一挖掘机,全国销量领先”。当时,三一重工的挖掘机在全国销量位居第六,然而,那些生活在乡村的农民,他们并没有途径得知这一排名。鉴于此,叶茂中决定采取“兵不厌诈”的策略,将这句话印制在年画上,并广泛赠送给农民。

别笑,这就是挖掘机行业的真实本色。

*高小姐:

*杨小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