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股市笑话与基金笑话,竟比银行柜员笑话还心苦?
近两年股市行情低迷,关于股市的段子层出不穷;自去年起,基金投资带来的打击更为显著,相关笑话和争议也颇多;近年来,银行柜台成了吐槽的重灾区,柜员们抱怨着刁难的客户和领导的压迫,甚至有人感叹心累至极!然而,银行柜员真的是最辛苦的吗?
一位退休的阿婆将五十万元养老金投入了集资炒股,幸好最终并未遭受重大损失。
这位退休的老太太,在小区朋友的引荐下,将五十万元用于养老的资金投入到了委托炒股的集资活动中,不幸的是,她的钱被骗走了。在大家报警之后,警方经过立案、调查、抓捕嫌疑人以及资产处置等一系列努力,最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成功追回了这笔钱,并将其退还给了老太太。
老太太对警察表达出深深的感激之情,而警察则温和地安慰她道:幸亏你遇到的是个骗子,而非真正的炒股者。若她真的将钱投入股市,那她的资金恐怕就难以追回了!
最终得出的是:那些骗子虽然令人憎恶,但他们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尚不及炒股,炒股的人才是真正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第二个笑话:银行柜员的心苦,股民没有哭,银行柜员哭得很伤心
朋友说今天去银行取钱,结果没有想到:
友人前往银行柜台办理取款,那名银行柜台的年轻女职员以优雅的姿态询问:请问您需要办理哪项服务?友人回应:我需要取款。柜员接过友人的银行卡查看后,露出惊讶的表情:您的账户余额仅有20.81元,您打算取出多少钱?友人回答:我想取20元。银行柜员愈发惊讶:您只取20元,能用来做什么呢?友人无奈地解释:临近春节,我看中了一条秋裤,价格是19.8元。
柜员美女快速地办着业务,然后不经意地问朋友:你是股民吗?
朋友说:是!
出乎意料的是,朋友并未落泪,反倒是银行那位漂亮的女柜员,泪水涟涟,伤心至极。
结论:现如今,各类吐槽银行柜员的文字充斥网络,仿佛银行柜员成为了世上最辛劳的职业,身心俱疲;炒股使人痛苦,银行柜员同样心酸;然而,若将二者叠加,恐怕才是真正的苦不堪言。
第三大笑话:上市公司建议投资者暂时离开股市,放下执念
最近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几乎让你难以置信:
有投资者向屹通新材的上市公司提问,他们认为上市公司理应回应投资者的关注。通过解答投资者的业绩疑虑,可以为投资者注入信心。目前,贵公司的股价似乎正遵循着濒临破产企业的基本面走势。作为大股东,难道您对此毫无感触?您是否认为有必要提前预告业绩情况呢?
屹通新材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出人意料地发表观点称:在当前市场价格波动的情况下,一家上市公司很难有所作为,个人投资者同样难以有所改变,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都只能被动地接受并适应这一市场状况。
尤为关键的是,我们向投资者提出建议:生活中远不止股市一个领域,还有父母的关爱、爱人的陪伴、孩子的欢笑、朋友的情谊。建议投资者适时抽身股市,放下心中的执着。
结论:原本,所有上市公司理应竭尽全力促使投资者购买股票,因为只有当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增多,股价方能攀升,公司方能更顺利地进行市场融资。然而,现在的上市公司却出人意料地提出,让股市投资者远离股市,回归家庭,摒弃投资获利的执念。那么,究竟要放下哪种执念呢?自然是对投资盈利的执念。这种行为显得十分令人费解,难道是无奈地选择放弃了吗?还是难得的良心上市企业说的实话呢?
第四个笑话:实在太过深刻了!有位养猪的人,他清晰地阐释了股市中小投资者亏损以及基金投资者亏损的根源。
近期,某位养猪人士仅用一句话便揭示了股市投资者亏损以及基金投资者亏损的根源。究竟他是如何阐述的呢?
他坦言,养猪的初衷不过是为了享用猪肉,我关注的只是猪是否肥胖?在人才稀缺之际,人们能吃到肉已是幸运,难道我还要关心猪是否快乐吗?
他们剖析得多么透彻啊!原来这正是我国股市与基金投资当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你明白了吗?
我们常常认为股市投资能够带来收益,对专家关于股市将是未来十年家庭财富保值增值关键途径的观点深信不疑,因此我们决定投身股市;同时,我们认同基金作为一种对缺乏投资经验、能力和精力的人而言的间接投资方式,其投资由专业人士操盘,效果显著。未曾料想,股市中小投资者普遍遭受损失,即便在熊市和牛市中也都面临亏损,反观机构投资者却获利丰厚;同样令人惊讶的是,基金投资者的损失更为严重,过去三年内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亏损率高达11.61%,截至2023年12月22日,全市场股票型基金近一年的平均亏损率更是达到了10.75%,其中超过30只基金亏损幅度超过30%,个别基金亏损比例甚至高达97%,然而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却依然收益颇丰。某些基金经理导致投资者损失超过两百亿元,却依然收取了数十亿的管理费用,年薪竟然接近一亿?
我们还是太天真了,因为我们本来以为自己是放猪的,结果呢?
第五大笑话,终于水落石出!原来,我国股市大幅下跌的幕后黑手竟然是如此……
自去年起,我国股市持续走低,众多学者和专家普遍认为,外资是导致做空力量减弱的主要因素。确实,曾有一段时间,北向资金每日净流出量接近30亿元,然而,近半个月来,北向资金的每日净流入量已达数十亿元,但股市却依然加速下滑,这其中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案件得以告破,令人意外的是,对股市进行做空操作的竟然是原本理应维护我国股市稳定平衡的公募基金。
上周末传来一则爆炸性新闻,某公司旗下的基金在转融通业务中的出借比例高达26.69%。这意味着该基金利用投资者的资金购入股票,随后又将这些股票借出供他人卖出,结果导致其持有的股票价格大幅下挫,进而引发基金亏损。据相关数据显示,超过三百家公募基金通过转融通业务借出了价值超过七百亿的股票。这正是我国股市持续下跌的根本原因。
基金经理为何要减持自己投资的股票?理由相当直接:首先,投资者的亏损与基金本身并无关联;其次,自你将资金交付基金后,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实际上已实现了盈利。
二是若基金投资的股票价格出现下滑,导致基金产生亏损,投资者又无法及时赎回,此时基金仍会持续收取管理费用,而基金的亏损实际上却可能转化为其盈利的契机。
第三点,通过出借股票赚取收益,这笔钱归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所有,而他们利用你的投资亏损来赚取额外利润,这难道不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交易吗?
我们原本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抱有信任,期望他们能助我们盈利,但现观之,他们实则是在利用我们的资金谋取私利。若此行为尚属可忍,那么通过使我们的投资亏损进而从中获利,则显得过于无理且不道德。
第六大笑话:基金经理梁宏竟然为做空股市公开洗白?
转融通成了股市暴跌的众矢之的,基金则被指责为股市下跌的元凶,因此它们都遭到了舆论的猛烈抨击。然而,基金经理梁宏却在网络上为“转融通”这种恶劣且不公平的现象辩护,他声称:“在每一个时期,总有人为了推卸自己亏损的责任而寻找借口进行指责。那么,美股市场的做空股票又是从何而来呢?不也是券商和基金借出的吗?为何在我国市场却出现了这种情况呢?”长期持有基金并将之出借以赚取利息,有何不妥?他们提出要提供融资,借钱给你,或者融券,借出股票,大股东减持的行为无需指责,基金提供股票供人借出更是无需指责。因为这些都是市场行为,为何只有提供做空所需工具的行为才被视为正当呢?
这实际上暴露了基金与做空者最为卑劣的一面,他们赚取了本不该得到的利润,损害了那些无辜的投资者,却还能理直气壮地辩解。或许用“气急败坏”来形容他们更为贴切。此外,这些人常常拿国外的某些情况来大做文章,却从未向你揭示国外真正的做法。原因在于,一旦揭示了真相,他们的论调就站不住脚了。他们只模糊地提及欧美国家的做空概念,却绝口不提他们与国外做法的根本区别。
有网友总结了几大差异,来说明现在基金们的做法是多么的无耻:
首先,我国在制度层面对于普通投资者极为不利;其次,国内投资者仅能享有T+0交易权限,而具备转融通资格的投资者则能享受到T+0的便利;再者,欧美股市中的所有参与者均能享受T+0的交易待遇;最后,这在国际上体现了权利的平等。
美国的第二资管公司从证券出借中获得的利息收益归投资者所有,相较之下,我国则归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所有,这公平吗?你用我的资金进行出借,从中获利,却声称这是合理的?
第三点,国内融资融券的参与门槛设定在五十万元及之上,因此,绝大多数投资者并不具备开通此服务的资格。
现今部分基金经理公然做出强盗般的举动,却依然毫无愧色地振振有词,真让人疑惑,他们究竟是不知羞耻还是已经彻底走上了歧途?
股市中的趣闻轶事愈多,越凸显了市场亟待改进之处;人们能够不断创作出关于股市的笑话,也显示出市场仍存发展潜力。然而,基金行业本身却成了笑柄,它们自诩专业、专家、智者,却将投资者视作无知者,对他们进行教育,甚至毫无顾忌地反驳投资者的批评和疑问,这样的基金真的还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吗?最令人畏惧的并非笑话过多,而是当一个人沦为笑柄却浑然不觉,反而沾沾自喜。面对这样的境况,你是否还会选择投资基金?(麒鉴谈财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