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演员小佳:不好笑,难道真是最大的缺陷?
三岁前,名叫张佳鑫的小佳还未能开口表达。如今,他已年满二十七岁,每周都能在四五场脱口秀的舞台上亮相。在最繁忙的时期,他几乎整个月都驻足在舞台上。而这,仅仅是他首次公开表演脱口秀后的十六个月。
依据大众普遍的感受,喜剧表演者站在台上时,理应具备出色的口才。当帷幕缓缓升起,在聚光灯的照耀下,他们往往能言善辩、妙语连珠,充分展示出他们非凡的自信和幽默感。脱口秀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不断挑战传统观念的能力。那些通常被隐藏、忌讳或敏感的话题,通过喜剧的手段,得以轻松地进行调侃、讽刺和深入讨论。
脱口秀表演者并非都是同一模子刻出来的。他们中有的可能胆怯、腼腆、性格内向,甚至存在某些不足。以小佳为例,由于出生时大脑缺氧,他患上了神经系统疾病,这导致他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上显得有些不自然。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节目中,小佳在开场时说道:“大家注意,我说话的样子可能显得有些怪异,但请大家放心,这并不会传染。”
他的发音不够准确,手持麦克风的胳膊动作略显笨拙,肘部有轻微的内弯。尽管如此,他在电视上的首次亮相赢得了满堂的尊敬掌声,以及四位嘉宾的肯定灯光。
自幼时起,小佳便遭受了校园欺凌的折磨,同学们对他身体上的不足投以嘲讽的目光。然而,他将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转化为段子,勇敢地走上舞台,以犀利的言辞反击:“真正的笑料不足,才是脱口秀表演者最致命的短板。”
放下手持麦
12月中旬,上海的冬季寒风刺骨。当晚7点半,商城剧院内座无空位。小佳作为演出开场的第一位演员,一上台便发现耳麦无声,于是他迅速拿起手持麦克风,即兴说了几句风趣的话语,以减轻现场尴尬气氛。设备故障得以修复后,他便放下了手持麦克风。
小佳并非自始至终都能熟练地使用耳麦。在一场演出结束后,部分观众提出他的声音未能有效传至后排。这主要是因为他手部颤抖,导致无法稳固地握住麦克风。
放下麦克风后,他的表演水平迅速提升,甚至能在舞台上尽情舞动。“我感到自己仿佛获得了自由,进入了一种稳固的表演境界。”小佳如此表述。将不利因素转变为有利条件,正是他擅长的领域。
即兴喜剧领域里,存在一个关键的喜剧法则——“yes,and”。这法则的含义是,无论在舞台上遭遇何种回应,喜剧表演者都需首先回应“yes”,接纳这一基础,随后再提供自己的回应,进而创造出喜剧的趣味。
在确认了基本条件之后,提供了出乎意料的回应。在小佳的脱口秀演出中,这种反馈展现出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他站在舞台上,轻松地拿自己的不足开涮:“我出生那会儿,大脑缺氧,导致我连哭声都发不出来,反而有点想笑的冲动。”
他在台上多次提及自己出生时因缺氧的经历,每次都能引得观众捧腹。面对如此严肃的话题,他运用了丰富的喜剧手法。在脱口秀的舞台上,不少艺人曾自嘲自己的贫穷、外貌和健康问题。然而,有一个原则是必须坚守的,那就是决不能让听众对你产生同情。
人们在欢笑中寻得心灵的慰藉与内心的和解。那些过往的痛苦、误解以及不愉快的经历,都能成为创作段子的素材,登台分享后,得以疗愈身心。这正是脱口秀的魅力所在。
在容纳数百人的剧场中,聚光灯聚焦于小佳的颜面,她刚刚的演出获得了积极的反响,欢声笑语如同波涛一般汹涌而至,那正是演员在舞台上最感愉悦的时刻。
小佳在表演脱口秀(受访者供图)
一次成功的开放麦
小佳初次踏入脱口秀的舞台是在2020年5月30日,那是一个发生在厦门的开放麦之夜。
开放麦舞台几乎成为了脱口秀演员的起点。这类表演通常在非正式的场所进行,比如小酒吧。这样的场地规模有限,最多只能容纳三四十名观众,而且表演通常在夜晚进行。开放麦的主要作用是为脱口秀演员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演员在白天创作的段子,可以在当晚进行试演。通过观众笑声的多少,可以检验段子的优劣。
在决定参加开放麦之前,小佳未曾有过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的经历。在大学期间,他曾参与竞选学生干部,并需要在众人面前进行演讲,那一次他在台上紧张得浑身发抖。
在小佳投身于全职脱口秀演员这一职业之前,他从事的是新媒体运营的工作,涉及撰写稿件、实地考察店铺、拍摄照片以及剪辑视频。到了2020年的年初,他有了在公司年会上表演脱口秀的念头。在筹备节目期间,他邂逅了厦门的一家脱口秀俱乐部,并且还参与了一场读稿活动。
读稿会作为脱口秀演员创作过程中的内部交流,众人聚在一起朗读稿件、对文本进行修改。在那次读稿会上,共有六位新晋演员参与,他们之间并未能提出太多有益的意见。小佳自认为自己的稿件并非最佳,然而收获颇丰。至少,他对脱口秀的理解从“从网络上搜集幽默笑话进行公开演讲”转变为“所有段子都必须原创”。
小佳精心打磨出诸多独属于自己的笑料,然而他从未有过在众人面前展示的念头。直到俱乐部老板的一条信息打破了他的平静:“他都能做到,你为何不能?”紧接着,便是一段德鲁·林奇(drew lynch)的精彩个人表演片段。林奇,一位患有口吃的美国喜剧艺人,在舞台上以自嘲的方式调侃自己的口吃和身材。每当口吃出现,观众们便纷纷捧腹大笑。
看完视频的第二天,小佳决定去开放麦。
新晋脱口秀演员的演出往往以冷清收场。仅凭一人、一杆麦克风,便想仅靠言语本身逗笑观众,这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初登台的演员小佳,起初只是想拍张照片,在朋友圈里留下纪念。
那天的演出反响超出了预期,效果极佳。“我真心感激那些天的观众,若首演时场面冷清,或许我后续就不会再参与了。”小佳如此说道。
小佳开始频繁地登台表演脱口秀。起初,他一周只表演一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几乎在每个工作日都能出现在开放麦的舞台上。如今,他几乎每日都有表演。有时,即便在商业演出结束后,他也会赶到开放麦场地,继续进行练习。
小佳在线下演出(受访者供图)
成为全职演员
数年前,在我国脱口秀界,“全职”一词往往与“清贫”划等号。即便对于经验丰富的脱口秀表演者来说,仅凭演出收入,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往往难以达到较高水平。然而,这并未阻止众多人选择离职,甚至舍弃了高薪职位,他们怀揣着满腔热情,毫不犹豫地投身于这个新兴的行业。
小佳要加入训练营,必须先通过一场选拔,这场选拔从1500名报名者中挑选出20人。她需要先提交一段公开表演的脱口秀视频以参与海选,接着进入初试阶段,然后是笔试环节。笔试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创作一个段子。
最后,小佳成功跻身于选拔出的二十名选手之一。抵达上海后,他投入了一场为期一周的紧张培训。四位导师依次登台授课,课程从晨至暮。每日课程结束后,学员们还需马不停蹄地赶往开放麦,准备当天要试讲的段子。
在众多参与者中脱颖而出,这些学员均具备独特的优势。其中,部分学员已是较为成熟的脱口秀表演者,他们拥有一年至两年的线下演出经验,因而往往显得更为从容和自信。
第二天,那种自信的氛围宣告结束,因为大家共同聆听了周奇墨的演讲课程。周奇墨被誉为我国脱口秀领域的顶尖高手。他过往是一名英语教师,2015年对脱口秀产生了兴趣,次年便毅然决然辞去了教师职位,投身于脱口秀表演,并成为了北京单立人喜剧的签约艺人。
周奇墨在业界享有盛誉,是公认的杰出前辈。在训练营的课堂上,他向同学们透露了自己的日常作息。作为一名专业的喜剧演员,他每天都要投身于喜剧创作之中,无论是撰写剧本,还是观察生活,抑或是阅读书籍,这些活动都已成为他坚定不移的日常安排。小佳和他的同学们对这位“行业巅峰”所展现出的极高自我要求感到震惊。那堂课后,小佳时常在酒店大堂看到那些熬夜写稿的同学们。
缺陷与“优越感”
在挑选报名者资料的过程中,训练营的导师程璐感到一丝迷茫。这位名叫小佳的报名者,在表演视频中从头至尾并未提及自己的身体。这样的表现不禁让人感到好奇,不禁要问这是否是演员个人的原因,抑或是他有意为之的表演风格。在喜剧舞台上,演员若能率先揭示一些敏感的细节,观众才能更加安心地投入笑料之中。
小佳(左)与程璐(受访者供图)
而且,在脱口秀的舞台上,有时承认自己的不足反而能成为一种独特的优势。喜剧艺人自身的特点往往成为创作的灵感之源。例如,脱口秀演员徐志胜就曾自嘲自己外貌不佳,这样的自我调侃反而使他更容易赢得观众的笑声。他甚至将这种所谓的“反向容貌优势”戏称为“脱口秀花瓶”,为自己贴上了这样一个标签。
在训练营的一次读稿活动中,小佳分享了因身体上的不足而遭受过校园欺凌的经历。程璐则向他提出了一个修改建议——他可以将自身的缺陷视为他人所不具备的优势,并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优越感”。
小佳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灵感。他开始尝试从新的角度去审视身体的不足:过去因为长短腿而遭受嘲笑,那么今后如果能够正常行走,会不会成为一种不同寻常的现象?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带来了强烈的对比,进而引发了欢笑。“长短腿”的故事成为了小佳的标志性段子,而且只有他自己能够演绎。这种缺陷反而成为了小佳在脱口秀表演中的一种独特“优势”。
这种“资本”同样体现在创作领域。小佳因身体上的不足,遭受了校园欺凌,这使他比常人更具洞察力。当他置身于新环境时,他会不自觉地留意周围人的举止、表情和情绪,这种能力是他曾经被迫学会的。而对于脱口秀演员来说,观察生活并从中汲取素材是创作不可或缺的方法。因此,小佳可以说是“因祸得福”。
这种所谓的“优越感”并不等同于对同情的包容。小佳从未认为因与自己不同而需要得到特殊待遇,他渴望得到平等的对待。在初中时期,他遇到了一位既不特别关照也不歧视他的班主任,这位班主任对待小佳如同对待其他同学一般严格。当他犯错时,会受到批评;而当他表现优异时,班主任会在全班面前表扬他:“这位同学表现得非常出色,我推荐他担任班长。”小佳时常怀念那位老师,怀念那段得到认可的经历,坚信自己理应得到认可。
在脱口秀的舞台上,小佳多次回味那种获得认可的喜悦。训练营落幕之后,他与同窗鸟鸟、张骏、张灏喆一同被邀请参与了《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录制。在第四季的突围赛中,小佳顺利地晋级。在节目中担任评委的罗永浩表示,他的成功是名副其实的,四盏灯亮起并非出于同情,而是因为他的表演确实非常出色,且充满了敬意。
小佳一直是《脱口秀大会》前三季的忠实粉丝。自幼年起,他就热衷于观看各类综艺节目,以至于在童年时期,他甚至未曾完整地观赏过一部动画片。然而,东南卫视的《开心一百》和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却成为了他每周必看的节目。综艺节目主持人成为了他儿时的理想职业。小佳曾这样表达他的看法:“我觉得他们拥有一种魔力,即便隔着屏幕,也能轻松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多年之后,等到自己也拥有了这样的本领,小佳开始感激那些曾经伴随痛感的过往。正因这些过往,她才在舞台上独树一帜。那些曾造成伤害、带来不快、引起疼痛的事物,都被她巧妙地融入稿件中,经过反复的雕琢。等到在众人面前讲述时,那些伤痕早已愈合,结成了疤痕。
在《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小佳的节目中有一句引人深思的台词——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有点问题,而我的问题尤为突出。这句台词是在编剧王建国的建议下进行修改的,原本的版本则是——我想向这个世界喊出“你才是有病的”。
建国哥曾言:“我们与世界同在一片天地”,在那个瞬间,我与世界的摩擦得以平息。小佳在微博上回忆起自己的创作历程,对王建国的指导表示感激,同时也宣布自己与过去达成和解。
他渴望帮助更多的患者康复。在一场线下演出中,当他在上千人的剧院舞台上,被明亮的聚光灯照耀,四周洋溢着掌声和笑声时,小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他心想,或许那些有着相似经历和痛苦回忆的观众,也能在这时尽情地笑出声来。
栏目主编:宰飞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