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趣事多!快来看看关于春节的两个笑话

2025-07-25 -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即将到来。然而,就在这个时刻,台岛地区却接连发生了两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既让人忍俊不禁,又引发了深刻的思考。近期,台北市政府推出了以“蛇马龙鹤”为主题的蛇年春联,其闽南话谐音寓意为“什么都好”,预示着新的一年将充满吉祥与期待。民进党台北市议员陈怡君却借此机会对台北市政府大加批评,指责其过分推崇“马”,认为春联中包含有将大陆乒乓球选手马龙的名字“偷渡”进去的暗示,这带有浓厚的“文化统战”色彩。另外,还有一条消息传来,台岛上的零售商(在台湾被称为“好市多”,而在大陆则称作“开市客”)不久前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年菜预购的广告,英文介绍中写的是“New Year”。某亲绿网红随即向好市多发送了信件,强调“用词精确至关重要”。随后,在短短不到7小时的时间内,好市多便将台岛官网上的“New Year”字样更改为“Lunar New Year”。

这副春联竟然被民进党议员视为蕴含“文化统战”的意味,民进党方面真应该停止这种无端的胡言乱语了!

针对春节英文名称的争议,民进党当局近期频繁制造事端。这一行为激起了岛内舆论的强烈反对。许多网友质疑,将春节称为“New Year”有何不妥?春节无疑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为何要刻意去除其文化特色?台岛立法机构前民意代表蔡正元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指出,好市多对“台岛分裂”现象的妥协,实在令人难以敬佩,这种做法无疑是无知与愚蠢的结合。台北市第一女子高级中学的区桂芝教师指出,岛内某些人见到“中”字便情绪失控,简直缺乏理智。那么,那些名字中包含“中”字的人,是否也要更改姓名?中天新闻评论员提出,为了所谓的“去中化”,连英文也被牵连。台湾民众不禁要问,这种意识形态的文字游戏何时才能结束,我们何时才能真正关注经济、改善民生?

自去年五月赖氏担任台岛地区领导人后,他大力推进“去中国化”政策,其行为愈发恶劣,手段更加直接:他责令岛内大专院校和制军校在通识教育中删除“中国现代史”课程,将其替换为所谓的“世界历史”,同时减少包含孙子兵法的课程学分,使得军校学生无法了解抗战历史;他大肆庆祝荷兰殖民者“登陆”台南400周年,错误地将1624年称为“台岛全球化的起点”,却不断给民族英雄郑成功贴上“殖民者”的污名;他还给妈祖、保生大帝、关帝爷、神农大帝等民间信仰以及两岸宗教民间信仰文化交流贴上“对台统战工具”的标签,试图削弱台岛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绿营媒体则集体对“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事进行压制……

台湾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饮食习惯、风俗民情等方面,几乎都来源于大陆。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无一不延续着源自大陆的文化和根源。在台湾,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已经被明确规定为法定假日,人们在假期中坚持着吃粽子、月饼、水饺的传统习俗;农民的耕作、民众的养生,也大多遵循着二十四节气的自然规律。可以说,台湾的方方面面都充满了“中国元素”。尽管他们千方百计地玩弄手段,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历史和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台湾民众体内流淌的中华文化基因更是无法被抹去,而因文化传承而形成的百姓生活习惯也绝不会被改变。民进党当局若为了个人私利而逆潮流而行,终将自食其果!(作者:左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