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笑话分四种?最后一种竟把我笑得差点摔下椅子
世界上的笑话分四种,最后一种把我笑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
近期在浏览短视频时,我发现了一位朋友分享了一个幽默等级划分,其中笑话被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以及印度风这四个级别。起初我对这个分类感到困惑,但随后逐渐领悟到这确实蕴含了一定的道理。例如,普通的冷笑话让人忍俊不禁,而那些沙雕视频则能让人开怀大笑,但若观看印度电影中的夸张表演,真会让人笑得肚子疼。
实际上,之前并未过多关注笑话的细分。然而,近期观看宝莱坞电影时,我全程都笑得停不下来。男主角在天空中飞来飞去,高喊爱意,而女主角则身着婚纱突然开始打拳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后来我才了解到,印度人对于这类情节并不觉得奇怪,反而觉得非常激动人心。
这与文化背景紧密相连。在他们那里,婚礼上常常跳舞数小时,日常生活中也习惯于大声呼喊,因此在电影中展现这些习惯显得格外贴近现实。比如,我们春节期间会发红包,而他们过年时可能会直接向人身上撒花瓣,这样的习俗若放在其他情境下,便会成为引人发笑的笑料。
近期,一些留学生在进行一项实验,他们将中国的冷笑话翻译成印地语,然而印度当地人对此毫无反应。而当我们将这些印度小品展示给中国学生时,有的同学笑得前俯后仰,有的则感到一头雾水。这表明,笑点这种东西,实则取决于一个人从小所习惯的文化背景。
有消息称,部分喜剧竞赛活动已开始根据地域进行评分。同样的笑话,在孟买观众面前能引起满堂欢笑,而到了北京,可能只能听到零星的笑声。一位评委比喻说,这情形就如同品尝辣椒,四川人可能觉得只是微微发麻,而东北人则可能觉得味道过于清淡。
近日,我在新闻中了解到,上海有一位脱口秀艺人专注于探究中西方幽默感的区别。他尝试将印度电影中的夸张对白改编成段子,在浦东的演出中引得观众捧腹大笑,然而在成都的表演却未能激起观众的共鸣。他自己分析认为,这或许是因为四川重庆地区的人们本身就喜欢闲聊,对于夸张的表达方式已经习以为常,不再感到新鲜。
视频平台亦开始对推荐算法进行优化。譬如,向印度观众推送欧美风格的冷笑话时,系统会自动添加丰富的肢体动作。而在中国观众浏览印度喜剧视频时,弹幕中常有人发出“这真的是现实吗”的疑问,然而,也有大量观众仅仅将其视为一种乐趣。
人类的笑点机制本质上是相似的,然而引发笑意的因素却因人而异。好比印度人见到外国人跳草裙舞时也会感到惊讶,但他们首先是将自己的文化观念放大了。在如今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众多年轻群体主动去观看他国的喜剧作品,逐渐地,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和欣赏各种不同的幽默元素。
这件事让我领悟到,关于笑话,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正确答案。有的人觉得它不够时尚,有的人却觉得它很有个性。与其争论哪个笑话更有趣,不如多观察别人是如何发笑的,或许有一天,你就能发现新的幽默之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