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与特朗普决裂 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政治野心?

2025-07-26 -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肖河

6月3日当地时间下午1点31分,马斯克在离职政府效率部未满一周之际,便以“朋友和顾问”的身份向美国总统特朗普提供支持,他于其管理的社交媒体平台X上,面向全球公众,对白宫发表了尖锐的批评。他指责共和党人在众议院通过的《大而美支出法案》规模巨大、令人愤慨,充斥着国会内部的利益输送,将其称为一个令人反感的拼凑体。经过超过12个小时的深思熟虑,或许是因为一时的忍耐导致情绪愈发激烈,马斯克于6月4日凌晨2点7分再度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批评该支出法案导致“政府效率部”之前所取得的成就彻底化为乌有,而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包括马斯克在内的团队成员们不惜付出个人代价、承担个人风险努力争取而来的。

面对马斯克公开的挑战,特朗普首先选择了回避冲突。马斯克发布第二条帖子后,现任总统仅是将马斯克在5月28日白宫离职聚会日的帖子进行了转发,一方面他提到是特朗普赋予了马斯克减少联邦开支的机会,另一方面则是进行安抚,强调在“政府效率部”职能加强后,它将愈发强大,并成为联邦政府的一种“模式”。

特朗普的冷静回应显然加剧了马斯克的愤怒。6月5日一早,当特朗普正与到访的德国总理默茨会面之际,马斯克便开始直接对特朗普发起攻击,并以特朗普先前反对提高债务上限、提倡预算平衡的言论作为讽刺的依据。面对马斯克此番步步紧逼,特朗普只能明确表达出对马斯克行为“深感失望”。白宫的宣传机构立刻启动,着重指出马斯克早已对法案的具体内容了如指掌,而他选择在此时提出反对,仅仅是由于法案的取消对电动车补贴的做法,对他个人的利益造成了损害。

白宫试图将马斯克从财政鹰派的道德制高点上拉下,这一举动激起了马斯克更为强烈的反击。在6月5日的整个下午,马斯克先是激烈地为自己辩解,声称自己此前对法案内容一无所知,并且对取消对电车的补贴并不关心,紧接着他又针对特朗普的痛点发难,宣称若没有他的支持,共和党在2024年的大选中将无法获胜,并没想到白宫竟然如此忘恩负义。接着,马斯克对共和党展开了猛烈抨击,他先是公开指责了众议院议长约翰逊,随后又对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图恩提出了批评。他呼吁选民对各自选区的议员施加压力,促使他们废除相关法案。不仅如此,马斯克还在社交媒体上发起讨论,询问是否有必要成立一个新的政党。在当天下午3点10分,马斯克更是揭露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即美国政府之所以迟迟未公开爱泼斯坦案件的文件,是因为这些文件中涉及到了特朗普的名字。在4点11分,马斯克对一条呼吁弹劾特朗普并让万斯接替其职位的帖子表示了转发和认可。紧接着,在4点26分,他发布了一条帖子,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措施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导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

据说,特朗普在会晤默茨之后,与约翰逊一同在白宫密切关注马斯克的网络动态。在此期间,约翰逊也发布了辩解帖文,却并未对马斯克进行反击。特朗普则公开表示对马斯克的反对不以为意,并发出警告,称将取消马斯克旗下公司所获得的全部联邦补贴和合同。

特朗普遭遇马斯克的决裂,或许是一次非同寻常的“非典型”经历。与那些被特朗普无情抛弃的旧部不同,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之外,拥有坚实的独立权力基础。即便他离开了政府,仍具备对白宫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空在媒体上表达不满。马斯克与特朗普之间的戏剧性分歧中,马斯克展现出更为强势的一面,他不仅主动发起攻击,还迫使特朗普不得不违背常规,刻意表现出更多的自制。

特朗普不仅自己如此,他周围的团队成员以及政治上的支持者中,除了与马斯克长期存在矛盾的班农之外,其他人都刻意在避免与马斯克发生直接冲突。站在舆论漩涡中的副总统万斯,在沉默了数日后,公开发言称:“在我的有生之年,无人能比特朗普总统更得他所在运动的信任,他为此付出的努力无人能及。与他并肩作战,我深感自豪。”为了彰显对特朗普的坚定支持,他采取了这样的方式。然而,与约翰逊相似,万斯在言辞中并未提及马斯克。在政府机构之外,那位曾因编制各种“不忠诚名单”而广为人知的右翼活动家劳拉·卢默,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呼吁双方和解。共和党已转变为“特朗普党”,其执政团队成员以“忠诚”闻名。在这样的背景下,马斯克在与特朗普决裂后依然能够“全身而退”,并未遭到美国右翼力量的集体攻击,这充分展示了其权力防护的坚固性。

“不背锅”的马斯克

特朗普及其团队清楚,马斯克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与白宫抗衡的力量。尽管在威斯康星州最高法官选举之后,批评马斯克的声音逐渐增多,认为他是特朗普政府和共和党的负担,然而,这位科技巨头依旧是美国保守派的心头好,也是共和党政治家们不敢轻易触怒的重要人物。

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在共和党内部,有54%的人对特朗普持正面评价,50%的人对万斯持正面评价,43%的人对马斯克持正面评价;同时,63%的人对政府效率部表示强烈支持。在那些投票支持特朗普的选民中,高达70%的人对政府效率部表示强烈支持。在全美范围内,对特朗普持有极高正面评价的选民占比为25%,对马斯克的这一比例为22%。更不必说,与大多数美国政治人物主要依赖“体制”来施展其影响力不同,马斯克能够直接借助银行账户以及X平台账户这两项重要工具,来行使其体制之外的权力。

尽管马斯克的挑战并未对特朗普的政治根基构成威胁,然而对于共和党内的其他政治势力而言,显然更明智的策略是争取他的好感,同时避免激怒他。事实上,鉴于目前《大而美支出法案》能否顺利通过尚存悬念,特朗普在处理与马斯克的关系时也必须格外谨慎。若共和党内的财政保守派在马斯克的助力或施压下离弃党派,特朗普将面临自再次执政以来最为严重的政治挫败。鉴于此,特朗普先前对马斯克的诸多挑衅行为选择了宽容,不论是公然侮辱纳瓦罗为“愚蠢至极,不如一袋砖头”,抑或是在白宫与贝森特就国税局代理局长的人选问题上相互对骂,特朗普都未曾发表任何评论。马斯克辞去了在政府效率部的职务,尽管特朗普对此或许感到满意,但这一决定主要还是马斯克个人的选择。为了降低马斯克离开政府效率部所带来的消极印象,特朗普特地组织了5月28日的告别聚会,并向马斯克赠送了一枚金钥匙,以此表示马斯克可以随时自由出入白宫。特朗普采取的这些措施,实际上是对马斯克的一种预先安抚,目的是为了缓解马斯克之前已经显现出的对《大而美支出法案》的不满情绪。

事实已经显现,特朗普的所谓“预防措施”最终未能奏效。关于两人迅速决裂的缘由,有消息称,直接导火索是特朗普在关键时刻做出了变卦,取消了马斯克力荐的贾里德·艾萨克曼担任新任NASA局长的提名。据悉,特朗普是在28日的离职聚会上做出了撤销提名决定,其理由是艾萨克曼此前曾向民主党人捐款,认为授予他政府职位并非明智之举。马斯克对特朗普的疑虑作出回应,一方面他强调众多捐款是出于非政治目的,另一方面他赞扬艾萨克曼具备成事的才能,并认为提名他可以向外界展示特朗普政府愿意打破常规选拔人才。然而,正是这种不拘一格的做法,恰恰是当前特朗普政府难以实现的。马斯克原本期望能在私下继续游说特朗普,但特朗普并未给他机会,很快便宣布撤销提名,这一举动让马斯克感到极度羞辱,并最终促使他放弃了原先的“低调退出”计划。

即便传言为真,艾萨克曼的离职不过是马斯克与特朗普关系破裂的触发点。那么,这究竟是一根怎样的触发点呢?

马斯克可能因个人利益受损而与特朗普产生分歧。尽管特朗普在《大而美支出法案》中取消了特斯拉的补贴,而艾萨克曼未能获得NASA局长职位也可能减少马斯克对这一机构的潜在影响力,但若仅从经济角度出发,与特朗普决裂并非马斯克的最优策略。即便NASA的掌门人并非同路人,马斯克依旧从该机构那里拿走了大量的联邦资金。无论是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还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都离不开联邦政府所提供的宽松监管政策。尽管此前已有不少损失,但与特朗普的决裂无疑加剧了马斯克商业帝国的运营风险,这也正是导致特斯拉股价在6月5日单日暴跌14%的真正原因。更不必说,若仅仅是为了经济上的收益,马斯克去年年底亲自介入本就不该,他完全可以效仿蒂尔等其他右翼科技界的巨头,选择在幕后默默分享利益。

因此,马斯克极为重视的是保持自己“与普通贪污政治家迥异”的声誉,这一形象如同金钱一般,同样是其掌握实际权力的核心要素。

马斯克认为,即便政府效率部因种种阻碍而未能发挥预期效果,或是因华盛顿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而遭遇挫折,它也不应被视为特朗普用来铲除异己的手段,更不应因《大而美支出法案》中新增的巨额支出而沦为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讽刺。在先前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马斯克明确指出,政府效率部已经沦为了“替罪羊”。究竟是谁使得政府效率部门沦为“替罪羊”,显然并非在野的民主党。他们之所以坚决拒绝为特朗普承担“责任”或“分担责任”,最可能的动机是马斯克仍怀揣着在政治舞台上“攀登高峰、再攀新高”的雄心。

马斯克认为,尽管2024年的特朗普对于美国保守主义运动的重新掌权至关重要,然而,特朗普本人并不符合一位理想保守派政治家的标准。2025年,共和党已执掌白宫和国会,民主党士气低落之际,特朗普通过发动关税战以及推行《大而美支出法案》等举措,彰显了他成为全面推动保守主义议程的阻碍地位:相较于缩减联邦政府对经济社会干预的力度,特朗普似乎更热衷于让联邦政府按照其个人偏好进行干预。因此,若在联邦支出等关键政策议题上,对特朗普的行为亦步亦趋或是保持沉默,尽管这或许能在短期内避免政治纠纷,但从长远角度考量,却可能不利于马斯克加强其政治影响力,稳固其政治地位。

马斯克向何处去?

短暂的对峙之后,马斯克在处理与特朗普的关系上面临两种策略。一是从全局出发,暂时搁置争端;二是全力以赴,展开激烈的对抗。

正如马斯克在X平台上所发布的帖子所言,特朗普的执政生涯仅持续了三年半,而他本人却有望保持活跃长达四十年之久。尽管马斯克依旧是美国保守派运动的得力支持者,但若让美国的保守派成员在他与特朗普之间做出选择,答案显而易见。即便马斯克投入巨额资金,竭力调动社交媒体的力量,甚至与民主党人士携手合作,他也不见得能在参议院成功阻挡《大而美支出法案》的审议通过。一旦如此,马斯克不仅将面临特朗普的激烈反击,而且个人影响力也会因此次挫败而受损。

若法案真的未能获得通过,这不仅仅是对特朗普个人政治生涯的沉重打击,更会让共和党陷入尴尬境地。届时,马斯克将被贴上“分裂者”的标签,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承受特朗普的激烈反击。若马斯克选择停止行动,仅限于口头对支出法案提出批评,而不采取实际行动来阻止其通过,那么他可以在保护个人声誉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政治和经济上的损害。毕竟,鉴于马斯克在美国政治舞台上的长远影响力,特朗普周围不少人士乐意向其伸出援手,他们同样乐意促成两人关系的改善,并从中牵线搭桥。在蛰伏的这段时间里,马斯克得以拓展并强化他的技术及商业版图,弥补过去一年因深度涉足政治领域所遭受的损害,同时稳固他独有的权力根基。

当然,无人能确保马斯克最终做出的决策对自身及共和党而言风险更低。若马斯克最终选择冒险一搏,那么定会在美国引发新的政治风波。届时,即便特朗普因仇恨而报复,采纳班农的建议,对马斯克及其商业帝国实施极端手段,也并非全无可能。然而,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分歧,不过是“特朗普决裂”这一系列事件中的最新篇章。马斯克并非问题的核心,真正的症结在于特朗普。作为共和党以及美国保守派运动的领导者,特朗普缺乏一套完整的政治理念,更不用说具备贯彻任何政治理念的品质。他常在市场保守派和民粹保守派之间摇摆不定,不时提出自相矛盾的观点和主张。因此,在未来三年半的时间里,无论美国政坛出现何种新的动荡,都属正常现象。

肖河,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并兼任外交政策研究室主任。

本期编辑 邹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