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话中骂人说法,是‘卷人’还是‘呟人’?
#头条首发大赛#
关于“呟”字的发音,有人用“呟”字来描述。然而,某百科对“呟”字的解释并不准确,其依据也不够充分。实际上,某百科引用的“箕踞以呟”和“大呟而死”等表述,实际上更接近于“箕踞以骂”和“大骂而死”。接下来,我们再谈谈“卷”字。
“卷”字在山东菏泽、鲁西南地区及北方部分方言区中广泛使用,其基本意义包括弯转裹成圆筒形、指圆筒形物体以及裹挟带动等,此外,在民间口语中,人们常用“卷”来代替“骂”字。例如,“涉及卷入、涉及卷起、涉及骂街(大声责骂)、涉及骂空(无特定对象的指责)、他卷了我,我也卷了他、他若敢卷我,我定会与他对抗”,诸如此类。然而,还有一个包含“骂”字的常用表达“骂聚会”,意指玩笑般的指责。
探讨方言中“骂”义所对应的“juan3”字,民间存在两种主要看法,其一认为是“卷”,其二则是“呟”。这两个字在上声发音上毫无差异,无论是读音还是实际使用,都显得自然无碍。若需在这两者之间作出选择,究竟哪一个字更为适宜呢?
一、“呟”字说
在头条或微信公众号上搜索,可以发现众多自媒体和公众号频繁使用“呟”字。这一用法的依据在于,“呟”字意味着斥责,相关百科资料、康熙字典均有记载,而且《战国策·燕策》以及《梅花岭记》(作者为清代的全祖望)等古籍中也可见其使用例证。此外,“呟”字由“口”字旁构成,形象生动。
图1: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呟”字搜索截图
图2:某百科“呟”字释义截图
二、某百科解释并不准确
哼,这个字眼较为罕见,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常见的字汇中并未收录。《辞海》对“呟”字的解释是:发出响亮的声音;呟唤则是用来形容声音洪亮。其中并未提及“骂”的含义。
不同版本《辞海》【呟】
汉典网上对“呟”字的释义与《辞海》中的描述一致。《康熙字典》将其解释为声音,并且与“骂”这一概念并无关联。
因此,“呟”与骂等同,或者说“呟”具有骂的意味,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尽管某某百科在“参考资料”一栏中提到了汉典网和《康熙字典》,然而这两部词典中的解释并未包含所谓的“骂”义。
三、某百科引证古文中所谓的“呟”字多是“骂”而非“呟”字
在某百科关于“呟”字的例证中,收录了古文《战国策·燕策》中的“箕踞以呟”以及《梅花岭记》中的“大呟而死”。通过多种途径和多个版本的比较核实,发现《战国策》和《梅花岭记》中对应的内容均被记录为“骂”,而非“呟”。所查阅的资料涵盖了《辞海》、网络图书、教学资料(含图片)、公众号以及各类自媒体文章、实物资料(含图片)等多种形式。
《辞海》(缩印珍藏版)【箕踞】箕踞以骂
《辞海》(7)【箕踞】箕踞以骂
《战国策·燕策》线上图书
某专升本培训教材中的《梅花岭记》(本图由张佳易提供)
微信公众号上的《梅花岭记》
梅花岭景区史可法纪念馆中的《梅花岭记》(本图为网上图片)
《梅花岭记》(哔哩哔哩)
“呟”一词原本指的是声音,尤其是较大的声音,后来其含义扩展到了斥责和责骂。这样的引申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如果所依据或引用的内容本身存在不准确或不正确之处,那么将“呟”用作“骂”的含义就显得有些牵强附会了。
四、“卷”字说
“卷”字原本并无“骂”的含义,然而,作为广泛使用的汉字,《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具有方言中“骂”的用法。在老舍的作品《柳屯的》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那个娘们要是敢对我骂一句,我就让他滚蛋!”并且,原文对“卷”字进行了注释,指出它是北方方言中的“骂”字。《山东方言词典》同样收录了“卷”字这一用法。
除此之外,许多古代文献中也频繁出现“卷”字。比如,《金瓶梅词话》中的第72回记载:“我跟随其后……遭到了一番辱骂。”在《醒世姻缘传》的第41回中,描述了小献宝假装哭泣,只询问是谁的主意,口中却是不停地咒骂。而在第89回中,陈实听从了赵氏的话,紧闭了家门,饱受了一顿粗俗的辱骂。(粗俗的辱骂,即村骂。)指用本地粗话骂人)
《现代汉语大词典》【卷】
《山东方言词典》【卷】(本图由王文起老师提供)
显而易见,无论是在字义的解释、繁简程度对比,还是从历史沿用到现实中的运用来看,“卷”这个字显然比“呟”字更适宜作为表达“骂”意的方言文字,因此无需再使用“呟”字。
(菏泽王兆勇原创图文。图片另有说明的除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