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什么年龄段适合玩暴力爱情网游?
韩丹东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益田 法治日报社实习生
头部中枪、匕首刺伤、血肉横飞……日前,北京市民王先生在玩一款流行网络游戏时,瞥见儿子大喊大叫。 他发现游戏中充满了枪战和刀战,屏幕上仍然充满了枪声和刀战。 很现实。 想到自己上初二的儿子最近一直在说打打杀杀的事情,王先生觉得自己找到了症结所在,坚决要求儿子删除游戏。
“太暴力了,这种游戏根本不适合未成年人,游戏应该分级。” 王先生说。 事实上,今年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立健全游戏分级管理制度。
当前网络游戏发展迅速,是否有必要制定分级制度? 如何建立适合我国的分类体系? 对此,《法治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游戏内容不适合儿童
但深受未成年人欢迎
广东广州的李先生最近也因为儿子玩网络游戏而头疼。 孩子不仅玩的时间太长,还沉迷其中,有些游戏过于暴力、血腥。
事情还要从今年的过年说起。 过年期间,我上初中的儿子小李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他离开房间主要是为了吃饭和上厕所。 他不想走亲访友,也不想出去玩,所以他把时间都花在玩游戏上。
有一次,李先生推开门,发现电脑屏幕上,儿子扮演的男主角正拿着机关枪,对着一群“僵尸”疯狂扫射,所过之处都留下了血迹。
如此暴力血腥的场面,让他感觉很不舒服,立刻停了下来,“这是中学生应该玩的游戏吗?别玩了!”
尽管儿子解释说这都是假的,但李先生仍然认为孩子不应该接触此类游戏,因为这会影响他们的行为。 “孩子的童年应该充满欢声笑语,而不是充满暴力。” 小李则认为父亲大惊小怪,思想落后。 玩这样的游戏可以缓解他的学业压力。 他有辨别能力,不可能因为玩游戏就变得暴力。
不少家长也向记者反映,除了暴力之外,一些网络游戏中的人物还存在衣着暴露、挑逗性动作、性暗示性语言等现象,网络游戏不适合儿童。
来自天津的初中生小唐是一款多人在线竞技网络游戏的忠实玩家。 他非常喜欢这种类型的游戏,经常给里面的角色购买皮肤。 小唐表示,游戏中女性角色的技能非常酷,皮肤也非常漂亮。 “虽然衣服确实有点暴露,但画得太漂亮了,我忍不住买了。”
记者注意到,目前部分游戏在下载和登录界面有适龄提示,如16岁、12岁、8岁等。 小唐玩的多人在线竞技网络游戏的适龄须知中写着“适用于16岁及以上用户,建议未成年人在家长监护下使用游戏产品”。
记者尝试了另一款年龄限制为16岁以上的角色扮演管理游戏。 游戏的核心是爱情和约会系统。 玩家扮演的女主角可以与游戏中的角色进行甜蜜的约会和手机互动。 它还配备短信、通话、朋友圈和公众号功能,还原现实生活中的约会。
玩家“甜甜”告诉记者,玩这款游戏的朋友很多都是中小学生,游戏中的爱情方面很容易被带到现实中; 有些玩家也会在游戏中遵循“男朋友”的标准。 现实生活中恋爱,早恋,无心读书。
适合年龄的提醒不是强制性的
呼吁建立分级制度
2020年12月,针对网络游戏合规出版和公平使用,中国音像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网络游戏适龄提示》,为青少年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保护方式。
提示分为三部分:规定了适合年龄的提示符号,以绿色、蓝色、黄色表示,分别代表8+、12+、16+三个年龄段; 细化了标识符的使用要求,明确了下载渠道、显示时长、大小比例、更新频率等标准; 明确了标识符的应用场景,即适合年龄的提醒标识必须放置在界面上具有可视性和可视性。
该标准目前被国内各大游戏厂商广泛采用。 然而,适合年龄的提示并不等于游戏评级,也不是强制性的。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互联网法律事务部主任谢连杰表示,我国现阶段还没有明确的网络游戏分类制度。 CADPA对网络游戏进行审核和分级时,仅审核年龄,游戏出厂前不会发布游戏内容。 此前,发布审核采用的是《游戏审核及评级规则》。 这些只是一个最低门槛,并没有真正提供游戏内容的具体评级。
“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认知能力正处于成长期,其价值观、认知方式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网络游戏应分级管理。” 谢连杰说道。
北京德和恒律师事务所律师马力红表示,国外游戏行业普遍采用分级制度,涵盖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特别是针对成人年龄段增加了详细的内容描述。 有标明“18+”的游戏含有色情、暴力、犯罪等内容的限制游戏。 “适龄提醒”是对我国严格规范的内容审查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所有游戏必须充分考虑未成年人接触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且必须经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检查。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京教育法制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姚金举认为,我国青少年是在数字世界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也是网络游戏的主要用户群体。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无论是网络游戏产业的优化和治理,还是网络游戏产品的评价和传播,国家都需要建立游戏分级制度。 该制度不仅可以为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提供法律保护,也有利于消除网络游戏的社会污名。 还可以为网络游戏行业提供明确的生产标准,从而提高网络游戏行业的自查、自律和社会责任。
对此,谢连杰也表示同意。 他表示,随着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游戏中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泛滥的现象日益严重。 未成年人由于心理成熟度和判断力不够,很容易沉迷于这些有害内容,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数据显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较多,其中,沉迷暴力游戏引发的犯罪亟待引起足够重视。 因此,采取分级管理,对游戏内容进行适当的审查和过滤,可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他们接触到不当内容。
“游戏分级管理可以保护儿童,也可以让开发者或创作者的思想不受约束。完善的游戏分级管理非常有必要。” 马丽红表示,一方面,需要进行更符合未成年人实际心理状况的分类。 另一方面,管理制度也必须认识到,同龄未成年人之间可能存在很大的心理差异,不可能指望分级管理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细化标准促进落实
符合心理发展
我国的游戏分级制度应该如何建立?
姚金举建议,在充分调研国内游戏行业现状的前提下,适当借鉴国外成熟经验,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可接触的游戏内容进行调整,着力保证游戏分级标准符合未成年人当前心理发育水平。 匹配。
“具体到制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政府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明确主要负责的职能部门。” 姚金举表示,接下来在处理游戏行业的监管问题时,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宜直接干预并采取强硬措施。 不应采用法律管制,而应采取规范化、引导性的监管方式,出台明确的标准和规定对游戏内容进行分类,避免“一刀切”监管,为企业创新开发新产品保留活力和空间,引导行业自律。
在马丽红看来,虽然《网络游戏适龄提示》已明确将“适龄提示”纳入游戏版号申请要求中,但仍有很多问题尚未确定,这也是未来完善游戏分类管理的方向。 相关申请和审批工作由谁负责? 现有游戏如何改进“适龄提示”? “适龄提醒”的强制执行程度如何?
谢连杰认为,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需要建立分类制度并不断完善和更新。 从游戏厂商的角度来看,从概念导向上应该禁止不良内容; 在制作质量上,应禁止惊悚片等不良声音; 在游戏互动性方面,应禁止滥用、恶意人身攻击等行为。
“从监管角度看,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相关分级制度,总体遵循行业自律,建立适合我国的游戏分级制度,推动我国网络游戏的分级发展和管理。游戏下载平台“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及时、有效地监管网络游戏。用户及其监护人也应加强自我监督。”谢连杰表示。
谢连杰呼吁提高游戏分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我国现有的球员分类与国外类似。 他们都是根据年龄分类的。 然而,根据年龄对游戏玩家进行分类并不一定是最准确的。 游戏玩家的分类不应仅仅根据年龄。 尽管该标准针对的是一般群体,但仍应注重个性化。 在对玩家进行分级时,不仅要关注年龄,还要了解玩家各方面的认知基础、内容接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制定更严格的游戏评级标准,采取更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法。 确保评分结果更加准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在马力宏看来,除了建立网络游戏分级管理、实名认证等制度外,如何形成社会合力,纠正部分未成年人对游戏的错误看法,也是解决问题、实现健康身心的必要步骤。儿童的心理成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