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哥说新闻:让盲人睁眼刷脸?一刀切模式亟待改变

2025-08-02 -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评论员 张军 视频 刘文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心中不禁产生了疑问:盲人该如何应对这一技术?我抱有美好的期待,相信定会有充满人文关怀的解决方案出现。

央广网报道,扬州一盲人管先生在一家运营商的营业厅办理手机卡,尽管他携带了残疾证和身份证,但营业厅却强制他进行刷脸认证,并且要求他睁眼进行验证。由于他无法睁眼,因此无法完成刷脸过程。在无奈的情况下,管先生只得让亲属代为办理了手机卡的开通手续。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记者在事后采访中询问替代方案,工作人员竟然回答“不清楚”,这一情况暴露出企业内部在应对特殊群体需求方面缺乏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这种简单粗暴的服务模式,不仅与《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规定的“逐步实现语音、盲文等无障碍功能”的要求相悖,而且与政务服务中实行的“绿色通道”、“帮办代办”等成熟做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人脸识别技术本意在于提高效率和保障安全,然而一旦它被当作“唯一”的解决方案,就可能变成排斥弱势群体的手段。在管先生的身份证和残疾证上,生理特征已经清晰标注,肉眼就能直观地判断“人证相符”,然而僵化的服务流程却将“刷脸”置于人性化服务之上。企业将技术合规性放在用户权益的前面,却未重视《残疾人保障法》中关于“提供便利”的法律规定。新近出台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不得将人脸识别作为唯一的身份验证手段,并且特别指出要加强对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权益保护。涉事营业厅的行为显然与这一法律导向相悖。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关键在于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程度,这方是衡量时代文明高度的标杆。“让盲人通过刷脸实现视觉体验”这一案例,不应仅仅被视为一个孤立的服务争议,而应当视为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契机。

技术发展与人情温暖携手并进,企业担当与法律严明协同发力,方能彻底达成“一个不落”的包容社会理想。正如政务服务领域“关爱无阻”的实践所昭示,无障碍环境营造的核心,在于确保每个人都能在科技洪流中寻得属于自己的“数字自尊”。

责编:苏亮

一审:张军

二审:薛琳

三审:周文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