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亏六年日本大股东熬不住,套现竟高达两个亿

2025-08-04 -

7月27日夜晚,盐城金财互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Z)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持有公司股份比例超过5%的股东日本东方公司计划减持股份,减持数量不会超过1947.98万股。以当日收盘价计算,此次减持行为预计将带来超过2亿元的现金收入。

金融小强统计显示,这已为金财互联本月内披露的第二次大规模减持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金财互联此前连续六年出现亏损,但令人意外的是,在2025年第一季度,其净利润竟然出现了大幅增长,增幅高达466.95%。

尽管业绩有所好转,但这家跨界财税数字化的企业,却危机四伏。

7月27日傍晚,金财互联发布了一则公告,指出鉴于公司业务拓展的需求以及资金需求,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即东方工程株式会社(简称“日本东方”),拟进行股份减持,减持的股份数量总计不超过1947.98万股,这一数量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5%。

公告指出,日本东方公司计划减少所持股份,其减持的股份源自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之前的部分,而具体的减持价格将会根据减持时市场上的实际股价来决定。

依据7月26日金财互联的收盘价10.63元每股进行计算,预计日本东方公司将实现大约2.1亿元的现金回笼。

市场对此反应迅速且直接,众多声音纷纷以“逃离”一词来描述这位外资股东的举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金财互联近期遭遇的首次大额减持。

7月11日夜晚,金财互联发布了一则公告,指出公司董事,同时也是持股比例超过5%的股东徐正军,为了合理调整个人负债水平,于2025年6月27日至7月11日这段时间内,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两种交易途径,总共减持了公司1538.43万股股份,这一减持量占到了公司总股本的1.97%。

连续一个月内出现两次大规模的股份减持,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难道公司遭遇了什么鲜为人知的困境,导致关键股东纷纷作出退出决策?

据相关资料显示,金财互联是一家依托数据与技术创新发展的综合性财税服务平台,该公司于2010年12月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股东们持续减持的行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而金财互联先前发布的一季度报告却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

报告揭示,公司在一季度成功取得营业收入2.0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3%;然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却达到了1365万元,同比增长了466.95%;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亦达到1216万元,同比增长幅度更是高达5522.47%。

这份业绩报告的数据分析结果令人赞叹不已。需知,在此之前,金财互联曾陷入连续六年之久的亏损困境。

公司在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中指出,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报告期间,公司的数字财税业务收入持续上升;此外,公司努力调整成本和费用构成,使得毛利率得到提高;同时,部分子公司的业绩也有所提升。

然而,这种解释似乎过于宽泛。在营业收入大幅下滑33%的背景下,净利润却实现了显著增长,这其中的成本管控、费用削减的强度以及子公司业绩增长的持续性都令人存疑,公司亟需提供更为详尽、透明的解释,以消除投资者心中的疑虑。

股东减持行为以及业绩的突增使得金财互联陷入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公司内部的人事变动和合规性问题,更是让投资者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到担忧。

今年以来,金财互联的高管团队似乎进入了一个“离职季”。

4月份,副总经理与证券代表一同提出了离职申请,紧接着在6月,就在补税公告即将公布的前夜,董事会秘书也宣布了辞职。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几位关键的管理层成员接连离职,这自然引发了市场对于公司内部是否出现了管理层面的问题或是战略决策上的分歧的广泛猜测。

不幸之事接连发生,恰逢屋内漏水之际,金财互联公司又因内部财税问题,不幸地收到了一份处罚通知。而此时,公司高层离职的风波尚未平息。

6月18日,金财互联发布了一则公告,指出其全资子公司江苏丰东需要额外支付税款和滞纳金,总额高达308.85万元。

这家以“财税科技”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却因财税相关的问题受到了税务部门的惩处,这无疑给其专业形象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同时也让市场对其内部管理及合规经营的能力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提出疑问:“若连自身的财税都难以掌控,又怎能协助他人进行管理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