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竞争态势转变:一切竞争皆成为「AI 竞争」?
AI在汽车行业的竞争中,其地位从锦上添花的辅助角色,逐步上升至核心技术的关键位置。
作者|靖宇
在理想最新纯电车型i8的发布会上,创始人李想详细阐述了车机的智能化特点,并对VLA技术下的智能驾驶功能进行了深入讲解。
回想起上半年的李想「AI Talk」直播,人们不禁赞叹「厂长真是渴望进步」之余,也不得不承认,马斯克对「特斯拉」从一家汽车公司转变为新能源公司,再到定位为AI公司,这一转变对业界同行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在刚刚落幕的活动上,吉利携手阶跃星辰与千里科技共同推出了超拟人化的车载人工智能系统、Agent OS,使得“大模型上车”这一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
无论怎么看,AI 都在成为当下车企竞争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01
[]
理想的「 4 时刻」:VLA 大模型即产品
理想汽车一直怀揣着凭借“沙发彩电大冰箱”与增程式技术独领汽车市场的梦想,然而在智能化转型的道路上,它却展现出了车企中最强烈的决心。或许正是因为相较于竞争对手起步较晚,拥有后发优势的理想团队,反而有了在弯道超车的信心和动力。
在理想i8纯电SUV新品发布会上,持续数小时的演讲中,车辆的续航能力、动力性能、设计风格等传统指标只是匆匆掠过,真正占据舞台中央的,是一项名为「VLA」(视觉语言大模型)的先进人工智能技术。李想更是将其誉为汽车领域的:
「 4 时刻」。
理想 i8 车型配备的 VLA 模型,显著提升了其乘坐的舒适性,图片展示来源于理想汽车。
听起来似乎有些言过其实,然而VLA的核心技术却彻底消除了以往智能汽车中两个独立运作的“大脑”——智能驾驶(AD)与智能座舱(SS)之间的隔阂。在此之前,负责驾驶和负责交互的两个系统各自为政,彼此之间如同鸡与鸭般无法沟通,根本无法实现有效的协作。VLA的问世标志着汽车的“视觉器官”——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以及它的“言语与听觉器官”——语音助手,终于得以接入同一“中枢神经系统”。
用户提出需求:「请寻找一处人迹稀少、环境宁静的咖啡馆,我需要在此处进行一次简短的会议。」在VLA系统的引导下,汽车不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导航至咖啡馆的指令。它首先运用认知模型来解析「人少」、「安静」、「开会」等含糊但至关重要的意图,接着运用视觉和城市信息数据,筛选出符合这些条件的地点,并最终规划出行路线,实现自动驾驶前往。
这一转变意味着车载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执行指令,而是进化成为一个能够领会语境、进行逻辑推理、主动提供服务的智能实体。理想汽车正押注于一个未来:在五年之后,消费者在选购高端智能电动车时,关注的焦点将不再是车辆配备了多少块屏幕,而是其智能程度的高低。
VLA被定位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实际上是在昭示:未来汽车的价值评判标准将转变为AI代码的多少与优劣,而非单纯依赖于钢板厚度。
吉利的「汽车机器人论」,具象化了
理想的VLA若是从产品层面实现单一突破,那么在WAIC上吉利推出的Agent OS,便是一场自顶向下、全面覆盖的系统性反击。此次,吉利携手AI领域的独角兽企业阶跃星辰和千里科技,所展示的不仅是一个更加智能的语音助手,更是一个专为“智能体”量身定制的操作系统。
吉利银河 M9 的核心思想在于,将汽车比作一个移动的机器人。这样的机器人需要一颗能够整合车辆所有硬件与软件,并具备主动、情感化交流能力的「灵魂」。而吉利银河 M9 所配备的车载人工智能系统,便是这一灵魂的初步形态。依托于跨越星辰的端到端语音大模型,它不仅能够准确理解你的言语,还能洞察你言语背后的深意。
吉利在WAIC大会上呈现了其智能座舱内的卓越智能助手,相关图片由吉利集团提供。
设想这样一个情景:当你结束一天的工作,踏上了回家的路途,系统敏锐地察觉到你今日在公司逗留的时间明显超过了平常,同时,它还监测到交通状况异常,道路拥堵不堪。无需你主动提出,系统便会关切地发问:「今天工作颇为不易吧?看来回家的路上颇为拥堵,是否需要我为您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同时开启座椅按摩功能,让您放松身心呢?」甚至,这项功能还能依据您的日程安排,贴心地提醒您:“太太的生日即将来临,您经过的商场里有一家她特别钟爱的花店,是否需要帮您预订一束鲜花呢?”
Agent OS 的强大之处在于,它使人工智能从“可用”迈向了“易用”,甚至达到了“喜爱”的程度。它不再仅仅是需要学习和适应的工具,而变成了一个能够理解你、关怀你的“数字伙伴”。吉利公司通过推出 Agent OS,明确地昭示了一个观点:未来的汽车市场竞争,实质上是生态系统的竞争。若能打造一个吸引开发者加入并让用户高度依赖的AI代理生态系统,那么就能构筑起一道坚固无比的防线。
从追求卓越的VLA到备受瞩目的吉利Agent OS,我们能够明显察觉到,在我国高端汽车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已实现了从“可选配置”到“标配”,进而跃升至“核心卖点”的跨越式发展。
AI,正在成为中国汽车产品竞争的重要变量。
02
星辰大海之外,进化的「基本盘」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从云端的高科技AI模型转移到现实中的柏油马路,从繁华的一线城市核心商圈深入到更广泛的二三线城市市场,我们便会察觉到,对于大多数把汽车当作“出行工具”的消费者来说,那些直观可感知的物理体验——包括空间大小和操控感受,依旧是他们做出购车决定时,心中所权衡的最关键因素。
空间的福音:大,依然是硬道理
在中国,"家"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汽车已经成为了"家"的延伸。特别是在家庭用户成为购车主力军的当下,"大空间"几乎与"高幸福感"画上了等号——进口车型进入中国市场后拉长轴距的做法,至今依然被沿用。
乐道 L90 主打的是车内空间|图片来源:蔚来
即将面世的乐道L90,作为蔚来进军主流家庭市场的先锋品牌,其主打卖点几乎全部集中在空间和家庭使用场景上。从“家庭用车首选”的定位,到网络上广泛传播的宽敞车内布局,都在明确指出:乐道L90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专为中国家庭量身定制的“移动之家”。在全家出行时,乐道L90的行李装载能力出色;在车内,多变座椅组合可轻松切换至“小憩模式”或“观影模式”;每一处设计都细致入微,精准满足家庭用户对空间的基本且坚定的需求。
吉利银河M9即将亮相,它使得这场“空间竞赛”达到了新的巅峰。这款大六座SUV,将所有亮点都集中在“最大化内部空间”上。它拥有超长的轴距,以及“得房率”极高的设计,其内部空间之大,几乎可以与一个小型客厅相媲美。银河M9的设计理念,涵盖了从女王副驾座到配备腿托的二排独立座椅,直至能够完全放平的第三排,其追求的目标,正是要在陆地上打造出一个等同于头等舱的舒适体验。
乐道L90、吉利银河M9,还有今年上半年陆续上市的多款全尺寸SUV,它们共同昭示了一个明确的事实:在主流车市中,特别是在20至40万元的价格范围内,拥有一间宽敞、舒适且功能多样的车内空间,仍旧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所在。尽管AI技术可能影响一辆车的智能程度,但空间的大小却直接关系到一家人在车内的幸福感受。
操控的回归:好开,是永恒的追求
电动化使得“驾控”一词逐渐变得不清晰。随着新能源车型普遍具备强劲的加速性能和宁静的车内环境,同质化的驾驶体验让众多人开始怀念燃油车时代那种“人车一体”的驾驶乐趣。然而,一些中国汽车制造商迅速认识到,电动化实际上为重新定义驾控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契机。
新上市的吉利银河A7在推广中特别突出了其底盘调校的精湛技艺。极客公园近期已进行了该车型的动态试驾体验。就驾驶感受而言,尽管同属银河系列,但吉利银河A7的操控性能相较于之前同系列车型“过于舒适”的设定,显得更为出色。吉利团队透露,该车型的底盘调校由路特斯团队负责,确保了车辆在操控方面的卓越表现。
吉利银河A7以低功耗著称,其操控体验同样出色,令人满意,图片展示可见,源自吉利银河。
新势力品牌零跑汽车,在最新纯电车型B01(内部代号,或为C10的后续车型)的研发过程中,同样公开表明,该车型的底盘调校工作由欧洲团队负责。欧洲,尤其是德国,其底盘调校技术全球领先,测试环境也极为严格。零跑汽车聘请这一团队,意在让产品不仅能够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还能够在全球市场中达到高标准的要求。这背后,是对「好开」这一基本需求的执着追求。
从吉利品牌到零跑汽车,我们观察到,电动化技术解决了动力难题之后,汽车制造商们开始将目光和资源转向底盘、悬挂、转向等“隐蔽”却至关重要的部件。他们明白,尽管汽车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但驾驶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和安全感,是任何屏幕或应用程序都无法取代的。对于那些仍旧热衷于驾驶、沉醉于操控体验的用户来说,一个经过精心调整的底盘系统,其吸引力远胜于一个能讲笑话的人工智能助手。
03
一切竞争,都会变成「AI 竞争」吗?
目前来看,在中高端市场领域,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正逐渐成为新产品的关键卖点。这一趋势迫使汽车制造商——无论是新兴品牌还是传统车企——不得不迅速集结内部和外部资源,提升“代码”技术,特别是“AI代码”方面的实力。例如,吉利已经与外部的大模型和智能驾驶等技术力量展开合作,以丰富“全域AI”这一概念。
在中低端普及型汽车市场,凭借新能源技术的架构优势,对传统燃油车型在尺寸、操控性、性能以及驾驶感受等方面实施“降维打击”,使得消费者购买的首辆车就能享受到“升级体验”,这一趋势始终如一。
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或许将不再见到纯粹的“AI 汽车”或是“传统汽车”的区分。届时,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成功将人工智能的智慧与卓越的机械性能完美结合的企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