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初到国外,竟闹这些令人喷饭的英语笑话

2025-08-06 -

留学生刚到国外时,常常会不自觉地用他们认为很酷的英文表达和词汇与外国人交流,然而,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他们实际上并不清楚在何种情境下应该使用哪些英语表达。这些不够地道、质量低下的英语让外国人几乎要崩溃。同学们都曾闹出过哪些让人忍俊不禁的笑话呢?

You know

留学地:美国

在出国留学之前,我自认为英语水平尚可,甚至在与他人交流时,还会不自觉地冒出几句口头禅。我常常模仿美国电视剧中角色的发音,在开口说话之前,总会先来一句“You Know…”作为开场。那时候,我觉得这样开头能够让人感到一种亲切,仿佛能迅速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我们的考试要求与导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由于我在课堂上经常提问,我私下里觉得她可能对我挺有好感的。另外,我接触到的美国人普遍给人留下容易相处的印象,因此即便是老师,在面对面交流时也能像朋友一样相处。在考试中,我希望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而平等的对话氛围。我记得当时我被问到的问题是:“你对嘉年华这种活动形式有何看法?”我自然而然地随口说道:“你知道吗,我至今未曾拥有过……然而……”

当我正准备滔滔不绝地展示我的英语水平时,对方却面无表情地瞪了我一眼,毫不留情地打断了我的话:“我不知道。”那一刻,我感到无比尴尬,几乎无地自容。更为尴尬的是,老师紧接着以质疑的语气追加了一句:“你难道没有任何……?”那神情似乎在质问,“你从未参与过嘉年华,又怎能对这个问题给出答案?又怎能分享你的看法?”

我就知道接下去的对话没可能简单进行了,更别提想得高分了……

您应该意识到,“你知道”这种说法在正式场合并不适宜,而且在与导师交流时也不宜采用。

Can I have one?

留学地:英国

某日与英国友人一同前往一家餐厅,该店特色在于主菜可无限续量。于是众人纷纷兴高采烈地前往就餐。然而,主菜份量偏少,仅吃一份便觉得未能尽兴。我立刻心生续单之意,便举起手对服务员大声说道:“再来一份可以吗?”服务员匆忙跑来,紧张地打量着我,又瞧了瞧我的盘子,好奇地问道:“先生,还需要别的吗?”我回应道:“不,我只想再来一份。”一边说着,心里不禁疑惑,英国人怎么这么小气呢?明明之前答应得好好的可以续签,可是一提到续餐,他们怎么就表现得如此惊讶,好像在质疑我们有什么问题似的。

对面的同学看到这一幕,立刻面带微笑向服务员解释说:“再来一份。”服务员这才匆匆离去,但似乎心中仍有疑虑。待她再次送来一份后,她仍不忘询问我主菜是否满意,我急忙回应:“没问题,没问题……”接下来的用餐时间,我只得低头默默进食,感到十分尴尬。

那位同学所表达的观点,以及他大声呼喊的方式,可能会让人误解为我对食物有所不满,希望换一份。这种情况对于餐馆而言,往往被视为严重的投诉和批评,是一种相当原则性的问题。然而,实际上,只需简单地说一声“再来一份”,即可表达续餐的意愿,其含义即是“请再给我一份”。

Where are you from?

留学地:美国

初次拨打电话叫车,对方询问“你是哪里人”,我告知“来自中国”。不禁感到好奇,叫出租车竟然还要区分国籍吗?

对方似乎以为我在开玩笑,带着不满的语气说道:“抱歉,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我听后怒火中烧。这难道是种族歧视吗?于是我追问:“为什么?”对方愣住了,沉默了片刻后便挂断了电话。

我必须得承认,这确实有点像“——你好吗?——我很好,谢谢。”这样的条件反射,但遗憾的是,那位出租车司机他其实只是想了解你要去哪里接乘客而已。

About

留学地:加拿大

朋友初来乍到,不熟悉任何人,便在班级里努力寻找朋友。某日,他发现一位白人同学性格很合得来,便心生想要获取他的电话号码,以便将来能成为朋友。

于是他询问:“您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白人回答:“是10位数字。”

请问能否告知您的联络电话?这样的表达更为得体,避免了对原句的直接翻译。

Bill bill?

留学地:加拿大

抵达加拿大后,初入校园,四周的同学皆不熟悉,午餐时分便独自用餐。听闻同窗推荐,校内某家咖啡馆颇受好评,于是心生向往,打算前往一探究竟。却不慎误入歧途,误闯进了一家法国餐厅,便随意坐下,点了一款价格最低的饮品。

吃完饭,不知道咋埋单。然后看到隔壁桌有个男的说bill。

一听到“bill”这个音节,便立刻唤来服务员,开口道:“我是,bill,bill。”

接着,他随手比划出枪械的手势,指向账单向那名女子展示,女子顿时惊恐万分。随后,他召唤了两位男士前来,此举也令我的朋友感到惊慌,经过一番解释后才得以离开。

询问结账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结账”或“账单”这样的口语表达最为常见!你也可以说,“我来结账。”

关于支付账单的其他表述包括:承担餐费、结清账单、付清饭费、支付账目等。

Leg?Ham!

留学地:英国

一位朋友首次踏足英国时,恰逢入境安检格外严格。她母亲嘱咐她携带一盒金华火腿给当地的一位朋友,却不幸被警犬察觉,于是她被带到了一旁。随后,她被要求说明那用报纸包裹的物品究竟是什么……

我那同学说leg……

那表情显得十分惊愕,他不禁发出一声惊呼,我那朋友便大声地重复道:“leg!”

她当时不禁感叹,怎么连火腿都不懂得区分,于是特意在腿上比划了许久,反复强调:“leg啊,leg就是leg啊……”

让我们回顾一下火腿的名称吧,它叫做ham。而leg这个词,通常指的是腿部的部分,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联想到人的腿。这真是个令人惊讶的发现呢。

Yes or No?

有次房东问我 Did u eat yet? 我说no。

她复述道:“你没吃饭。”我回答:“是的。”

房东老太太稍作迟疑,随后又询问:“你用餐了吗?”我回答:“没有。”

她接着说 So u didn't eat 。我说 yes。

估计她当时要崩溃了

这故事恐怕流传已久,但每次听到,小编仍旧忍俊不禁。文化差异这现象,确实深入人心。不妨重温一番。

在英语国家,人们习惯于根据实际情况来作出回应,若已食用则直接说Yes,若未食用则回答No,无论提问是采用肯定还是否定的形式。

自由女神像怎么说?

初来乍到的US友人抵达纽约后,心生向往地想要一睹自由女神的风采,却苦于对路线一无所知。无奈之下,他在街头拦住了一位白人男士——嘿,您知道自由女神在哪里吗?

白佬愣住了,犹豫了许久,然后结结巴巴地说:“我……不知道……等你知道了再告诉我。”

提示:在称呼自由女神时,应使用“of”这个正确的表达。而在此处,“free”一词可以被理解为“免费”的意思,这自然会让外国朋友感到困惑。

土豆泥怎么说?

那天我去了肯德基,想要点土豆泥,但不会说,于是只能在那里大声呼喊“sauce”,可能她以为我是个傻瓜,最终还是给了我七八袋。

土豆泥的正式称呼应为“马铃薯泥”,而“酱料”指的是番茄酱等调味品,该词还有其他写法:酱汁、酱料、酱。

外带怎么说?

初到此处,我前往麦当劳进行点餐。尽管内心略显紧张,但在此之前的表现一直都很出色,直到服务员询问:“是希望在这里用餐还是带走?”

初次听闻“外带餐”这个概念,幸好我思维灵活迅速领悟了其意,然而在表达时却有些紧张,于是对着那位男性服务员大声喊出“咱们走吧!”。那服务员愣住了整整一秒钟,然后才回应道“好的”。

注意啦:关于“在这儿吃”和“打包带走”,这两个短语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大家务必牢记哦。

学更多地道英语关注实战英语口语交流

实战英语口语交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