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下架违规短剧!警惕其成披着娱乐外衣的矛盾激化剂?

2025-08-07 -

4月10日,抖音安全中心对外发布了有关整治违规微短剧的通告。通告中指出,近期平台内部分微短剧传播了不健康及非主流的家庭观念、婚恋观念,故意夸大并渲染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矛盾内容。为此,平台已经对6部涉嫌违规的微短剧进行了下架处理,这些作品包括《老公是个妈宝男》、《最后的底线》、《千金小姐反击》、《怀孕的女人》、《我的底线》以及《妈妈的生日》。同一天,快手的安全部门也发布了针对违规微短剧的处理通告。通告中指出,在最近的检查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些微短剧在传播不健康及非主流的家庭观念、婚恋观念,故意夸大并渲染夫妻间的矛盾、婆媳间的矛盾、代际间的矛盾等问题,这些内容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相悖。

自某个时间点起,网络上涌现出一批以争议为噱头的博主,他们采用夸大的言辞和低劣的表演手法。这些人利用了人们热衷于看热闹的心理,对家庭中的婆媳争执、夫妻纷争进行过度渲染和放大,从而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在抖音平台上,搜索婆媳争执、夫妻纷争相关视频,几乎都能看到数以万计的点赞数。在新兴的短剧领域,一些创作者便巧妙地抓住了这一核心议题,通过将矛盾冲突进行放大,将其转变为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亮点。

正如近期热议的“秦朗丢失作业其实是博主虚构”的事件所显现,许多人对此表示疑惑,“这难道仅仅是个玩笑吗?”“事情真的有那么严重吗?”对于下架的违规短剧,公众同样抱有类似的疑问。或许这类作品的创作初衷和短剧的表现手法都只是为了娱乐。然而,一旦它们被广泛传播,成为了大众娱乐生活中的常态,其性质也就随之发生了转变。在传播积极的价值观念时,它能够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然而,若传播的内容与价值观相悖,引发矛盾和冲突,它则会加剧矛盾的尖锐化。在众多短剧中,处理婆媳关系的题材时,常常过分夸大和偏颇,这不但不能真实展现婆媳关系的复杂性,还可能加剧社会上的偏见,对观众造成误导。

短剧常常通过放大婆媳间的争执与矛盾来吸引观众的注意。这种方式将婆媳关系的真实状态进行了简化,将其描绘成一种非黑即白、极端对立的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婆媳间的矛盾往往更加复杂和微妙,需要双方进行理解、沟通以及妥协,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对短剧的处理手法不但不能给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而且有可能导致观众对婆媳关系的认知出现偏差和错误。

在处理婆媳矛盾这一题材时,短剧常常过分突出某一方的责任与过失。比如,某些短剧中,婆婆的形象被刻画得挑剔而严厉,而另一些则将儿媳描绘为自私且不孝的典型。这种角色塑造的单一性,不仅与现实生活的丰富性不符,而且可能导致观众对某一方或整个婆媳关系的固定观念和偏见产生。此外,在短剧中展现婆媳之间的矛盾时,还可能触及到诸如家庭地位、性别角色等一些较为敏感的社会议题。若短剧对这些议题的处理不够妥当,便有可能激起观众的争议与反感,进而加剧社会上的偏见情绪。

《2023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揭示,2023年短剧市场总额高达373.9亿元,这一数字几乎占据了同期电影市场规模的七成左右,总票房超过了549亿元。预计到2024年,短剧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由此可见,微短剧的发展速度迅猛,势头强劲。展望未来,预计到2027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因此,我们必须迅速纠正错误,重新确立行业健康发展的路径。短剧作为快速生活时代的产物,理应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社会现实。短剧可以通过描绘婆媳日常生活的点滴、沟通互动以及情感交流等方面,生动展现婆媳关系的真实状态。此外,短剧还需关注角色的多元化和复杂性,避免将任何一方简化为单一的负面形象。面对涉及敏感的社会议题,短剧制作需秉持谨慎与客观的态度,力求规避无谓的争执与错误解读。

婆媳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一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在短剧创作中,处理这一题材时,必须重视其真实性和客观性,防止加剧社会上的偏见。此外,我们还应当借助教育、宣传等多元手段,加强婆媳间的理解和交流,以化解矛盾,推动家庭关系的和谐以及社会的稳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