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情杂谈:21 闻名撕逼,创意竟然才是第一?

2025-08-13 -

世间何处寻得手机乐趣?令人沉迷难以停止!最新款手机、精美拍照、实体店感受、每周豪奖等等,都在手机情报站!

略显平淡的炮轰

本周手机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消息,就是 SE 的推出,这款手机一经亮相,便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款 SE 与我们以往对苹果的认知,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然而当我们为 SE 带来的冲击所吸引时,众多手机品牌已经迅速反应,纷纷针对 SE 发起攻势。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营销契机,因为 SE 没有进行任何设计更新,直接暴露出其设计已经落后两年的问题,这种差距使得任何一家主流厂商都能轻易找到设计上的突破口。

魅族率先向 SE 发起抨击,李楠在朋友圈称,如果苹果不愿意为小屏用户采用最先进的工艺和最优秀的设计制造手机,那么魅族就自己来动手研发,这是他个人的表态。

面对正式的访问,李楠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当前售价2500元的国产手机,质量不可能更差,配置没有亮点再加上两年前的款式,我不觉得SE会构成挑战,只有当SE降价到2500元左右时,才会对国产手机产生实质性的冲击。

乐视踏足手机行业以来一直很活跃,这个宣传时机乐视当然不会错过,所以我们从贾跃亭的社交平台上,发现了相应信息。但这些内容似乎主要目的是为自家即将推出的产品预热,顺便削弱一下苹果的影响力。

小米对于竞争对手向来毫不留情,但在关键时刻却保持沉默,仅由MIUI的孙鹏工程师出面评论,其言辞仅针对事件本身,并暗含批评意味。

也许针对SE发起抨击的人不在少数,不过手机领域的主要攻击,好像就只有这么些。这感觉让人略感不足,不过从这些文字里,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浓浓的火药气息。倘若攻击的对象不是苹果,而是一家国产企业,那么一场激烈的公开辩论恐怕就要爆发了。

手机品牌间的激烈竞争屡见不鲜,先前诺基亚、三星、HTC这些顶尖国际企业,就常在对手推出新机时发动攻势,在社交平台上猛烈抨击对方,言辞犀利且理由充分。遭到攻击的公司往往难以回应,却能激发他们的灵感,以更富想象力的方式进行反击。

电视那边却别样精彩

新机型推出之际,众多手机品牌在推特上的互动构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景象,也为公众带来了欢乐元素和交流话题。然而,此次针对SE的批评声音,明显显得平淡无奇。

手机制造商的平淡,反而衬托出电视制造商的引人入胜。一个时间节点由小米引发,该公司为了给即将推出的小米3S进行预热,便发布了一条微博,内容是“请相信,听从我的建议,又圆润又轻薄才够劲”。

小米的那条动态发布出去,立刻引来了老牌电视厂商的集中攻击。带头发难的是海信,他们用"米,信叔爽三年了,仅弯不够,无U不欢"作为反击。从家族世系看,海信明显占优,在技术层面也确实领先小米。

创维和酷开随后也参与其中,它们凭借采用OLED面板这一特点,将此作为主要攻击方向。长虹紧随其后,也加入了这场竞争。

老资格电视商TLC此刻也按捺不住,因而我们见识了那张图片,该图痛批了先前的米等企业,并且亮出了自身的主张——除设备外的同步影剧院。

乐视因为3月30日推出了新产品,所以也参与了这场竞争。乐视着力展示自身生态系统的长处,同时也要压制对手,不过乐视的言论,比TCL更加尖锐。

相比之下,电视制造商的指责十分充分,手法也多种多样,并且能精准地凸显自身长处,更在几家企业的共同推动下,迅速传播开来。而手机生产商的表现则显得单调,让人感到乏味。

双赢的创意型撕逼

手机制造商并非不能开展富有新意的相互指责,实际上它们有着进行相互批评的悠久习惯,并且手法非常巧妙,有些甚至可以当作笑话来欣赏。过去当国际顶尖企业推出新型手机时,我们常常会去诺基亚等公司的社交平台上等待它们的回应。毕竟作为同行,它们最明白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

国内企业同样能展现出卓越的构思,华为就曾与三星在宣传活动中展开激烈交锋,三星在市场推广上投入巨大,并且非常擅长运用资源,但在此次广告牌事件上,三星却遭遇了惨败,华为的巧妙反击令人赞叹不已。

用户对争论已经习以为常了,厂商也能从中找到难得的推广时机,这种情形很常见,但真正吸引人的是那些充满趣味和构思的争论,电视行业的这场争论里,不少参与者同时活跃在手机领域,既然他们擅长制造话题,为何在手机行业不能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方式呢?

闻名撕逼,创意第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