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IP大多失灵,见证网剧成长的盗墓题材会消失吗?
七月堪称当之无愧的“天下霸唱”专属月份,不仅根据他声名显赫的“鬼吹灯”系列小说改编的网剧《鬼吹灯之牧野诡事》《鬼吹灯之黄皮子坟》紧随其后相继开播,而且悬疑解谜剧《河神》也于十九日在爱奇艺平台正式与观众见面。
不过即便源自相同出处,电影《河神》与两部《鬼吹灯》网剧的发展状况却截然不同。影片由新锐导演田里掌舵,李现等新生代艺人领衔出演,豆瓣网评分达到了8.0分。
由著名导演虎掌镜,金马影帝阮经天领衔主演的《鬼吹灯之黄皮子坟》,在豆瓣上获得的评分仅有5.6分。
《鬼吹灯》的外传《鬼吹灯之牧野诡事》在豆瓣上的评价非常低,仅有2.8分。
去年年底,孔笙执导、靳东领衔主演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在腾讯视频首播后,首日观看次数就突破了1.7亿大关,整个剧集播完累计吸引了32亿次点击,播放成绩非常亮眼。相比之下,如今正在热播的《鬼吹灯之黄皮子坟》已经播出过半,但网络上的观看量只有9.7亿,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最终播放数据恐怕难以超越上一部剧的出色表现。
那部被网友批评“质量低劣”的《鬼吹灯之牧野诡事》,已经于8月1日播完,在爱奇艺平台总共获得了9亿观看次数。
导致鬼吹灯品牌效果不佳的因素,除了创作团队投入力度和导演个人特色对影片的影响之外,近年来影视行业对考古题材的过度集中开发,应该也是观众对该类主题感到厌倦的关键原因。
天下霸唱为胡八一塑造了后代,南派三叔为吴邪虚构了前世今生故事
天下霸唱创作的《鬼吹灯》系列是当前最火爆的探险故事品牌,这个题材已经衍生出多种影视作品,从2015年开始,陆续推出了两部大银幕电影和三部网络剧集,并且后续的改编计划还在不断推进中。
管虎除了拍过《黄皮子坟》之外,还会拍鬼吹灯系列的另外三部网剧,分别是《南海归墟》、《怒晴湘西》和《巫峡棺山》;该系列另外三部网剧将由张黎来拍;至于主演是谁,目前还没有消息。
《摸金玦》被称作是天下霸唱推出的一个全新盗墓故事,它的情节环境和整体构思虽然与《鬼吹灯》系列相似,不过为了同企鹅影业制作的八部《鬼吹灯》区分开来,《摸金玦》没有继续使用胡八一、王凯旋这两个角色名称。“胡八一”虽然已经退休,但是天下霸唱仍然希望摸金这项技艺能够传承下去,所以,大家不仅能够亲眼看到王大陆扮演的“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而且还能在《摸金玦》的改编版本里,看到胡八一的“替身”带领着当地民众继续进行盗墓活动。
南派三叔同样热衷于创作与盗墓相关的作品,近年来他笔下的《盗墓笔记》《老九门》等多个盗墓主题的知识产权,纷纷被改编成网络电视剧和电影作品。
网络剧集的走红证明了盗墓笔记这一文化符号的商业价值,因此,南派三叔着手收回或者介入“盗墓笔记”相关作品的版权运作。
因为《盗墓笔记》原著小说的改编权非南派三叔所有,为了维护“盗墓”这个知识产权品牌,他首先从《盗墓笔记》男主角吴邪展开构思,通过讲述他的前世今生故事,陆续推出了《老九门》《沙海》《藏海花》等系列衍生作品。
《盗墓笔记》与其衍生品关系:
《老九门》是《盗墓笔记》的早期故事,主要描绘了《盗墓笔记》中男主角吴邪的祖辈经历。
《藏海花》是《盗墓笔记》的续集,也可以看作是张起灵(小哥,闷油瓶)的独立故事。在这部作品里,吴邪协助揭开了小哥的身世之谜,同时也回应了《盗墓笔记》中遗留的诸多问题。
《沙海》是《盗墓笔记》的续集,主要描述吴邪和少年黎簇,也就是吴磊扮演的角色,共同解开沙漠中古老墓穴的秘密,经历各种冒险过程。
去年慈文传媒公布了新剧的安排,南派三叔的《老九门2》和《沙海》都被囊括其中,这表明,在接下来这两年,我们至少能够再看到三叔的两部与盗墓相关的故事被搬上电视。
观众:这样挖,各路盗墓小分队会不会在地底下撞车?
从2015年至今,历经两度春秋,依据天下霸唱与南派三叔笔下盗墓故事改编的影视作品累计问世八部,其播出现象颇为频繁,平均每个季度便有一部以盗墓为题材的影片或剧集与观众见面。
胡八一与吴邪频繁进行古墓发掘活动,激起了观众的担忧,他们纷纷质疑,如此密集的开工,众多盗墓队伍是否会在地底相撞。
至于此类盗墓影片千篇一律的手法,诸如集体远征的形式、主角经历重重磨难终获成功的叙事结构、以及角色身份变换但本质不变的设定等等,都让受众难以再现初次观赏《寻龙诀》或《精绝古城》时的震撼感受。
此外,知识产权所有者起初缺少版权维护观念,像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那样,都曾以不高费用,把相关影视权利转让过。
这些版权交易公司反复易主,导致创作者和其作品IP的联系逐渐淡薄,最终完全断绝了往来。以《鬼吹灯》为例,中文网络平台曾完全购入该作品的改编授权,随后经过多次转让,版权最终落入企鹅影业手中,如今该企业掌管着《鬼吹灯》全部八部著作的版权,而天下霸唱本人已与这些权利毫无瓜葛。
为了维护并提升自身品牌意义,天下霸唱与南派三叔两位考古小说名家,各自自主地增加了相关作品的创作数量,导致市面上此类读物持续增多。
由于衍生品数量过多而致使IP的价值有所下滑,并且《鬼吹灯》与《盗墓笔记》多数作品都更换了不同的演员团队和制作班组,因而造成制作水准高低不一,进而使得品牌声誉缺乏稳定性。
例如《精绝古城》曾为《鬼吹灯》系列增添些许正面评价,《牧野诡事》却迅速逆转了这种观感,进而可能让“鬼吹灯”这一文化符号逐渐削弱其市场号召力,极有可能使观众对其感到审美疲劳。
近期几部涉及古墓探索的影视作品,观众反响与收视表现均呈下滑趋势,这仿佛印证了某种观点,所以对于即将大量出现的同类剧集,它们将面临怎样的市场环境,或许前景并不令人满意。
行业延伸
满屏皆盗墓,但谁家挖到了宝?
来源 | 深壹
IP集中爆发后,“盗墓”已被大量翻拍作品淹没,如何确保其粉丝不被其他作品吸引,同时维持较高的票房吸引力,这并非仅靠大量翻拍就能实现,更不是简单投入资源就能解决。
创作领域的重复现象、影视作品的参差不齐状况也引得网友戏称“大地仿佛快要被掏空了”“众多寻宝队伍能否在地下相撞”。尽管寻宝主题看似喧嚣一时,但所有作品都源自《鬼吹灯》与《盗墓笔记》这两部经典小说。这两个文化符号的潜力究竟如何?在无节制开发之下,是否潜藏着“若不继续寻宝这些品牌就会失效”的焦虑情绪?受众是否会感到厌倦?这一切都值得商榷。
作品数量是一个藤上七朵花,但作品口碑却是两极分化
其实国外很早就出现了寻宝和盗墓题材的电影,例如《夺宝奇兵》《盗墓迷城》《国家宝藏》《古墓丽影》《木乃伊》等等,这些影片都包含了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以及动作和冒险的成分,还运用了神秘莫测的视觉效果,营造了扣人心弦的场面,不仅牢牢吸引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也成功获得了高票房,每一部都接连不断地推出了续集。
中国的盗墓影视作品发展历程虽然时间不长,不过它将风水学、阴阳八卦、奇门遁甲等深奥的神秘学说,以及五千年中华文明史融入其中,形成了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独特风格,堪称“盗墓题材一旦不受欢迎,天地秩序都将混乱不堪”。
《鬼吹灯》和《盗墓笔记》堪称当今盗墓题材IP的翘楚,前者擅长摸金,后者精于下斗,一南一北,风格迥异。与国外的系列作品不同,它们往往不会固定同一批创作者,每一部的改编都像是全新篇章。
《精绝古城》出自正午阳光团队之手,这个团队常被誉为“良心剧组”,影片的还原程度相当出色,服装和道具制作都非常用心,因此获得了非常好的评价。《寻龙诀》在贺岁档期间取得了巨大成功,击败了《捉妖记》此前在中国创造的IMAX票房多项记录,最终电影的总票房达到了将近17亿。
网剧版《盗墓笔记》掀起了一场空前的全民追剧风潮,其过高的点击量甚至导致爱奇艺服务器在全集发布当晚彻底崩溃,然而,伴随着高人气的是大量的批评,该剧的评分低到令人难以接受。《牧野诡事》的口碑跌至谷底,仅获得2.8的评分,反超《深夜食堂》位居末位,大概率会成为2017年最差的剧集。
这些改编作品好似七兄弟同根生,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差距十分显著。即便尝试均衡一下,也无法扭转整体改编水准不高的局面。
带着盗墓下斗的满满期待而来,槽点很多眼累心更累
2006年,天下霸唱开始在网上连载《鬼吹灯》,同年南派三叔出版了《盗墓笔记》,这两个作品开启了盗墓题材的IP之路,至今已经过去了十一个年头。这十一年,是中国影视行业不断积累、厚积薄发的时期,也是原著爱好者们满怀期待、翘首以盼的十年。然而,如今这些IP的改编作品效果不尽如人意,让许多忠实读者感到非常失望,既看了很多,也感到身心俱疲。
究竟是“寻宝官”还是“掘墓人”?此类题材的特殊性决定了以这类内容为原型的作品改编必然如同受束缚的表演。陆川通过颠覆性的处理手法创作了《九层妖塔》,让原著爱好者感到极度不满。虽然借助了“掘墓”这一知名概念,影片最终却与之仅有微妙的联系,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挑战的战斗场面和类似网页游戏的叙事方式。
这部网络剧集版的《盗墓笔记》属于盗墓题材作品,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能够顺利通过审查,结果被强行改造成了“守护宝藏的行动”,剧情内容与原著小说的差距非常大,不仅如此,主角口中反复提及“要归还给国家”的台词,也成为了当年备受诟病的热门话题。
评价不错的《寻龙诀》为了规避重复,也是把违规的“盗”字替换成冒险片里常见的“寻”字。怎样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恰当的修改?怎样为角色的行为构思合理的理由,而不是假借“盗墓”的名义最终却“无处可盗”,转而拍成一部奇幻冒险电影?重拍已经进行了一半,但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作品的很少。
另一方面,特效也是绕不开的话题。该剧《盗墓笔记》最初宣称耗资高达八千万,并且聘请了美国电影界的顶尖视觉特效团队,然而实际呈现的影片中,乡村场景般的追逐戏份、憨态可掬的尸虫、以及如同机械般笨拙的“粽子”,就连编剧本人也忍不住抱怨:“特效质量实在糟糕,当时心里就感到绝望,我给另一位编剧打电话,催促他赶紧离开,因为播出之后必定会遭到观众和原著爱好者的猛烈抨击”。
确实,把小说中无拘无束的构思转化为实际的电影画面,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不过,经历了初期发展阶段的中国电影产业,即便不追求超越好莱坞的视觉奇观,也应当拿出令人满意的成果。
《精绝古城》和《黄皮子坟》的视觉呈现非常用心,完全没有廉价感。《九层妖塔》这部电影整体表现一般,不过它投入了1500个特效镜头的全部资源,确实为中国特效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算是物有所值。这表明观众对特效产生疏离感,主要问题不在于技术层面,而是剧情不够吸引人、制作不够投入。
电影《盗墓笔记》将偶像的排名竞争推向了顶点。不仅井柏然和鹿晗各自的追随者在网上激烈交锋,连他们的经纪公司也卷入了这场纷争。这场持续已久的排名之争至今仍在继续,两位男星再未有过合作,电影宣传物料上甚至直接突出了导演李仁港的形象。
这部网络剧集《老九门》表面看来很吸引人,主角佛爷穿军装时步履生风,气场十足,副官们也都个个英挺潇洒,但故事重心其实更放在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上,简直变成一部民国背景的古装偶像剧,探险寻宝反而只是情节发展的辅助手段,宣传推广时也常常聚焦于几位主演之间的情侣关系,实际表演精彩多在戏外的冲突争斗,真正的寻宝过程却以寻找宝物为幌子暗中推进。
观众带着对考古探险的热切向往到场,结果却以一脸茫然离开,嘴里塞满了甜蜜的意外。这类缺乏诚意的作品,不仅仅是“鬼吹灯”的翻版,简直是连续不断地打击,让观众的热情彻底冷却。
行业观察
盗墓题材见证网剧的成长,是否伴随超级网剧消失?
来源 | 蓝水影视大数据、V家传媒
经典故事、精彩剧情、独特设定的“寻宝类”剧集是热门网络剧的“最爱”,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和天下霸唱的“鬼吹灯”,这两个“寻宝”系列故事与网络剧的进步紧密相连,几乎每一部这类剧集都记录了网络剧的一个成长时期,超级网络剧和寻宝题材故事可以说是彼此促进。
1、盗墓题材见证网剧发展重要节点
二零一五年六月,爱奇艺平台推出了《盗墓笔记》的首季节目,总投入资金高达八千万,由此在网剧领域的投资额与观看次数上均创造了多项最高纪录,同时在社会上引发了对于视频平台开始进入付费模式这一话题的广泛探讨。
开播以来,《盗墓笔记》网络剧集的观看次数和新增会员数量都创下新高纪录。7月3日晚上八点整,该剧正式播出,许多观众急切地想第一时间欣赏这部热门IP改编的剧集,结果在短短五分钟内,爱奇艺平台开通VIP会员的申请量就达到了260万次之多。如此巨大的会员付费和播放请求量,甚至导致爱奇艺的服务器系统出现了严重拥堵。
二零一六年七月,名为《老九门》的剧集与观众见面,这部作品被视为《盗墓笔记》的延续篇。该剧创新性地采用了“先网后台”的播出模式,并且其网络观看次数超过了一百亿,是所有自制剧里首次达成这一播放量纪录的节目。
2016年12月,正午阳光出品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在腾讯视频播出。该剧豆瓣评分达到8.1分,远超同类盗墓剧,被视为网剧提升品质、打造精品的典范之作。
另外还有几部关于盗墓的影视剧,2015年9月,企鹅影视刚成立,便宣布获得了《鬼吹灯》全部作品的版权,这一消息让整个行业都感到十分震惊,可以看出该公司对这类网络剧的重视程度非常深。
这些剧集包括《盗墓笔记》《老九门》以及《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今年暑期又推出了《鬼吹灯之黄皮子坟,它们记录了网剧从需要付费观看,转变为先在网络上播出再在电视台播放,再到追求高水准制作,直至如今超级网剧激烈竞争的各个时期。
2、盗墓题材完美契合超级网剧需求
最初选择盗墓题材,主要看重的是其知识产权的价值,另外,电视平台上无法播放也是考虑因素之一。
禁在电视上播放盗墓相关内容,能助网剧与电视剧区分开,造成不同特色。这也是网剧倾向于“盗墓题材”的缘由之一。
几年前,网络剧集尚无法与常规电视剧相等同,同时,网络剧的播出渠道较为自由。在这种背景下,网络剧集倾向于打造一些常规电视剧不会涉及的题材,寻求与常规电视剧的不同市场定位,以此吸引观众目光。而盗墓题材,正是其中的优选。
管虎导演因《老炮儿》获得多个导演奖项,他之前对网剧的评价并不高,认为其像是临时拼凑的团队,制作质量较差。不过近些年,优质网剧不断出现,投入资金也显著增加,再加上制作过程更加灵活,这让管虎开始对执导网络剧产生了兴趣。他坦言,过去是草率从事,不够用心。而且,平台方面更加规范化,承受力更强,财力也更充裕。
这类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神秘色彩,环境渲染诡异,正契合青少年群体的观赏兴趣。该剧的目标受众是年轻群体,内容取向必然围绕年轻网友的口味来设计。这类剧集通常具备紧凑的叙事结构,场景转换迅速,情节密集,同时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能有效吸引观众持续关注,进而促进会员订阅转化。
3、盗墓题材前途堪忧
凭借雄厚资金和强大团队背书,涉及盗墓元素的剧集堪称网络剧集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但现阶段部分此类作品仍遭遇视觉特效粗糙、情节乏味、表演生硬等批评,《鬼吹灯之牧野诡事》在豆瓣获得的评分仅为2.9分。
此外,跟风制作的盗墓作品接连不断,由此引发的后果是观众逐渐失去兴趣——同类题材反复出现,导致当前观众的鉴赏标准日益严苛,一旦对这类影视剧的新鲜感消退,就很容易停止观看。
当然,在这一方面,国外的盗墓题材影视作品中可以借鉴的很多。那些电影,比如《古墓丽影》系列、《木乃伊》系列、《夺宝奇兵》系列,还有《国家宝藏》《盗墓者的忏悔》《寻龙夺宝》等作品,大多把矛盾焦点放在寻宝和盗墓的双方对抗上,一方是正义的考古学者,另一方是邪恶的寻宝者或者盗墓贼,他们在寻宝和阻止寻宝的过程中不断交锋,构成了这类电影最吸引人的看点。
首要的是,海外制作的考古影片里,多数反面人物常常怀有报复心,正反两方的争斗构成了影片的中心环节。
中国的盗墓影视作品目前尚未达到理想状态,若未来国内盗墓题材持续只描绘盗墓活动本身和冒险过程,盗墓作品的质量恐怕会不断下滑。必须具备能够长期吸引观众的精彩元素,以及能够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精神层面内容,才能让中国的盗墓题材形成独特风格,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此外,监管措施持续加强,网络平台与电视台的制作规范逐渐统一,因此,关于盗墓主题内容的播出前景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关注,要知道,正午阳光制作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原计划投放于上海东方卫视的周播剧集时段,不过最终未能实现,盗墓类剧集是否还能与网络剧保持同步发展,目前仍存在疑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