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超’活力开踢,榕江究竟如何借此走向更好未来?
新华社贵阳7月27日电 题:“村超”踢起来,榕江好起来!
新华社记者许仕豪、罗羽
“村超”,归来!
26日,贵州榕江的“村超”球场再次投入使用,观众队伍很长,甚至延伸到了马路边上。一个月之前,这里遭遇了洪水的破坏;一个月以来,新的草坪已经取代了之前的泥泞场地。
拼版影像:第一张是无人机拍摄的贵州榕江7月25日灾后重建的“村超”球场画面;第二张是无人机拍摄的贵州榕江6月25日遭遇洪水破坏的“村超”球场画面。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供图
六月二十四日,六月二十八日,榕江遭遇了罕见的特大水患,县城中心三分之二以上地方被水淹没,水电、通讯等系统几乎停摆,受灾地带一片狼藉。当地居民喜爱且寄予期望的“村超”活动,也因此被迫中止。
滔天巨浪冲击地面,却无法打散团结的众志。灾难降临之际,“村超”先前赢得的广泛瞩目,迅速转变为来自各方的援助行动:广东佛山救援队驾车十小时,连夜赶往灾区;河南“烩面大哥”赵占胜捐赠了六千碗热气腾腾的面食;全国道德模范阿里木江·哈力克从乌鲁木齐奔赴,在忠诚镇“大食堂”参与烹饪……
榕江百姓清楚,正是“村超”让当地获得全国瞩目。倘若缺少这场源自乡村、激发民众热忱的足球活动,当地遭遇的洪涝灾害,未必能赢得这般广泛而坚定的关注与援助。
拼版照片:上图为7月25日在贵州榕江拍摄的灾后重建后的“村超”球场(无人机照片);下图为6月25日在贵州榕江拍摄的遭受洪水袭击的“村超”球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一个多月以来,那个小小的皮球,变成了危难时刻信心的代表。疏散撤离过程中,古州三小一名四年级的女学生王红英,紧紧地抱着心爱的球,有网友说:“她守护的,是个人的理想。”洪水退场后,救援人员从泥泞里找到一只写着“石子灿”字样的球。换班短暂休息时,他亲手把球递给了失而复得的孩子。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重新点燃了人们心中的期盼。
同样令人瞩目,是“村超”运动员们参与抢险的场景。月寨村足球队成员李发雄和忠诚村足球队成员王香兵,踏着没过膝盖的泥泞,奋力在损毁区域开辟出一条条通道。他们从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转化为支援灾区的行动,为家园重建贡献力量。
7月26日,扒王村足球队的吴化勇(右)在一场与东门村足球队的对抗中,将球传给了队友,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拍摄了这一瞬间。
这次抗洪救灾之后,榕江民众的善良与美好有了显著提升,‘村超’所代表的精神价值也更加丰富。榕江县委书记徐勃表示,重新举办‘村超’活动,既是向所有帮助者表达谢意的途径,同时也能促进大家团结一致,迅速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足球开始比赛了,这意味着榕江也变得繁荣了!在“村超”重新开始的那天,榕江到处都是外地来的车辆。统计表明,球场附近的餐馆和酒店几乎都已经重新营业,水电供应、网络通讯以及交通运输都已经恢复正常。当地民众铺展了长达百米的户外盛宴,借助侗族山歌和阻拦宾客饮酒的方式,向外来者传递最真挚的感激之情;从前协同救灾的各处救援队伍、热心人士受邀出席,与当地居民融合成声势浩大的“感恩游行”,为榕江的复苏举行庆祝;足球承载的理想、各路人士的关爱,已经完全融入“村超”的内涵,成为这个小城追求美好未来的强大动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