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的佛祖?竟不再需要释永信,这背后有何缘由?
十多年前,她是一名外勤记者,由于某些消息,前往少林寺寻找住持。她等了三天,没见到人,却看到了那辆价值百万的豪车,之后回来诉说了此事。
“排场太大,不像出家人。”
十年后,一语成谶。
我和妻子,一个来自南方,一个来自北方,两人成长的环境相距遥远,但童年时期都对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印象深刻,这部影片是那个年代共同的记忆,具有强大的文化号召力,在那股热潮下,妻子家乡新建了好几所习武的场所,我的家乡,在煤矿工人的活动中心也开设了武术课程,我本人还曾经参与学习过一段时间的木棍技巧。
习练武术曾风靡一时,所谓“武学之源在嵩山”,少林寺便是武术的象征。
真实情况是,少林寺在那部影片中很少出现,当时它仅仅是一座破败不堪的寺庙,确实没有什么值得拍摄的内容。
那个时期,释永信刚在寺庙里度过了第一个年头,或许连佛祖也未曾想到,这个年轻人会展现出如此强大的影响力。
少林寺在现实社会中的声望,是善于交际且精明强干的释永信逐步树立起来的。自从2008年他成立“少林无形资产管理公司”开始,少林寺的经营领域便扩展到电影制作、旅馆服务、文化旅游以及房地产项目,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数十个少林文化机构,会员收入相当可观。
十八家关联企业,七百多个注册标记,能够不惜耗费四亿五千万元在郑州购置土地……这些与“佛门净土”有所冲突的信息,使得身披僧衣的释永信看起来更像是白手创建的杰出企业家。
我向佛寺祈求的愿望,完全被僧侣们办成了。最近有人在留言板上抱怨。
还有人提及,个人供奉的财物大多流向高僧,但这或许仅是其中微小部分,释永信积累的巨额财富,主要源于商业活动,例如品牌使用权的转让等。
某刊物曾赴少林寺进行报道,寺中僧侣透露,香火捐赠金额通常在数百元上下,数千或数万元者则非常罕见。
释永信这位善于经商的人物,曾有一番概括性的论述被各大媒体广泛传播,他强调经济实力是获得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的基础,同时也是掌握话语权的前提,这一观点或许在他年少跟随师父修行时就已形成,在随后的岁月里,每当方丈释永信公开露面,他总是人群中最具威望的那一位。
这种权威感,肯定不仅仅源于“少林寺方丈”这个身份。
有人担心,释永信的倒下会成为寺庙经济的转折点。
我在一处声名显赫的寺院中,目睹一位女性敬完三支香烛,随即俯伏于神像前,口中低声诵念,将全家人的祈愿逐一表达,最终带着释然神情离开。
佛前,寄托着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在,寺中住持贪恋财物,沉溺美色,致使许多人开始质疑寺庙能够应验心愿的功能,毕竟供奉的供品一旦送出,便无法收回也无法更换,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然而,对于众多真心向佛的信徒而言,内心的祈愿才是关键所在,佛经中有明确的教诲:“如果凭借外表来认识我,或者通过声音来寻找我,那么此人便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行走,终究无法见到真正的如来。”
我也出过一些香火钱,数额小则五元十元,大则一百两百,主要源于对这座寺庙的喜爱之情。譬如成都文殊院里有一副晚清时期的对联写道:“遇之则行行了便止止了有何妨,智从醒悟醒悟得来自由自在生还是无生”,我特别喜欢这副对联,于是爽快地捐了些香火钱。
那是我十多年前的一段往事。紧接着,“寺庙经济”变得非常火爆,雍和宫的流通处常常排起长队,需要等候一两个小时才能轮到,杭州的朋友来北京看我时,送的礼物是灵隐寺制作的手串,这些名寺中,像少林寺、灵隐寺、九华山等顶尖寺庙,年收入已经达到数亿元级别,整个寺庙经济的市场体量,到2023年时已经接近900亿元,并且预计在2025年能够超过千亿规模。
这样凶猛的增长势头,一个“塌房”的释永信阻挡不了。
首先,大家对于这个结果不算意外。
少林在传统武侠故事里,通常被视为德高望重的门派,不过少林寺的领袖未必都是品行端正的人,例如《天龙八部》里的玄慈法师,被江湖上称作“领头大哥”,还和四大恶人之中的叶二娘勾勾搭搭,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实际情形里,关于释永信的检举在过往已发生过多次,网络上持续出现他拥有情妇、私生子的传闻,并且还有通奸记录泄露出,这些均属于尚未证实的情报。
释永信曾应BBC记者提问,表明立场称:状况不佳,由来已久。彼时他已安然度过难关,然而那含糊其辞的表态,如今审视便别有深意。
今年的脱口秀舞台,也出现了关于和尚敛财的段子。
小奇生动形象地讲述起两个和尚驾驶皮卡进入寺庙的情景,他们把功德箱内的钱财取出来,悉数转入皮卡后部的口袋里,这让小奇猜测“该寺庙可能已经商业化运营”,而方丈身上的袈裟被小奇称为“巴黎品牌袈裟”。
节目亮相没几天,关于释永信的消息就传开了。有个人跑到小奇的社交平台去发表评论:
“你说得还是太保守了。”
调侃归调侃,年轻人对释永信的“塌房”,好像也没有很在乎。
如同围观宗庆后离世后的相关事件那样,人们会关注议论、编造故事,除此之外,其他激烈的反感并不明显。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那些人属于前辈中的知名人士了。他们不会因为可能见到释永信就特意前往少林寺,也不会因为声援宗庆后就立刻更换自己常喝的奶茶品牌为娃哈哈AD钙奶。
释永信的失势,最多只能让寺庙大殿前收钱的工作人员停顿片刻,不过当前庙宇产业兴旺,获利的核心并非香火钱,而是各类商品销售。义乌市场的廉价商品,运到寺庙的流通点售卖,只要贴上“开过光”的标签,价值就能立刻暴涨十倍。
年轻人买的不是法物,是一个心想事成的美好信念。
而信念是无价的。
甘肃张掖大佛寺里,有个楼阁是供信徒祭拜用的,四周墙壁上凿了许多小格子,都编了号,按位置和格子大小,价钱不一样。
今年春天我去探访时,注意到一个显要位置,那里摆放着海航前高管的牌位,正是陈峰先生。
这位笃信佛教的人过去常在办公场所设置金漆佛像,每天凌晨五时念诵经文,始终吃植物性食品,并且要求高级管理人员都要学习《金刚经》。
世间万物皆虚幻,似梦如泡影。陈峰的遭遇恰恰印证了《金刚经》中的那句话。今年7月,他因违规集资、泄露资讯等行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最终被判刑十二年,同时还被处以二亿二千一百万的罚金。
不清楚是佛祖未能领会陈峰的完整心愿,又或是系统过于繁忙,无暇顾及为他提供庇护。
东方禅宗对科技界产生过重大作用,乔布斯年轻时就参与冥想,还特意前往印度感受正宗修行,库克与扎克伯格也受到禅宗不同程度的影响,长期在海外传法的释永信,曾在硅谷广受欢迎,2014年他访问美国期间,与库克探讨过科技和禅趣,称赞苹果公司“处处体现简约纯粹,宛如禅境般美好”。
但时代变了。
苹果富有“禅意”韵味,其在大中华区的经营状况不断走低。而那些更加理解中国顾客需求的本国手机制造商,正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当下硅谷最受瞩目的风云人物是黄仁勋,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两件着装,分别是黑色皮质外套和带有东北特色的花棉袄。在两个主要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里周旋,他真正的高超之处并非芯片制造,而是巧妙地维持平衡,既不冒犯任何一方,又能确保自身商业利益不受影响才是根本原则。
不只是黄仁勋,这一代年轻人也相当通透,或者说非常实际。去寺庙的时候,许愿前都会做足功课,计划都安排得清清楚楚。与其说是去体验宗教的吸引力,不如说是去寺庙办了点小交易。
另有青年人开始探求道教与玄学的奥秘,道教在规范个人行为方面,比佛教的要求宽松许多,一些道教主题的酒吧,在都市中心地带悄然兴起,佛教倡导“五蕴皆空,超脱世间苦难”,而道教则崇尚“顺应自然规律”。
换种说法就是:一个总让你别太较真,一个总让你放手去做。
在群体性焦虑的大背景下,显然后者能提供更大的情绪价值。
而所有这些新的叙事里,少林寺的存在感并不强。
通过释永信的宣传,少林武学的顶尖水平被称作“禅武合一”。可是,《少林寺》电影公映已经四十余年,当年影院里激动不已的年轻人,如今最多只存有练习八段锦的些许余力。
对于年轻群体,当前流行的自嘲说法是“弱活力小兽”,天不亮四五点就起身锻炼健身这类情景,仅能见于时空穿越类故事中。
最近一次探望故乡,了解到童年的武术场所依然存在,不过训练场地已经残破不堪,覆盖着厚厚的灰尘,负责看守的老者透露,现在不再有青少年前来学习,妻子家的故乡,昔日的武馆地址被改建为商业区,临街店铺挤满了当下年轻人青睐的店铺,比如小米、耐克、瑞幸和霸王茶姬等品牌。
如来就是如来,不过宣扬如来的人,却时常更换,所谓佛法没有固定模式,如来是无法说明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