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宝华】中国著名相声艺术家

2024-04-08 -

1942年锦绣宋城第二宝--------

第1942章 华天巴错------------

荣誉记录

1961年因创作、表演成绩突出,被授予三等功。

1962年赴西藏演出数月,创作了《学藏文》、《家在兵站》等作品。 因其创作和表演成绩突出,被授予二等功。

1964年创作并表演相声《说外事》参加第二届军队艺术节获创作及优秀表演奖。

1977年合作演出《帽子厂》、《狗头军师张》并参加第四届军队艺术节并获创作及优秀表演奖。

1978年创作相声《四人帮办报》、《解剖》、《两张照片》、《必须砸》,分别在国家和军队选拔中获奖。

1980年全国民间艺术短篇作品评选中,相声《帽子厂》获一等奖,部队获二等奖。

1983年,长春市被评选为全国十大笑星之一。

1992年创作相声小品《回顾》,并参加中国建设杯相声新作品大师邀请赛特别荣誉奖。

1994年获中国民间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民间美术大展伯乐奖。

1995年参加第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演出《回望》获牡丹奖。

家庭生活

常宝华的妻子付天珍,共有五个孩子。 孙女常思现为国家花样游泳队队员。 在上海游泳世锦赛上与队友一起获得两枚银牌。 2012年伦敦奥运会,常思作为中国花泳队的“重要棋子”,以97.000分的成绩排名第二,仅落后排名第一的俄罗斯队1.100分,获得银牌。

相声在国外演出真实反响_相声国外演出_国外著名曲艺相声段子

长孙常远是开心麻花的签约演员。 198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祖父常宝华表演相声《有趣的对话》。 201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她与王宁、蔡明合作表演小品《天网慧慧》,初步获得好评。 2013年央视蛇年春节联欢晚会,她与王宁、艾伦一起表演小品《大城市里的小事》,扮演服装设计师的角色。 她的表演幽默风趣,为观众所熟知。

张氏家族:张氏家族在中国相声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世纪40年代,常连安带领子女和众多相声艺术家在北京西单创办启明茶社。 他汇集了一批当时最优秀的相声演员,将商业理念引入相声行业,使相声从街头生意发展成为相声产业。 以室内剧场的形式逐步进入广播、电影、唱片、文明戏剧等领域。 常宝琨,常氏第二代“小蘑菇”,是常氏家族的杰出代表。 其弟常宝林、常宝亭、常宝华及长子常桂田均在相声界举足轻重。 地位。

个人生活

常宝华的徒弟有牛群、赵福玉、鲍春、杨路平、杨子春、冯一刚、宋少卿、侯耀华等。

读书是一种愿望

读书对于常宝华来说只是一种奢望。 常宝华出生于天津一个贫困家庭。 他的母亲身体不好,没有奶水。 家里买不起奶粉,他就把糊放在火上加热,放点糖进去,用手指摊开。 宝华总是把它放进嘴里。 ,我这样吃了两年了。 家庭生活如此贫困,自然无法上学。

年轻时,常宝华家对面的邻居比较有钱。 那家的孩子比常宝华大一两岁。 他们每天背着书包上学,一脸书卷气,让常宝华羡慕不已。 “那个孩子有时会和我玩,教我下棋。有一次他打开书包,让我看他的课本和文具。我立刻爱上了他的铅笔盒,看到他把铅笔放进去,我就把铅笔放进去“用磨刀器,两三下就磨好了,感觉很神奇。” 连孩子的字迹都给当时不识字的常宝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此,“学习”就成了日常。 宝华最大的心愿。

由于大哥从小就跟着父亲说相声,出去表演,家里的情况逐渐好起来,也逐渐有了一些富裕。 有一天,大哥问六七岁的常宝华想学什么。 常宝华说自己想去上学,于是大哥就通过好朋友介绍常宝华到了天津的一所私立小学。 当时学校只教授一些语文、数学、体育等课程,十分单调,但常宝华却对此很感兴趣。 他甚至比其他学生写得更好。 他不仅被老师当作榜样,还经常帮老师给其他学生打分。 正是在那个时候,常宝华爱上了学习,非常珍惜笔和纸。 到现在为止,他对钱还不太重视,但对纸张却很吝啬。

知识来源

不到八岁的时候,在北京开茶馆的父亲来信请常宝华去北京学相声。 就这样,常宝华结束了他仅有的八个月的学校生活。

常宝华对相声并不陌生。 他的大哥在天津做相声。 两三岁的时候,常宝华就被带到了当时被称为杂耍园的戏院。 他看着小演员们练功、唱歌,也听过很多名家的笑话。 当时相声艺人的地位比较低,经常受到欺负。 宫女们则躺在榻上抽烟,而演员们则要在榻前的竹帘前表演,甚至还要向太监磕头要红包。 “当时我并不理解‘人格’这个词,但心里很不舒服。渐渐地我意识到,我们都是人,为什么我们这么不平等?我不应该从事这个行业,我应该而是学习。”

然而现实却让常宝华无奈。 “有一次,家里一位老人让我给他磕头过生日,我没有答应。我爸爸问我为什么,我说既然家里的姐妹都能上学,为什么不能上学呢?”我去吗?当时我爸爸打了我一巴掌,他说,家里这么多人要谋生,不工作就赚不到钱,不如让你姐姐挣钱吗?” 听了父亲的话,常宝华无话可说,但他仍然没有放弃读书的想法。

由于常宝华上学不多,看不懂大小说,所以他就迷上了小人物的书。 他自己买、向别人借、从书摊租。 那时,小人物的书籍成为常宝华最重要的知识来源。 “看小人物的书不仅可以认字,还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包括历史知识、文学知识。” 他对小人物书籍的痴迷已经无法控制。 即使结婚后,常宝华仍然因为他的阅读能力而被小人物的书籍所吸引。 他太着迷了,以至于与妻子发生了争执。

《大学问题》

相声题材广泛,天文、地理、历史、文学都有,让常宝华受益匪浅。 然而,“上学”一直是他最大的愿望,甚至“爱屋及鸟”。 “我在茶馆里表演了十年,观众范围很广,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大学生。有时候和观众聊天时,听到有人是大学生,我就感到羡慕。 “我觉得他们能在最高的大学读书真是太棒了。很神圣,我必须和别人握手、拍照。本来他们是我的粉丝,但我成了他们的粉丝。”

解放后,常宝华读了更多的书,开始有自己的标准——所学必须能学以致用,与相声无关的东西他绝对不看,凡是与艺术有关的东西他都看。 “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比如易卜生的独幕剧、莫里哀的独幕剧,这些都教会了我很多道理,给了我很多启发。” 常保华从学习中学到了很多道理,其中最深刻的是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与普通的小动物没有什么不同。技能很容易学,技能并不难。” “要掌握,但我们的修养和素质不是学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如何培养,怎么能成功?不学文化是不可能的。”

常宝华从坚持不懈的读书和学习中获益匪浅。 “我们有兄弟四个,常家人都称我为秀才、学者,这是因为我一直在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去美国办理签证的经历他还记忆犹新。 “签证官是一位美国女士,她问我的学历是什么,我告诉她我是文盲。她不知道文盲是什么意思,就去问同事。她知道后,就问我。” “我很惊讶我要去美国做什么。我立即回答说我去你那里。美国教授讲课,她听着吐着舌头。”

年纪大了就成了“杂家”

随着年龄的增长,常宝华读的杂书越来越多,从相声到戏曲到人物传记甚至经典、心理著作,如《图语词典》、《中国名人词典》等善本书籍在他的书架上有自己的位置。“我喜欢买书和送书,但现在我送的不多了。 我自己找不到很多书。 比如我们家出版的这本《张氏相声精选》,里面有我的十多个笑话。 ,市场上没有。 还有桂田写的书,一共出版了一千册。”

常宝华说,他的相声创作靠的是积累,但更重要的是靠的是间接的生活,比如书籍、报纸、杂志。 “以前我订阅了七种报纸,不包括免费订阅,现在减少到四种了,我每天都看。” 《比童年更好》这个笑话来自于他在报纸上看到的一位小学生的作文。 “有一篇短文,叫《和爸爸比较童年》,是一个三年级孩子写的,把自己的童年和爸爸的童年比较,给了我很大启发。后来我把时间跨度扩大了,改成了成年后,我和爷爷会比较童年,以大见小,反映时代的变迁。”

常宝华爱好读书、写作。 他写日记已经有几十年了,现在仍然保留工作日记。 他说自己的手不方便,但如果要写书,他会写一本相声参考书。 “相声的传承不能总是靠口耳相传”,而是需要系统的知识。 在常宝华的想象中,未来的相声演员首先应该是思想家,然后是艺术家,最好是“不仅会演,还会说”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演说家。

主要作品:民间艺术

多年来创作(含合作)相声、小品、快板等形式的文章170余篇,在全国报刊发表文章50余篇。 相声《昨天》英文版在国外出版。 相声《帽子厂》、小品《语言医生》发表于《香港大公报》,合着《张氏相声精选》。

退休后,他继续创作、撰写文章、教学。 曾参加过相声、小品、话剧、电视剧等演出。

多年来多次参与评审工作。 多次举办相声培训班,并曾在北京大学、北方民间艺术学校任教。 培养了大批军内外专业和业余演员、作家。

电影

2012年,参演陈凯歌执导,高圆圆、王学圻、赵又廷、姚晨等主演的电影《搜索》。

相声在国外演出真实反响_国外著名曲艺相声段子_相声国外演出

活动年表

2005年8月6日,农历乙酉年七月初二:《相声文集》一书出版。

2005年10月7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初五:参加著名相声表演纪念郭启儒诞辰105周年第三场演出。

2006年2月23日,丙戌年正月二十六日14:00,与北京民间艺人联手发起抵制“三俗”活动。

2006年8月10日、农历丙戌年7月17日:参加第四届中国民间艺术牡丹奖揭晓活动。

2006年10月30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初九:参加德云社十周年专场第二场演出。

2006年12月22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初三,上午: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学院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

2007年1月27日,丙戌年腊月初九,下午:参加中国曲艺家协会青少年培训基地剪彩揭牌仪式。

2007年6月2日,农历定亥四月十七日,10时30分,参加吴迪、贾琳、朱兆良、梁岩拜连丽如为师,王跃波、李老师拜师仪式景拜贾建国为养父。

2007年7月7日,定亥年五月二十三日上午:参加侯耀文追悼会暨告别仪式。

2007年7月17日,丁亥年六月初四,19时30分:参加“纪念著名相声大师侯耀文先生专场演出及侯先生弟子祝贺他他的 60 岁生日”。

2008年11月20日,农历10月23日上午10:00:参加范振宇追悼会及告别仪式。

2009年5月15日、4月21日农历己丑年9:00:参加李文华追悼会。

角色死亡

常保华于2018年9月7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