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票房惨败:为何中国人拒绝悲剧却偏爱无厘头喜剧?

2024-04-08 -

有人说,《1942》是冯小刚所有电影中最令人瞩目的作品。

但对于这部作品的投资方、工作人员和其他人来说,这部电影实际上是相当失败的。

1942年,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白热化阶段。 战场上残酷的战斗正在进行,古老的中原河南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干旱。 树皮被吃掉,“人吃人”又出现了。 每一个残酷的场景都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

本片的主人公,他的老老板范殿元(张国立饰)是一个狡猾、市侩的典型封建地主。 当一场大灾难袭来,战争一触即发时,他无力对抗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于是带着家人,用自己的马车拉粮,被迫前往陕西躲避饥荒。 在逃荒的三个月里,他的车马都没有了,他的亲人也以不同的方式死去。 这是当时灾民困境的一个缩影。 绝望而无尽的逃亡之路,昭示着中华民族命运多舛的苦难。

2012年,电影《1942》正式上映。 这部电影汇聚了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张涵予等明星的精湛表演。 历时一年打造出一部史诗大片。

这部影片直观地反映了人类在灾难面前、流离失所千里之外、在那个悲惨的历史时期、在这场造成超过300万人死亡的饥荒中所表现出的深层次情感。 人性。 影片中的许多经典台词或多或少地揭示了人性的本质,震撼了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与安宁时代的人。

无厘头笑话大全_笑话无厘头故事视频_无厘头笑话故事

然而,这部良心之作并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 影片上映后反响平平。 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就很感兴趣,但不愿意买票去看。 甚至更多的人对这类题材不感兴趣。 截至映后,该片票房收入仅为3.64亿元,刚刚超过2亿元的制作成本。 再加上发行、宣传等相关费用,华谊兄弟的投资根本入不敷出。

1. 悲剧喜剧

讽刺的是,为了弥补损失,冯小刚导演于2013年3月27日开始拍摄电影《私人定制》。这部喜剧电影上映仅8个月,票房就达到6.6亿元。 ,该片豆瓣评分5.8。 它没有深度或理想。 然而一部纯粹搞笑的商业片却让《1942》的票房翻了近一倍,可见国人对于喜剧的偏爱。

无厘头笑话大全_笑话无厘头故事视频_无厘头笑话故事

无独有偶,同期上映的《囧囧》票房12.7亿,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票房12.7亿。 值得一提的是,周星驰在20世纪90年代的无厘头喜剧电影并没有获得很高的评价,而获得最高票房的电影也并非纯粹的搞笑电影。

无厘头笑话故事_无厘头笑话大全_笑话无厘头故事视频

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尤其是近十年来,一度票房失败的《大话西游》却被奉为经典,不少无厘头喜剧被赞为唯一的幽默形式。 与此同时,许多模仿周星驰无厘头喜剧的山寨电影也层出不穷。 无论影片的主题是什么,影片中都必须加入无厘头的喜剧,粗俗庸俗的影片很多。 这些糟糕的喜剧电影似乎很受观众欢迎。 连续几年,只要烂喜剧不讲道理,大家都会觉得好笑,愿意看,就会收获票房。

2、《我不是药神》的票房奇迹

如果说《1942》不被观众买账是因为它只是一部悲剧电影,那么同样是一部悲剧题材电影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则以一盒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榜首。 2018年发布后票房31亿,排名第十,这是为什么?

我们简单对比一下两部电影的差异,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1942》讲的是上个世纪,现在的观众对那个时代没有直接的感受。 《我不是药神》讲述的是21世纪,观众是所有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

《1942》讲大饥荒、大战、混乱,都是国家大事。 《我不是药神》讲的是生病治病,花钱买药,讲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事情;

《1942》的故事百年一遇,《我不是药神》的故事随时可能发生在你身边。

无厘头笑话大全_笑话无厘头故事视频_无厘头笑话故事

从上面的对比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

因为《1942》脱离了观众的现实生活,其目的过于哲学化,过于表现特殊情境下的人性。 以至于整部影片虽然内涵丰富,但却无法与没有经历过国难的新时代相提并论。 在中国人民心中引起共鸣。

今天的中国人民是在和平繁荣的国家里成长起来的。 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饿得吃树皮、身体流黄水的感觉。 所以,他们不太可能对如此巨大的苦难有深切的感触。

可以说,悲剧之所以不被观众接受,是因为观众的经历。 任何能够引起观众所经历的情感共鸣的悲剧,也会受到观众的青睐。 比如同样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地震》,就因2008年汶川地震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

3.为什么中国人不喜欢大悲剧?

为何对家国天下思想深刻的悲剧电影不受欢迎?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中国人对美好结局的单一向往。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劳动人民经常遭受饥荒、战争、家破人亡的痛苦。 长久以来对苦难的记忆已经以某种方式铭刻在中国人的血液里,使我们对那些让人沉重、痛苦的事情有一种本能。 拒绝感。

当今社会,由于中国伦理价值体系的崩溃,中国各阶层人民普遍缺乏幸福感。 幸福感的缺乏,加上人们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比以前的社会更大,因此中国人普遍不再愿意去感受让自己悲伤的情绪。 对团聚和幸福结局的渴望也在某种程度上植根于每个人的内心。 在一个乡下人的心里。 这为一部无意义的轻喜剧提供了基础。

2、泛娱乐社会的简单快乐导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娱乐没有了界限,已经到了一切都需要娱乐的地步,但是所有的娱乐都是那么的肤浅和单一。

一时间,几乎每一部国产电影中,都会有那么一两个角色,负责模仿周星驰,拍无厘头的喜剧。 他们要么模仿他的动作,要么模仿他的语气。 有些喜剧与情节根本无关。 让人发笑的原始痒痒。

然而,没有人愿意去思考什么该笑,什么不该笑,也没有人能够通过欣赏电影的整体结构来判断这种笑是如何毁掉一部电影的。 真正达到了“只要有废话我就会笑,我就愿意看”的状态,这种肤浅的娱乐充斥着电影的每一个角落,让人很难看一部正经的悲剧电影。

3、缺乏思想,家国天下与自己无关。

目前中国人思维的缺失,导致很少有人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并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来改善和优化自己的生活。 大多数人都喜欢单纯靠情感来引起共鸣的故事,不愿意花自己的脑细胞想出自己的人生格言。

因此,在他们的生活中,他们只关心每天遇到的事情和发生的事情,并遵循直觉上正确的各种意见。 所以,诸如《我不是药神》之类的悲剧,不需要想太多,自然会产生共鸣。

与此同时,当代公民的民族意识淡薄。 他们无法认识到国家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无法找到国家发展与自身发展之间的联系。 因此,他们不会关心国家大事,也不会主动去了解国家的乱史。

因此,没有人看到或思考《1942》等悲剧电影所揭示的深层次真相,也没有人理解和感受那段民族悲剧。

“秦人无暇为自己哀悼,后人为他们哀悼。后人哀悼而不加注意,这也导致后人再次为后人哀悼。”

当一个国家、民族的大多数人民不喜欢甚至不接受反映本国、民族悲惨历史的悲剧影视文学作品时,他们要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就不容易了。和平时期,类似的悲惨事件却发生在新时代。 ,更难正确应对,保证国家民族的存亡和个体子孙的延续。 最终,本着“娱乐至死”的精神,“乐在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