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当年的阿迪王嘛?它曾承载着怎样的回忆?
阿迪王这个牌子,在许多80年代出生以及部分90年代出生的人眼中,是家喻户晓的。它在我们心中,代表着难忘的年轻岁月。
2006年,阿迪王品牌于泉州建立。只要稍加留意,就能看出该品牌是仿冒的阿迪达斯。
阿迪达斯四个字中间被截断,后面加上一个充满力量感的“王”字,Logo也被弄弯,变成一个看起来像某个卡车品牌的图案。
可以清楚地察觉到,这句话借鉴自李宁的“一切皆有可能”。
阿迪王当年那些雷人的广告也给幼小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但这些官方广告比起当年网友们的创意,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阿迪王最初是依靠模仿发展起来的,不过他的品牌策略十分明确,他舍弃了国内的主要城市,转而将重心放在了那些级别较低的区域。
在那些品牌认知比较含糊的中小型城市,阿迪王并不会让人觉得是仿冒品,甚至某些年轻群体会觉得有种身份上的满足感。
阿迪王的发展轨迹,不同于那些追求短期利益的普通仿冒品牌,阿迪王旗下多数鞋款均由自主设计完成,仅少数技术门槛极高的款式需要外部合作,其余产品均可独立制造,凭借成本优势与设计吸引力,阿迪王逐步实现规模扩张,门店网络迅速覆盖中小城市,成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其市场地位足以与李宁、安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在三四线城市的成功,让阿迪王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2011年,阿迪王成为了西甲联赛首家中国赞助品牌。
二零一二年,阿迪王被选为NBA的官方赞助商,同时它也是华盛顿奇才队、丹佛掘金队以及亚特兰大老鹰队的官方赞助商。在NBA转播的赛场中,人们能够看到阿迪王的广告牌。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为科特迪瓦、叙利亚、莱索托奥运代表团提供运动装备合作支持。
阿迪王借助众多电视平台的广告投放,年度营收累计达四亿元,纯利润则超过一亿元。
仿冒终究是条邪道,攀得越陡跌得越重,当阿迪王极盛之时,一份裁决文书终结了它的声名。
由于品牌称号和标识的相似性,阿迪王不可避免地引起了阿迪达斯的注意,在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激烈竞争后,这两家名为“阿迪”的公司终于在2013年达成了和解协议。
将“阿迪王”的中文注册商标和标志免费移交给阿迪达斯公司。同时所有实体店铺和线上平台都禁止使用带有“阿迪王”字样的品牌标识,也不得应用与阿迪达斯三角形标志非常相似的图形设计。
接着,阿迪王反复申请一个跟安德玛极像的标记当作他的新标识,不过每一次都被裁定无法登记。
2013年以后,阿迪达斯品牌只能用它的英文名称进行推广,同时它也启用了一个全新的标志。
但是突然间,先前遍布各处的阿迪王专营店全都不见了踪影,就连网络购物平台,也仅有少数个人在售卖,而且卖出的数量也十分稀少。
任何企业,都必须坚守自身标准,若一味模仿、投机取巧,只会被时代淘汰,最终会被原创者反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