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后勇闯牛市:辞职 All in、跟风入场,赚钱即成股神?

2025-09-08 -

市场永远有机会,但玩家不断更迭。

今年7月,年轻一代成为开户人数最多的群体,首次超过其他年龄层。到了8月18日,沪指成功跨越3731.69这个重要的技术关口,刷新了十年来记录的最高点,让投资者普遍感受到市场处于牛市状态。

可能许多经验丰富的投资者认为,牛市是经历悲观时萌发,遭遇质疑时发展,感受乐观时完善,陷入狂热时终结的循环体现。然而对于众多初次涉足股市的人来讲,这却是一次充满考验、从未体验过的全新感受。

终究大家持续关注,那批初次接触股市的年轻人,将会有怎样一个开端。

“全职炒股,我越来越慌”

偶尔能赚到两三万块钱,不过并非每个月份都如此,在陆家嘴江畔,刘辰阳(化名)向媒体人展示了他的交易平台情况。

刘辰阳在2024年完成研究生学业返回国内,随即加入了一家声誉卓著的企业任职。然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他察觉到实际任务与原先认知存在显著出入,因而着手评估是否需要转换工作环境。

某日无意间,刘辰阳看到了同窗的社交动态:感念大A,此次外出开销全由大A承担,并且随附了两笔丰厚的即时回报。“那时觉得我那位同窗挺能干,我自己也行。”刘辰阳向笔者陈述。

那时我账户里尚存5万元,是求学期间积攒的,我便打算先取1万元进行尝试,即便亏损也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好在运气不错,在初次涉足时获得了一些收益,让我觉得生活负担减轻了许多,于是便逐步增加投入,将主要心思都放在了股票交易上,最终干脆选择了离职,刘辰阳这样说道。

之后,刘辰阳在好几次面对面的场合认识了位快四十岁的男士,他没有固定职业,主要在股票市场上寻求发展机会。

刘辰阳通过与他的交谈了解到,他的兄长曾经在证券市场上一次性获得了相当于十三个月薪资的收益,从那以后便不再从事原来的职业,整日钻研价格走势图、各种分析工具以及投资技巧,最终选择将所有资金投入股市。

“起初我认为发现了一条可以参考的思路,后来交流下来觉得越来越不对劲。”刘辰阳补充道,“他非常执着于通过股票交易达成财务自由,整天都在钻研其中的门道,不过过不了多久又会打消这个念头。”

他提到周围很多人建议他换一份压力小些的活儿,他却觉得那样会让他无法集中精神,事实上,这十年来他炒股并没有获得多少收益,生活依然过得紧紧巴巴。刘辰阳在说话时,突然转向记者,反问道:你们是不是觉得我这个人很可笑?

刘辰阳以炒股为生已经接近半年时间,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压力比上班要大得多。他向媒体人坦白说,在当前的牛市行情里,自己虽然也在进行交易,但心理状态相当糟糕,比起账面亏损更让他焦虑的是可能错过行情。他描述说,现在他时常呆呆地注视着电脑屏幕,看着价格曲线快速波动,思维却陷入停滞。

股市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张力(化名)指出,专门从事股票交易并非易事。他强调,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得准备至少一百万元的可支配资金,同时还需要有十年以上的实际操作经历。

他发现,那些依靠专职交易维持生计的人,大多具备魄力强且谨慎、遇事沉稳的性格,表现出持续投入的决心,最重要的是,他们对证券抱有浓厚兴趣,并且真心认可。

同龄人里的“老股民

这位被称为“小师傅”的投资者陈洱,化名后属于“00后”群体,已经从事了五年的股票交易活动,被视作经验丰富的“老股民”,很多同年龄段的投资者都对他表示认可。

陈洱在成为大学生之前,就非常关注金融市场,所以选择报考了经济学院的金融专业。2019年岁末,当陈洱掌握了一些入门知识之后,便动用了获得的壹万元奖励金,投身于股票交易领域。

起初感到困惑,书本里的学问似乎无法在现实中施展。不过那时行情看涨,凡是热门的都去投资,本金十万元很快增值到五十万元。陈洱接着讲道,每天入睡前必定要查看自己的账户,反复琢磨这些钱应该怎样使用。

陈洱曾经有一段时间买东西不加考虑。他自己说,这种做法其实让人很痛苦,有时候会变得非常得意,以为自己就是投资市场的佼佼者,有时候又会陷入深深的困惑,觉得依靠偶然得来的钱财最终会全部损失掉。

在情绪高昂与情绪低落之间反复摇摆了无数次之后,市场发生了一些转变。陈洱逐渐明白,倘若只是盲目追随潮流,缺乏一套完整的投资思想和规划,最终可能会被彻底掏空。他于是决定沉下心来,钻研行业和板块,同时向那些已经进入投资公司的学长学姐们咨询,希望能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投资路径。

看待市场,每个人角度都不同,有的看法被验证后,就变成个人认知。但不同的人相信各异,有效时机也各不相同。陈洱觉得,这也是初入股市的人,稍获利便以为懂得了投资诀窍的缘由之一。

陈洱向媒体展示了一个聊股票的社交群组,群内除他外还有其他四人,这四人都是他的同窗,早就知晓他在进行股票投资,趁着当前行情上涨,他们也想参与其中,上周刚开设了账户,希望他能指导他们。

陈洱用手指着某个微信图像,提到小A开户仅用了三四个交易日,通常每天能有两千多块钱的收益,而他一个月的薪水总共也就六七千块。“起初他挺听从我的建议的,后来自己操作也能赚钱,就渐渐独立行事了。不过据我掌握的情况,他基本上是依据‘龙虎榜’来选股,并没有什么特别专业的投资技巧。”陈洱接着说。

我觉得他此刻的情形,和这条动态发布时如出一辙,但这对初学者而言也属平常,毕竟人们总是不碰壁就不会回头。陈洱接着呈现了这些照片:

采访接近结尾,陈洱额外向记者分享了他与那些刚入股市的新朋友交谈后的心得体会,具体内容如下:

我初次接触股市时,同辈里参与股票交易的人非常少,主要向年纪稍长的人请教。如今许多‘00后’步入工作岗位,关注股市的人数量大增,并且真金白银地投入其中。我与十多位同学沟通过,有人询问我的经验,有人征询我的意见,听完之后便立刻着手进行投资,很少看到有人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探究。然而,无论选择相信还是怀疑,人们往往迅速改变主意,或许尚未感受到好处,或者觉得乏味便立刻放弃。我曾向一位朋友询问,为何他对股市如此迅速地失去兴趣,他解释说:生活中比股市更有趣的事情还有很多,一旦体验过,便不想再深陷其中。

爸妈还没“解套”,孩子又“进去了”

那位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已经摆脱了亏损,回到家中却看见儿子把钱迅速投入了市场。三个月以前,老李(化名)还把网络上流传的这个笑话当作消遣,不曾料到如今它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写照。

老李在股市里摸爬滚打很多年,对初学者的想法很有把握,对行情也很明白。小李最近总是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跟老李讲“牛市的情况”,情绪特别高涨。小李不管拿出什么“依据”,立场多么坚定,老李的回应总是不变:“保持冷静!这些年我经历得多了,每次都说有新情况,最后都差不多。”

小李认为,他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期成长起来的,因此,他学习与了解事物的途径,跟他的父辈们有着显著差异,前人手里的“凭证”如今已无法搭乘上时代的“巨轮”。

小李向记者表示,他用了整整一天时间,观看了十节网络课程,掌握了关于股市的基础概念,紧接着就在网上立刻开设了股票账户,当年老李在邻居的劝说下匆忙进入市场,而小李则觉得自己是经过充分准备的。

老李认为,那些没经历过市场风浪的年轻人,往往显得鲁莽,看不清形势。小李则觉得,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00后”,他们的学习本事、资料查找能力以及投资观念,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在他们的看法里,股市并非像父辈常说的那样是纯粹碰运气的场所,而是一个既能带来机会也伴随考验的理财场所。

8月18号和19号,小李连续两天悄悄在股市里投入了10万元。他打算等赚到钱之后再告知父亲,因为他知道父亲似乎还没有收回成本。小李表示,父亲更倾向于依赖自己的过往经验和周围同龄人的建议,而他自己则更倾向于遵循“买消息卖现实”的原则。

一位券商营业部负责人也向媒体人透露,年轻一代的投资者在资料获取和选择过程中展现出独特之处,他们对于生物科技、智能科技、新兴消费等细分领域抱有极大热情,另外他们倾向于阅览简短且时效性强的资讯,并且比较看重个人判断力。

关于牛市达到顶峰的征兆,小李向媒体介绍了老李的看法:当股市成为众人热议的话题时,情形尚未达到顶点,等到每个人自诩为专家并开始指点市场走向,就接近尾声了。

历史不会原样再现,却或许会跟着相似的节奏发展。先前牛市里亏损的“老李们”还没回本,“小李们”已经紧握新“船票”,急切地踏上了前往未知的旅途。虽然认定当下的“船票”价值非凡,未必能够躲过人性与周期的险滩。

一位经验丰富的商界人士表示:初学者的困境,在于心存敬畏,又觉得目标触手可及,却未意识到立足点的松软。

然而,身处证券市场的关键节点,在犹豫不决的信号灯前,或许无人愿意仓皇离去,同时也没有人甘心驻足不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