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原(二百九十三):话说,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段子?
最近,一段视频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以婉转、活泼的京剧鼓乐作为配乐,深沉、富有磁性的北京男中音从容不迫、吐字清晰地唱道:“京城十二月,空气中飘荡着奥密克戎的气息。男士们手持检测试剂盒,忐忑不安地确认自己是否呈现双线结果的那一天终于来临……居住地周边设有两座核酸检测点,一处已经撤销,另一处也宣告停用。经常清嗓子的人,清晨站在检测点废墟前,停留了很久……感染历程分三步:初染、康复、百毒不侵,街上奔波的,多数是阳光男孩……”这个诙谐的笑话,将此刻在奥密克戎高热中煎熬的京城居民那种难以言说的焦躁、疲惫、难堪,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既感同身受,又忍不住发笑。借助这个笑话,许多人对于病毒产生的焦虑不安、悲伤无助的情绪,获得了释放和疏导,形成了彼此心领神会的情感呼应。
当今互联网时代,各式各样的笑料充斥着我们的日常。微信、微博、抖音、快手,乃至小红书、B站,这些平台上的段子形式愈发多样,内容也极为丰富。某些旋律庄重、迂回内敛,另一些则通俗直率,轻松明畅;部分借鉴契合韵律的古典诗文,部分则挪用戏曲、曲艺中的片段;有些征引知名作家的杰作,有些却直接采用日常口语;前者多出自宫廷艺师之手,后者多源于市井民众之口。这些作品有个显著共性,就是化繁为简,转重为轻,变忧为喜,将直白转为婉转,使人看了彼此明了,心意相通。起到调节心情、自我解嘲、群体解压的良好功效。
段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文化,它展现了幽默风趣、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中国文化推崇折中之道,主张不偏不倚,避免走极端。即便是一些看似紧张激烈、互不相让的矛盾冲突,也可以通过一段轻松诙谐的笑话得到圆满解决。
我是在各种笑话氛围的长期浸染下长大的。我曾在基层单位任职多年,经常和基层干部以及普通百姓交流,听到的趣闻轶事五花八门,风格各异。我年纪轻轻就得到了晋升机会,二十岁出头就成为了基层政府团队的一员。那时我还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对世事人情了解不多。刚走上工作岗位,一些关心我的前辈出于好意告诉我,以后作为负责人,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雅、胡闹的戏言,千万不能往心里去,也不要动怒,应当以平和包容的态度来应对。
这些善意的提醒很快就发挥了作用。
那个时期,女性官员被归类为特定类型的官员,在干部团队构成中,有明确的要求,必须包含至少一名女性成员,领导班子中必须安排一位女性官员,部分乡镇的领导者对女性官员的期望值并不高,并不指望她们能承担多少实质性的工作,只希望她们能够起到缓和紧张氛围、活跃环境的作用,所以,那个时代的乡镇女性官员又被称为“葱花”“味精”,比喻她们如同调味品一样,能够起到点缀和提升整体效果的作用。部分圆滑世故、言辞轻佻的男性领导,常对女性官员讲述粗俗笑话,起初我感到十分难堪,听到不雅的笑话就想立刻回敬,用尖酸刻薄的言辞怼回去,可是突然记起他人善意的劝告,我的情绪便平复下来,脸上泛红地略带尴尬地过去了。日子一久,人们便称赞这位“小杨委员”虽然年纪不大,但做事却十分成熟稳重,因此很快就接纳了我,让我融入了集体。工作上,我凭借自己勇往直前、雷厉风行的才智能力,充分发挥了工作效能,也扭转了大家对于女性领导的传统观念。不再把我当作无用的摆设。由此可见,这些经历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检验成长和锤炼意志的关键所在。
说笑话也有普遍认可的时刻和规矩。通常在喝酒吃饭的时候或者开会前是大家轮流说段子的时候。在乡镇地区,一般周一晚上要开党政联席会议,十几个党政干部围坐在一起,当人还没来齐,会议还没开始时,就开始说笑话了。一般主要领导和年纪大的人先说,其他成员则是听着或者附和。笑话的内容大多是带有挑逗性的段子。比如某个家庭添了新成员,新伴侣是初来乍到之人,显得有些慌张,亲戚们接连给予指导等等。主讲人描述得生动形象,听众们听得聚精会神,现场氛围变得有些恍惚,官员们的情绪被激发起来。当大家还沉浸在那种感觉中,人员到齐了,主讲人会清了清喉咙说,闲聊放在下次进行,此刻要开始正式议程。整场持续三四个钟头的集会,就不会显得沉闷乏味了。
笑话是基层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有美酒佳肴、佳人相陪的笑话,那更是令人愉悦。讲述笑话的技艺,直接反映了负责人语言能力的强弱,而且逐级递增。基层工作人员的笑话大多粗俗直白,而县级领导说笑话的境界就高雅大气许多。高层领导的笑话能够做到言简意赅,内涵深远、意味深长,让大家领会精髓,久久不能忘怀。某位县领导曾与一位年轻女记者一同前往乡镇考察工作,活动结束后在乡镇食堂用餐,县领导便与女记者开了个玩笑,他本想询问女记者的年龄,但又觉得直接问女性年龄不太合适,于是转而旁敲侧击地问,“小刘记者家里有孩子了吗?”女记者听后脸颊微红,羞涩地回答,“领导,我还没结婚呢。”领导一听,这问题提得十分突兀,但领导口才极佳,便笑着回应“不关事,不关事”。在座众人随即放声大笑,女记者也只得讪讪笑了。
当我在乡镇服务时间较长之后,也能够自行编织笑话了。有一次,我回到故乡参与一个同宗晚辈的婚典。由于我在外地谋生,与本家婶娘、堂姐妹、嫂嫂以及小姑子们关系疏远,她们也对我较为冷淡,场面显得有些不自在。当下,我自告奋勇讲了个笑话:有个村镇某户人家新添了媳妇,或许她婚前一直情绪高昂,在娘家没好好享用伙食,成婚之后心境顿时开阔,没把持好食量,又喝了好几勺婆婆亲手做的面条。紧接着,第二天午后婆媳二人就扭打到街面上,整个村落的人都跑出来围观取乐。看见新娘子猛地蹦起半米,捶着腿破口大骂,娘啊,俺婆婆居然胡说俺,讲俺喝了12碗面。俺哪可能喝了12碗,顶多喝了8碗稠的,4碗稀的。满屋子的人都笑开了,场面顿时变得欢乐热闹起来。
最近阅读时发现,经典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幽默风趣的情节。《红楼梦》第十九回就有一个这样的片段,贾宝玉担心林黛玉午饭后卧床会生病,于是给她讲了一个笑话:扬州有座黛山,山上有个林子洞,洞里住着一帮老鼠精。有一年腊月初七,老鼠们聚在一起开会,商量第二天是腊八节,人们都要喝腊八粥,说洞里的食物不够吃,得趁这个机会去抢些来才好。果实共计五种,包括红枣、栗子、花生、菱角、香芋。其余四种均由小老鼠负责去窃取,唯独香芋尚未分配。这时有个体态单薄的小老鼠站出来说,它要独自去偷香芋。虽然它年纪轻轻身体瘦弱,却拥有强大的法力,言辞敏捷,计策高明。它立刻摇身一变,也化作一个香芋,混入香芋的聚集处,偷偷运用分身之术进行搬运,慢慢地就把它们全都搬走了
贾宝玉即兴编造的这个故事,非常逼真地展现了两个纯洁无瑕、充满生气的少年男女之间真挚美好的情感互动,形象地刻画出宝黛之间两小无猜、意趣相投的情感场景,为小说增添了语言表达的魅力。
讲述幽默故事,可以自然地拉近彼此距离,促进情感交流。但若讲述得不够好,反而会产生令人隔阂的负面效果。以《红楼梦》第75回为例,标题为《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其中描写了中秋夜宴的情景。贾母带领众多子孙进行猜拳和行令游戏,还有击鼓传花的环节,花传到某个人手中,这个人就必须讲一个笑话。当花传到贾母的长子贾赦手中时,他讲的笑话却暗藏玄机。他谈到有个孩子非常孝顺,偏偏母亲生病了,四处寻医问药都没效果,于是请来一位会针灸的老妇人,老妇人说母亲是心火旺盛,打算用针灸来治疗。孩子看到那么细的针就害怕了,问道:“心脏见到铁就死了,怎么能扎针呢?”老妇人说:“不用扎心脏,只要扎肋骨。”孩子又问:“肋骨离心脏那么远,怎么会有用呢?”老妇人说:“你不知道天下父母的心思往往偏袒得很啊。”贾赦这个笑话,显然是讲给贾母听的。贾母毕竟见多识广,能够承受各种场面。她喝了半杯酒,过了半天笑着说:“我也应该这个媳妇儿扎一针才好。”母子间那种微妙的互动和各自的想法,通过这个笑话得到了恰当的展现。
古时候,文人墨客间戏谑的趣闻,部分甚至能长久传颂。苏东坡被贬到黄州期间,身边有许多友人相陪。某日,他盘腿而坐,心境平和舒畅,便作诗一首:拜谒天上之天,神笔映照寰宇。外境八风难扰,稳坐金莲宝座。八种境界包括称颂、嘲讽、诋毁、赞美、得利、受挫、痛苦和愉悦,苏东坡认为自己的诗作在参悟禅理、修炼心性方面颇有深度,于是他指派小书童将这首诗呈送给挚友佛印禅师品鉴验证。不料,佛印法师阅后,仅以“胡言”二字回复,命随从带回。苏东坡见状勃然大怒,立刻备好船只渡江,亲自前往金山寺向佛印禅师质问缘由。抵达金山寺时,发现禅室大门紧锁,门上附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八面来风也动摇不了,一泡屎也能渡过长江”。苏东坡立刻领会了其中的深意,感到非常羞愧。苏东坡有一位名叫陈慥的朋友,他特别怕老婆,苏东坡便作诗嘲讽他:“龙丘先生实在值得同情,讲空谈有也睡不着觉。忽然听到河东猛虎的咆哮,拄着的拐杖掉在地上心里十分困惑”。从此以后,“河东狮吼”便作为一个典故被后人传颂至今。
当下全国各地疫情漫漶,朋友圈里“阳”声一片。
网友打趣道,户外气温低至零下六度,社交平台上的体感热度却高达38.5度。段子中提及,人生在世难免会经历一场病痛,不是提前遭遇就是推后面对。权威人士指出,未来一个月内,奥密克戎病毒传播将迎来顶点,预计将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人群被感染。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每个人最终都会经历一次感染,从而形成集体免疫屏障。审视这些专业解读,我更期盼这番话出自幽默之口。
或许,若干年之后,这就是一个段子。
作者青杨梅,即杨玉美,是山东省散文学会的成员,也是滨州市作家协会的负责人之一,编有个人散文作品集《梨花如雪》。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