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子杂说:快来听苏轼给你讲那些有趣的笑话
《艾子杂说》据传出自苏轼笔下,书中收录三十九个故事,部分蕴含寓意,另一些则酷似当下广为流传的冷幽默,在诙谐调侃之中,偶尔也透出几分怅惘。
这本书总共只有四千九百多字,从体量上看,确实微不足道。在无边无际的书的世界里,在某个感到疲倦和乏味的日子,偶然碰到它,翻动几页,因为某个情节而忍不住拍手大笑,它就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首先,这本小书最精彩的故事,应该被第一个讲出来:
齐地气候严寒,春季来临草木尚未萌发。正逢立春时节,有个村中长者提着装满苜蓿的竹筐,前来赠予艾子,并说道:"这苜蓿刚出土,还不敢食用,特意先拿来献上。"艾子感到高兴,回应道:"麻烦您送来新鲜的。不过我享用之后,接下来该送给谁呢?"长者答道:"献给公家后,就用来喂驴了。"
这则故事篇幅虽短,却意味深长。先说齐地天气严寒,即便到了春天,草木依然未见生长迹象。然而村里的长者却在这时节,将第一批苜蓿送给了艾子,同时说出了一番真挚动人的话语,令艾子深受触动。偏偏艾子性子直率,忍不住多问了一句:自己先品尝了,那接下来享用的人会是谁呢?老者毫不迟疑,坦白相告:你品尝过后,这些苜蓿就要用来喂驴了。话说到这里便结束了,只留下艾子站在门口,一时愣在原地。
罗晨在其文章《苏轼<艾子杂说>叙事模式析论》中指出,《苜蓿》之所以出色,不仅是因为前面铺垫得当,更关键在于结尾处理得当,令人意想不到,故事在艾子得知真相后突然结束,这种结局恰恰是情节发生转折后带给读者最大震撼的时刻,苏轼挑选的文本落点,正是这种读者震惊体验达到顶峰的地方,他并没有交代艾子与村老在事件之后的交流以及内心的想法,而是将这部分内容完全交给了读者去想象。
艾子的形象之所以如此鲜活,完全得益于这种独特的叙述手法。文章通篇未曾描绘艾子的容貌、神态或内心活动,却在结尾处通过村长的只言片语,将其处境的尴尬与无奈展现得无以复加。
其次,这个故事虽然篇幅比较长,读起来有些啰嗦,不过这丝毫不会降低我对它的喜爱程度:
艾子很擅长写诗。有一天,他在齐国和魏国之间行走,住在旅店里,夜里听到隔壁房间的人说:“作了一首诗。”过了一会儿又说:“又作了一首诗。”到天亮时已经作了六七首。艾子觉得那人一定是个诗人,在清静的夜晚吟诵诗歌,还喜欢他思维敏捷,清晨,穿戴整齐去拜见他。过了一会儿,有个人出来,是个商人,身材高大但瘦弱,好像有病的样子。艾子深感惊讶,哪有这样的人会写诗呢?但又不能随便猜测。于是问道:“听说您写的诗很多,冒昧地请求您让我看看。那个人说:“我是一个挑担货物的,哪里懂得什么是诗呢?”多次拒绝他。艾子说:“昨天晚上听见你屋子里自己念叨说一首诗,过了一会儿又念叨说一首诗,难道不是诗吗?”那个人回答说:“您弄错了,昨天,我肚子突然疼得厉害,天黑又找不到纸,就弄脏了手,疼得不停,大概弄脏了六七次手,嘴里念叨的是‘这不是诗’。”艾子露出惭愧的神色。他的学生趁机开玩笑说:“先生追求风雅,原来是一位大学问家。”
艾子住在客栈里,夜里听见隔壁传来吟诵声,他是个文艺爱好者,便想结识对方。次日去敲门,得知隔壁并非读书人,而是做生意的商人。原来昨晚那人并非作诗,而是把粪便弄到了手上。这时他忽然想起幼年时学过的一首古诗。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佳作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云雾缭绕不知去向”这五个字,把隐士描绘得仿佛在云海中漫步,显得超凡脱俗。我此刻却联想到另一种画面,那位仙风道骨的隐士,此刻却显得老态龙钟,骨瘦如柴,消化不良,一天要腹泻多次。因为没带手帕,只好用手擦拭。而我们的贾岛,此时却在奋笔疾书,感叹隐士的神秘莫测。唉!
最后,要讲的是个寓言故事。
赵国凭借马服君的威望,提拔他儿子赵括担任将领,用来对抗秦国,结果却遇到了武安君白起,一场战斗就导致军队溃败,俘虏了赵括,把他的士兵坑杀了四十万,邯郸城几乎被攻破。艾子听说了这件事,说:“从前有人去打猎却不知道鹘是什么,买了一只好鸭子就离开了。原野上兔子跳起来,就扔鸭子让它去追。鸭子不能飞,扔到地上;再扔,又扔到地上,扔了三四次,鸭子忽然一瘸一拐地走过来,用人话说:‘我是鸭子,杀了吃掉,是我的本分,为什么要让我遭受扔来扔去的痛苦呢?’”那个人说:我以为你是猎兔的鹰,没想到你是野鸭啊。那野鸭举起爪子展示,笑着用话问:看我这手脚,能抓到兔子吗?
艾子听闻赵括致使四十万赵军尽殁,便讲了个故事。有个人打算去打猎野兔,到集市上买来一只鹰。到了田地,他将鹰抛向空中,鹰却跌落在地。他又接连扔了四五回,鹰每次都摔在地上。那只鹰忽然悲哀地说,我是野鸭子啊!我不是鹰!大哥您别扔了!那人说,真的吗?野鸭子举起翅膀说,你看,我这翅膀能捕捉野兔吗?
这只风趣的、会自我解嘲的禽鸟被碰倒了四五回,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怒气了,它不再顾及捕猎者的体面,吐露了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件事也反映了某种人生难题,人们时常被逼着去做力不能及的事情,明明知道自己不行,却不能直言不讳,直到走到绝路才肯坦白。估计赵军遭遇惨败后,赵主的表情应当和那个猎人相似吧。
我已分享过最出色的三个故事,不过仍有许多精彩故事未曾讲述,受限于篇幅,只能挑选其中部分加以介绍。
《三物》里,艾子接连看见三只螃蟹先后出现,体型一个比一个更小,他不禁发出“后出的不如先出的”的感慨,颇具诙谐意味。《钻火》里,那个糊涂的仆人,言行举止让全家的见识都显得不足。《毛手鬼》中,艾子随意编造故事,内容出人意料,却尖锐地批评了朝廷中那些一味顺从的官员。《镇宅狮子》里,描绘了雄心壮志的秦昭王,形象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蛤蟆泣尾》中,蛤蟆真诚地为自己拥有过尾巴而悔恨。
相信这本小书,不会让你失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