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知识漫画的宝藏之地,开启掘金之旅?

2025-09-13 -

9月28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开幕式暨第18届中国动漫金龙奖颁奖大会在广州举办,这是中国动漫领域一年一度的重大活动。活动当天,超过一百位业内骨干汇聚于此,与众多行业人士及动漫爱好者共同参与这一盛事。

金龙奖回眸,第18届金龙奖的50个奖项揭晓,其中《雾山五行》获奖,《姜子牙》获奖,还有《天官赐福》也获得了奖项

中国漫画节的重要环节中国漫画家大会以及产业高峰论坛,于当日于广州举行,三文娱作为联合主办方参与其中。

本届漫画家大会,以“知识漫画成为产业黄金赛道?围绕这个议题,戴建业教授作为《漫画历史线 轻松学古文》的主编,创造了广受欢迎的IP“混知”;陈磊这位“混子哥”,负责“半小时漫画”系列图书的推广,该系列非常火爆;李赟担当了《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的制作负责人;锄见是《比知识有趣的冷知识》的创作者;李贺是资深的媒体从业者,并且担任《南方日报》文体新闻部的领导职务,这些嘉宾们,共同对国内外知识漫画的当前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

2021中国漫画家大会的圆桌对话环节

接下来,三文娱为大家节选嘉宾们精彩分享的部分内容。

上一届漫画家大会回顾:畅销漫画的创作方向

知识漫画成为产业黄金赛道?

“国民教授”戴建业

戴建业教授以“古文就该这样学”为题做了分享。

他强调,当代青年已难以模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般的勤奋,将古典文学以图画形式呈现,是让古文既生动又易解的良策,有助于传统文化在革新中获得延续。

网络阅读呈现零散化趋势时,图画与学问的融合,能够点燃少年和儿童对古典文学的热情,有助于他们培养全神贯注的作风,更能开拓他们天马行空的创造性思维。

“混子哥”陈磊

陈磊的“混知”与“半小时漫画”系列,在全网聚集了3000万关注者,累计阅读次数突破4.5亿次;网络平台每年的营收将近2000万元;“半小时漫画”这本书的出版量已经超过2000万本,其销售额达到了9亿元。

陈磊在演讲中分享了他在创作上的三个阶段。

陈磊谈到他钟爱的漫画作品包括《七龙珠》和《灌篮高手》,这两部作品都具备精湛的绘画技巧。他过去觉得漫画的每一格画面都应当毫无瑕疵,为此在业余时段钻研了大量漫画领域的学问,深入探索了光线运用、画面布局以及镜头设计。

后来,由于《幽游白书》《进击的巨人》等作品的走红,他认知发生剧变,意识到造型能力、视觉呈现并非漫画的全部,简陋的技艺中同样能够孕育出色的情节构思。这促使他踏入了创作的下一时期,不再过分执着于绘画技巧,转而尝试制作四格漫画,每幅画面都极为简练,却能让全部精力集中于观念的传递。

现阶段进入第三环节,从事科普漫画创作,几乎不再关注绘画技巧和基本功,而是将其当作传递信息的工具来普及科学常识。

陈磊觉得,漫画属于实用性较强的艺术,并非那种通常认为的精致且脱离大众的艺术形式。漫画的价值不应仅仅体现在美观上,其核心价值在于它的适用性。漫画本质上是一种视觉交流手段,根本目的是传递内容。漫画最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且几乎完整地传递信息,而讲解知识、开展教育的场合,恰恰需要这种高效、形象且信息损失极小的方式。

陈磊坦言无法确定知识漫画是否定能发展为产业优选路径,他归纳了知识漫画极有可能成为优选路径的若干特征:

信息传递直接又迅速。当今社会,大众投入大量时间用于信息获取,多样化且多角度的传播途径已经广泛普及,漫画凭借其形象生动、传播快捷以及轻松愉悦的特点,势必会发展成为这个时代极为出色的沟通载体。

二、方向符合社会主流,风险不高。知识漫画旨在解答疑问,消除困惑,具备显著的社会价值。从商业角度看,知识漫画的题材选择非常广泛,产品生命周期可以持续不断。

漫画具有鲜明的知识产权特征,知识类漫画能够借助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对知识内容进行艺术化呈现,这种艺术化呈现方式本身就蕴含着显著的知识产权价值,并且为后续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作者的个人色彩变得不再重要。知识漫画的核心是学问而非图画,学问能够实现规模化运作,可以采用标准化流程制造。

《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的出品人李赟

李赟觉得,科幻漫画里包含了大量科学常识,看这类漫画能帮助人们增长科学知识。刘慈欣写的科幻小说,让知识拥有了想象力的支持,里面有很多对人生的关怀和哲学的思考,表达了人类对天地万物的憧憬、探求和敬重,也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温馨,所以将其改编成漫画,应该也能提高大家的科学素养。

优秀的科幻图画作品是文学创作与艺术表现的结合,欣赏制作精良的科幻图画作品,既能陶冶文学情操,也能提升艺术认知。

知识漫画打造方法论

圆桌讨论进行中,陈磊、李赟、锄见、李贺四位嘉宾,就“知识漫画创作思路”这一主题,贡献了许多富有洞见的想法。

选题和内容如何开发?

陈磊谈到,他们的选题构思十分直接,起初作为自媒体机构,长年累月与受众互动是其特长,选题中有部分源于成员的志趣,此外还非常注重契合受众的期待。

诸如最新问世作品《半小时漫画青春期》,其内容构思源自于实体场合与网络平台参与者们的意见交流。

陈磊坦言自己学业不佳,他在求学期间表现相当不理想,他并不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而是当时在学习时,方法、兴趣等方面出了问题。他其实非常热爱学习,但未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如今有机会从事类似传播知识的工作,他首先要设身处地,将自己当年学习不好的状态代入其中。

这本漫画非常适合初学者和刚接触的读者,我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也不算太好,因此能够和读者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交流,非常清楚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陈磊的团队现在吸纳了许多学识渊博的人士,他们当中有来自不同领域的博士和硕士,这些人都是学业上的佼佼者。陈磊对他们说的首要之语是,进入团队后,他们不要以博士的视角去讲解知识,而应该回想自己当年尚未获得博士学位时的情形,回想初次接触某个学科时的感受,这种状态对于知识的传播至关重要。

锄见创作了《比学问更有意思的趣闻》,这本书在知识漫画的畅销榜单上频繁出现,他的作品主要关注常识和科学普及。

最初他打算创作一本讲解动物知识的图画读物,在构思内容时他意识到,即便是描绘动物,选取那些鲜为人知的方面才能更吸引人,毕竟,如果只是展示常规特性,那还不如直接观看《动物世界》节目。

后来,锄见的“冷知识系列”涵盖了众多学科门类,内容涉及不同领域,主要采用漫画形式进行通识类知识普及。他主张,优质的知识漫画应该既能让读者学到东西,又具备阅读趣味。

李赟认为,从事知识漫画的科普创作,必须先透彻掌握当前市场状况,对于已经出现明显领先者的领域,应当谨慎选择进入;其次是更全面地涉猎各类知识漫画,针对不同内容进行开发,例如自然科学题材的漫画需求,在中国现在必将持续增长;再次是可以大量吸取市场成功的做法,准备参与竞争的企业,需要规划自身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手法。

条漫和多格漫各有什么优劣势?

陈磊认为,条漫和多格漫画属于两个不同的时期,条漫传递的信息较为简略,适合作为即时性阅读材料,便于读者迅速了解核心内容;而多格漫画则能承载大量细节,有助于塑造角色形象,丰富故事情节,从而构建起更完整的品牌形象。

他建议知识漫画制作者能够先让读者通过一些短篇连环画快速认识知识内容,接着再创作出更加精良的作品来充实其中。

锄见所呈现的知识漫画,并非采用那种在手机上可以无限滑动浏览的长条形式,而是以单幅图像搭配简短文字,通常是一句或两句来构成。

他的知识分享系列,不采用常规形式,常借助连环画制造笑点,借助趣闻使知识图解更生动,利用多格画面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