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文遭批、负能量段子受捧:究竟哪个才有毒?
张庭微博截图
台岛艺人张庭新近发布的感悟类网络文章引发专栏作者侯虹斌严厉批评。“感悟类文字”引发的讨论、承受的指责持续增多,与现实诞生时备受喜爱形成显著反差。此类现象与部分网络写手或宣传账号编造虚假感悟有关,也与发布者个人修养相关,更与社会公众对感悟类内容产生质疑有关。与励志文字大相径庭的消极幽默短句,正逐渐受到更多人青睐。励志文字和消极幽默短句,究竟哪个更有害?
明星心灵鸡汤待遇不同 有营养是关键
最近台岛一位女演员张庭发的感悟类动态引起讨论,动态里放了两个画面,把两种妈妈的生活境况进行了对照,觉得为了孩子不工作的妈妈显得身材走样、打扮朴素,而为了孩子谋生给孩子做示范的妈妈,则看起来很时尚、气派。
昨天,专栏作家侯虹斌在社交平台刊文,批评张庭的若干励志言论。据侯虹斌分析,这些言论存在严重缺陷,其负面影响远超正面意义。具体而言,这些言论将家庭事务和子女教育,描绘成无需付出、令人愉悦且毫无价值的工作。此外,国内绝大多数女性,并不具备成为专职家庭主妇的条件,她们必须就业,下班后还需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实际上承担着双重工作负担。因此,工作方面很难取得进步,需要耗费精力照料家庭,对于孩子的关照也常常感到不足。批评那些身心俱疲的女性缺乏进取心,实在太不公平了。
这则微博为何引来侯虹斌的严厉批评?症结在于专栏作家对张庭私生活的负面评价。侯虹斌指出,张庭近年来的重心是扮演豪门贵妇角色,除了保持年轻外表,缺乏其他能引起关注的成就。回顾其过往,嫁给富豪林瑞阳时被指为第三者,许多公开言论也常自相矛盾。如今张庭从事淘宝生意,主要推广的是活酵母面膜产品。
因此,侯虹斌继续阐述:名人的家庭状况不适合普通人效仿,特别是女明星的财富往往源于与富裕人士的结合。张庭极力塑造一个“完美人生”的样貌,然而在许多人看来,她所谓的“成就”仅仅意味着找到有钱的伴侣、有钱地装扮自己、有钱地享受生活。她自身尚不具备所宣扬的奋发图强、刻苦钻研的精神状态,又凭什么去批评那些人生际遇、职业道路以及客观环境都与她截然不同的人呢?
张庭的励志话语引发负面评价,而陈道明的励志话语却广受赞誉。最近,陈道明参与录制了节目《一年级》,他送给学生的“登山感悟”很快在网友间流传开来。他提到,攀登者永远不该轻视那些下山的同行者,因为他们曾经也站在高处,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他还说,身处顶峰的人也不应该小看那些还在攀登的人,因为他们随时可能超越自己,所以必须不断努力,保持自己的位置。
靳东、李健对谈
娱乐圈中,靳东与李健这两位资深艺人擅长分享励志话语。17日,他们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交流,提出了不少人生感悟。靳东向在场的学子们表示,只要大家能自律,明确个人志趣,认清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勤于思考便能取得进步。李健也坦诚地认为,青春的价值在于对社会抱有期待,不随波逐流,坚持独立思考。
其实,名人输出的生活感悟并非全都遭到批评。那些富有价值的话语,配合他们勤恳付出、用心雕琢的创作,凭借自身积累的见闻,抒发真知灼见,同样能收获许多赞誉。
屠呦呦
假鸡汤横行 成媒体营销手段
关注最近一则涉及“鸡汤”的新闻事件。十二月份,屠呦呦前往瑞典领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当时宣读了获奖感言《青蒿素——传统中医献给世人的馈赠》,这篇讲话整体上十分平和,态度非常理性,里面没有抒发个人情感,全部内容都是围绕专业领域展开的。
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的所谓“屠呦呦获奖感言”版本,与实际情况出入极大,里面充斥着励志话语:“草木每年都有荣枯,活着就带来憧憬;凋零也体现意义”;“未来某个时刻,我会离开青蒿,也会与家人永别,倘若那个时刻真的来临,盼望自己的骨灰能散落在青蒿丛中……”
这些所谓的励志语录被证实是假造的,源自网络推广账号的编造。形似名人名言的仿品文章不在少数,白岩松、杨绛、张爱玲、莫言等人都曾遭遇过此类情况。
莫言获奖之后,一首叫《你若懂我,该有多好》的短诗,在互联网上被称作“莫言最动人的诗作”而广泛传播。其实,在莫言获奖之前,这首诗就以“余秋雨”的名义在网络上流传。2013年7月,在杨绛先生102岁生日那天,一篇题为《杨绛一百岁感言》的六百字短文突然在网上流行,但文章内容大半是网友模仿创作的。文章中常见类似“我们先前过分渴求他人的评价,最后才明白:天地万物皆由自己主宰,跟旁人毫无牵连”之类的励志话语。这类文字表面看来文采斐然,散发着积极向上的气息,实际上大多缺少内涵。
有位从事微信公众号新媒体运营的人讲,部分公众号把励志类文章当作推广手段,这些文章后面会加上商业推广信息,不谙世事的转发者无意间帮着宣传广告。《新京报》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许多网络段子作者和公众号运营者制作励志内容的主要动机是吸引粉丝,进而带动背后庞大的经济利益。根据调查,许多热衷传播励志类文章的公众号多为房地产商和美容店等商业主体,它们借助这些表面富有情感、鼓舞人心的内容触动受众,其实是为了实现商业推广意图。
传统鸡汤什么时候变了味?
这个系列最初出自九十年代杰克•坎菲尔、马克•汉森编著的《心灵鸡汤》丛书,里面收录了富有启迪和鼓舞作用的短篇故事及散文,涵盖了二百多种不同主题,其中不少书籍专门面向特定群体,比如母亲、囚犯、孩子、父亲等。
《心灵鸡汤》出版后销量很好。因为这本书的启发,一些鼓舞人心或者引人思考的文章也被称作“鸡汤文”。有人认为,人在社会里生存,面对坚硬的生活,时常需要鼓励的话语、温柔的情感来滋养精神。这类文章之所以受欢迎,正是因为它们满足了人们内心的情感渴望。
李开复 图片来源:中时电子报
创新工场负责人李开复,曾担任微软全球副总裁,在非公务时间,常常为年轻学子提供人生建议。自2000年开始,他先后撰写了七封《致中国学生的信》,内容涉及为人处世需讲求诚实守信,怎样从优秀迈向杰出,以及新千年的人才标准等。从2005年开始,他又陆续出版了《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走向未来》《网络情深:与学生网络交流录》等作品,这些书中包含了不少鼓舞人心的、传递积极力量的文章。另外,他还常常在微博上分享一些充满启发的话语,比如“你能够不断经历挫折,但只有当你选择放弃的那一刻,你才真正是失败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