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遇神童项橐:古代这场智商比拼奇谈,让人笑到肚子疼
在鲁国东面偏远的地区,有一条毫不起眼的路径,普通得仿佛街坊邻居门前的窄巷,这条小道里却隐藏着一个极富趣味且令人称奇的往事。当时,孔子正率领门生们往东边游历并传授学问,车马扬起阵阵尘土,气派非凡,如同古代的著名人物外出巡游一般。不料,前方突然冒出一群吵吵嚷嚷的孩童,拦住了他们的行程。那些孩子们正忙着堆砌沙子、揉捏泥土,全然不顾车辆马匹的经过,好像这片地方是专属于他们的较量场地。
子路的弟子子路非常生气,用力跺着脚喊:“请让一让,请让一让!先生的车马要通过了!”可是那些小孩子好像没有听见,依旧玩得很开心。中间那个年纪最小的孩子抬起头,用一种像在说明每日天气那样沉稳的语调说:“车子可以绕着城市走,城市怎么能够为它让路呢?”这么一句话,让子路顿时语塞,感觉像是被浇了一身冰水,从头到脚都凉透了。
孔子听了,觉得很有意思,就下车走向那个小男孩,面带微笑地询问:“你叫什么名字呢?”小孩抱拳回答:“项橐。”孔子又接着问:“你才多大年纪,怎么会说出‘城不能让车’这样的话呢?”项橐笑着说:“先生大人,您研究学问传授道理,可明白‘礼’的含义是什么?”孔子一时愣住了,心里想:这孩子倒是挺有意思,竟然能说出关于“礼”的见解。
孔子随后又询问道: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礼吗?项橐回答得十分利落:礼就是尊崇上天、敬重大地、敬爱长辈,也保护幼小。孩子们在这里筑城,是坚守志向。成年人要遵守礼节,怎么能够用车马强迫他人呢?孔子听后,不禁发笑:这孩子颇有见地,简直
“童言无忌”的小哲人。
孔子仍觉不够,又追问道:天上有多少星辰?地面上有多少谷物?孩子们互相瞅着,没人能答上来,只有项橐抬头说:天非常高远,星星晚上出现早晨隐没,根本数不过来;地非常辽阔,五谷每年生长,没法计算清楚。孔子听后,觉得这个回答很有趣。
随后,孔子继续发问:“何种水域鱼类绝迹?”“幽深井泉,终年不见天日,鱼儿无法生存。”回答十分精当。接着他又问:“何种火焰不见烟尘?”“萤火虫体内自行燃烧,不产生烟灰。”门下弟子们无不惊讶不已,就连孔子也感到这学生确实非同寻常。
孔子接着询问:鸭子为何能漂在水上?回答很简单,因为脚掌宽大。他又问:青蛙脚丫小,也能浮吗?回答是:因为它分量轻。孔子再问:沉不下去的葫芦,也是因为轻吗?孔子一时答不上来,暗想:这孩子的思路,真是令人惊讶。
更令人称奇的是,项橐接着追问:“大雁为何能发出声音?”“它们的脖子和气管都比较长,因此声音传得远。”孔子回应道:“那麻雀脖子短,叫声却同样清晰?”“那是因为它们鸣叫的速度很快。”孔子越听越觉得难以回答,连他的学生们都感到惊讶:这个孩子,简直就是个“天才”!
这场较量堪称古代的创意展示,十分有趣。孔子是位思想家,遇到这个不寻常的孩子,也对他独特的回答表示赞赏。从那以后,项橐成了鲁国的聪明人,那条普通的小路也因这段故事,成了人们常说的智慧象征。
这件事启示我们:孩子坦率的言语中,往往包含着最真挚的见解;孔子也在这次看似荒唐的互动里,参透了“学习永无止境,保持赤子之心”的内涵。老话说得好:“不要因为善行微小而不去做,不要因为年纪小而不去学习。”从这个孩子身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思想家”的潜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