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混搭风闹笑话?地名翻译正走向制度化

2025-09-28 -

地名翻译争论由来已久 陕西省出台相关政策

地名翻译走向制度化

《陕西省实施〈地名管理条例〉办法》最近开始执行。这项办法规定:地名不能采用外文来书写汉语的地名。

“中英混搭风”闹出笑话

对于中国的地名究竟应该采用英文转换还是汉语拼音标注的问题,社会各界始终存在分歧。而因为地名转换规范不固定,也引发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况。

(商业孵化器)或(孵化器),而不是(孵化)这个名词。

最近有网友在微博上指出,从成都火车北站出发前往双流机场大巴300路的车身上,起点和终点标识将“候机楼”译为汉语拼音加上英文直译,存在明显的翻译问题。这条微博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并发表评论。有网友评论说:这种中英混杂的表达方式,真是令人费解。难道这是当下流行的汉英结合风格吗,让人感到无奈。

事实上,地名翻译上的杂乱现象以及中英词语的混合使用风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出现,只是很多人对此习以为常,没有加以注意。

多数专家赞成用汉语拼音

关于“钟楼”究竟应该译为“”还是“”,尚存一些商榷空间,然而地名翻译领域里中英夹杂的现象,则确实显得不够恰当。当下,全国各地地铁站名称的译法并不一致,“”与“”的译法同时存在,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杂乱。针对这些情况,相关领域的学者们持有各自的看法。

西安地铁所有站点名称均使用汉语拼音进行转换。陕西省翻译协会负责人安危指出,这种做法既给外国人带来不便,也不利于西安的宣传推广。他表示,西安部分地名属于知名文物古迹,应当保持惯用的译法,比如钟楼、大明宫等。至于航天城这类体现西安重要地位及发展成就的地点,采用专属英文名称,显然比汉语拼音更能被外国人所理解和接受。

西安地铁方面进行了说明,他们此前安排了不同部门对英文标识的翻译事宜进行过探讨。依照2008年施行的《地名标志国家标准》,西安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的英文站名都使用大写汉语拼音来翻译。这些英文站名的翻译方案曾经提交给省民政厅,并且获得了专家们的认可。西安语言局同样承认这样的译文,由于大写拼音的译法是官方规范,而且也遵循了世界通行的做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