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曾被钱钟书收藏过的侦探小说,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2025-09-28 -

杨绛在《记〈宋诗纪事补正〉》那篇文章里提过,她的家在1949年早春的时候,暂时住进了蒲园某个宅邸的三楼,钱锺书管那个地方叫且住楼。杨先生所指的具体是上海蒲石路(现在叫长乐路)蒲园8号的那个住处。根据《我们仨》这本书里的内容,1949年,钱锺书的叔父安排他三弟媳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上海辣斐德路一起住。人员众多造成不便,恰逢傅雷的伴侣有亲友在蒲石路蒲园拥有空置居所,因此钱锺书及其家人连同女儿钱瑗便搬进了蒲园住下,到了一九四九年夏季,钱锺书与杨绛被清华大学聘请担任外文系的教学工作,紧接着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的周而复到访蒲园,得知钱杨两位先生即将前往清华任职,特意为他们购置了软卧车票,并且举办了一场欢送性质的茶话会,八月二十四日那天,钱杨两位先生启程前往北京。钱锺书在“且住楼”只住了半年,此后再没回过上海。

今年五月,我获得了一本装帧考究的英文旧书,在扉页右上角,有蓝色钢笔字迹:C.S.Ch’ien/18.vi.1949/。这是钱锺书的亲笔签名,地点是上海,时间为一九四九年六月十八日。其中,字母e的书写方式以及月份采用罗马数字,都极具钱锺书个人特色。这本书正是钱锺书居住在蒲园住所时收藏的。

书名是《奇境中的恶意》,如果逐字翻译的话,确实如此——不过,英文书名和《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有关联,“恶意”这个词和“Alice”(爱丽丝)发音很像,用中文表达时,很难同时兼顾这两个方面,因此只能将就了。作者名为 Blake(尼古拉斯·布莱克),钱锺书在其名字后面增加了一段英文说明,内容是 C.Day Lewis 是一位诗人,他的笔名是 C.Day Lewis。

C·戴·刘易斯,也就是塞西尔·戴·刘易斯,生于1904年,卒于1972年,是英国当代一位知名诗人,在1968年获得了桂冠诗人的荣誉,不过,如今多数人认识他,更多是因为他那位更为出名的儿子——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尼古拉斯·布莱克,是塞西尔·戴·刘易斯在创作侦探小说时使用的笔名。

这本《奇境中的恶意》,是“犯罪小说读者俱乐部” (The Crime Club)的特别版本,发行于一九四〇年。作者简介部分列出了尼古拉斯·布莱克另外五部作品,明显都属于推理文学类别。塞西尔·戴·刘易斯创作的首部侦探作品《证据问题》于一九三五年问世,传记作家彼得·斯坦福提及,倘若当时刘易斯夫妇的乡间居所屋顶维修需要一百英镑而他们无力支付,或许“尼古拉斯·布莱克”这位侦探小说家将不会面世。塞西尔·戴·刘易斯后来提及,创作侦探故事能够让他“在诗歌给予的食粮上添加奶油”。

当今,尼古拉斯·布莱克创作的十几部作品,知音已经不多了。然而,专门研究英国侦探小说发展历程的学者们,依然记得他,愿意了解的,可以查阅马丁·爱德华兹所著的《“凶案”的鼎盛时期:英国侦探社团的奥秘》一书(中文译本第300至303页、第404页、第420至421页),书中对尼古拉斯·布莱克早期创作的作品,多有褒奖之词。

《奇境中的恶意》在战争年代问世,却好像未引起多少关注。这部作品围绕一个名为“奇境”的海滨休闲场所展开情节,一位血气方刚的民意测验专家保罗·佩里,与一位来自牛津、说话总是文质彬彬的老式裁缝,以及裁缝的妻子和女儿萨莉,他们一同乘车前往那个度假胜地。度假村很快出现了一系列捣乱行为,起初只是轻微的恶作剧,比如往钢琴里灌糖浆之类的,后来逐渐变得更加过分,比如把死鸟和死老鼠放到许多住客的床上等等,捣乱的人声称自己是“疯帽匠”,这个角色出自《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而所谓的“奇境中的恶意”,指的就是“疯帽匠”搞的这些恶作剧。度假村的主管是怀斯上校,他的弟弟爱德华也在那里工作,那位既机敏又稳重的上校秘书是埃斯梅拉达·琼斯,保罗、萨莉、爱德华以及埃斯梅拉达这帮年轻人之间,出现了他们这个年纪常有的那种情愫和嫉妒心。

这部侦探作品情节缺乏吸引力,开篇部分诸多琐事令人乏味。我勉强坚持下来,断续阅读了七个多日,最终读完。书中那位名叫尼格尔·斯特兰奇韦斯的侦探,直到故事进展到三分之二时才登场。有传记作者指出,这位年轻侦探的外形设计参考了诗人奥登的特征。颇为有趣的是, 《奇境中的恶意》的开篇就戏谑了一句“奥登的早期” ,指出奥登钟情于锈蚀的铁器和喷涌的蒸汽,这算是天才并无害的小怪异。我颇感疑惑:一九四〇年奥登已颇具声名,作者是否认定“犯罪小说读者俱乐部”的成员们皆知晓所指对象?

小说后半部分,多条脉络慢慢交织,枪声接连响起,局势愈发吃紧。结局时,那位侦探对全部经过的剖析极为周密,充分体现西塞尔·戴·刘易斯构建故事的功力。然而,我个人认为这部推理作品缺乏看点,核心角色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都显得单薄且模式化。

钱锺书向来钟爱探案类书籍,杨绛在其著作《记钱锺书与〈围城〉》中就有提及,钱锺书在牛津求学期间,遇到一门完全不感兴趣的课程,于是他每天阅读一本探案小说,以此作为“调养精神”的方式,算是变相的避学。钱锺书阅读多萝西·L.塞耶斯、阿加莎·克里斯蒂等名家探案作品的经历,陆灏先生和我都曾用文字记录过。《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发布之后,我们得以了解,钱锺书阅读过的侦探小说创作者还包括约翰·巴肯、G.K.切斯特顿、迈克尔·英尼斯、埃里克·安布勒、E.C.本特利、P.D.詹姆斯、埃勒里·奎因、雷蒙德·钱德勒、达希尔·哈米特等人。尼古拉斯·布莱克也是他涉猎过的侦探小说家之一。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第五册收录了钱锺书关于尼古拉斯·布莱克所著小说的阅读笔记,该小说名为Shell of Death,如今通常以Thou Shell of Death作为书名,也就是《汝,死神之壳》这个译名。这本书最早出版于一九三六年,系尼古拉斯·布莱克所撰的第二部侦探作品,其情节构思精巧,文字表达亦十分优美,因此广受赞誉。马丁·爱德华兹在其著作《“谋杀”的黄金时代》中曾引用过“纳粹梦想中的金发女郎”这句警句,钱锺书也对此加以引用。钱锺书记录这本书内容的笔记本出自“上海民生文具”制作,根据字迹特点,可以判断是他在上海居住于四十年代时写的,阅读时间肯定早于《奇境中的恶意》。这表明钱锺书一直关注尼古拉斯·布莱克创作的侦探小说,他同样对西耶斯、克丽丝蒂、安布尔等人的作品保持着兴趣。

多年前,我购得一本钱锺书曾拥有的英文著作——《杀人无需落泪:犯罪小说集》(Tears:An of Crime)。该书刊行于一九四六年,钱锺书在扉页上亲笔题有“上海”二字。此书与《奇境中的恶意》同属钱锺书战后时期在上海购置的休闲读物。

我认为, 《奇境中的恶意》中所载日期“一九四九年六月十八日”可能需要我们格外关注。 《听杨绛谈往事》里描述了当时的情况: “锺书一家是在蒲园经历解放的。5月26日夜间,天空阴云密布,下着细雨,枪响彻夜不停。他们住在三层楼,三人睡在地板上以防弹片。次日黎明前,听到号角响起,上海宣告解放!”也就是说,书中注明的日期,其实只是上海解放后的二十天而已。在时局剧变,人们大多惶恐不安的时候,钱锺书在忙些什么呢?他在阅读侦探类书籍。他当时是心绪平静,泰然自若,还是用书本来掩饰内心,假装置身事外,这些都已无法确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