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经历堪称励志,简直就是武则天的预告片?

2025-09-28 -

赵孟

战国时代杰出诗人屈原从事创作的重要阶段,楚国同秦国之间展开了一场异常惨烈的争夺霸权的战斗,最后楚国战败于秦国,都城郢在公元前278年也被攻陷,国力遭受重创。屈原得知这个令人痛心的消息后没过多久,就自投汨罗江而亡。在秦楚交战的这段历史里,秦国当权者之中有一位太后原是楚国人氏,她就是秦宣太后,也是当下正受关注的孙俪所扮演的电视剧《芈月传》主角的灵感来源。这位并非容貌出众的陪嫁人员,仿佛只是一份额外的赠予,却在中国史籍上开创了首位“太后”的先河。

“芈月”是否真名?

她为什么成了陪嫁?

芈氏是楚国皇室所属的姓氏。至于“芈月”是否就是该剧中人物在真实历史中的本名,目前尚无定论,只是依据秦始皇兵马俑上发现的“芈月”字迹,以及阿房宫筒瓦上刻有秦惠文王王妃“芈月”的合体陶文而推测得出的。为了叙述上的便利,我们暂时认同大众的说法,将这位女性角色称为芈月。

东周诸侯迎亲时,常同时娶多位女子,实行的是“媵妾制度”。当时正妻与庶出子女的身份界限非常分明,地位和待遇相差悬殊。通常由高门嫡女担任正妻,远嫁他国。而庶出女儿多数沦为陪嫁人员,类似购买电子产品时附赠的增值服务,正式称为“媵”。这些庶女有时是作为本国嫡女的陪嫁,有时则被送往其他同姓国家的贵族家庭,充当陪嫁之用。

秦惠文王的初始配偶源自魏国,她诞下了继位的秦武王,然而这位王后却不幸离世。随后秦惠文王迎娶了楚国的女子为后,据信芈月便是在这次联姻中作为陪嫁人员来到秦国。按照秦国规矩,帝后的合法妻子称为王后,位阶较高的妾室称为夫人,再往下则分设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不同等级。芈月早年在楚国的具体状况我们无从得知,这给了创作者极大的创作空间,不过她作为屈原门生、与春申君黄歇相恋等情节显得牵强附会,网上已有识之士指出其缺乏依据,此处不再详谈,她首次在正史中登场时,已身处秦国,被称为“芈八子”,表明其地位并不显赫,据此推断,她在楚国期间,父亲对其也未必看重,即便出身王族世家,又有什么用呢?照样还得给别人做姬妾。

史书上第一次出现的“太后”

古代的芈月是否容貌出众,已无文献可考,无从查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绝非相貌平平之辈,毕竟她为秦惠文王诞育了三位皇子,分别是嬴稷(别名嬴则)、嬴市以及嬴悝。

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登上王位。这位武王年纪轻轻,体格强健,崇尚武力,常与力士们嬉戏,是史料中较早记录的力士。一次他参与举鼎活动,未能成功举起,反而被鼎砸伤了腿。伤口感染后不幸去世,终年二十四岁,且没有子嗣。因此,他的弟弟们开始争夺王位。在此期间,宣太后芈月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开始参与国家事务。她有两位关键助手,一位是她的同母异父兄弟魏冉,另一位是她的同母兄弟芈戎。魏冉能力出众,文治武功兼备,在秦国长期服务,贡献颇丰,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在他的积极运作下,当时滞留在燕国作人质的嬴稷得以平安返回,并被确立为王,即秦昭襄王。他的母亲芈八子则被尊为太后,封号宣太后。经过专家研究,中国历史文献中首次记载了“太后”这一称谓。当时,魏冉被授予将军职务,负责守卫咸阳。

嬴稷登基时年纪尚轻,年仅十九岁,尚无法完全掌控政权。庶长公子壮伙同众多反对者,掀起了“季君之乱”,但已被手握军权的魏冉率军镇压,叛乱分子大多被处决,就连秦惠文王的王后也未能善终,秦武王的王后则被迫返回魏国婆家。昭襄王嬴稷虽然稳固了王位,但在他掌权的头四十年里,始终受制于母亲的庇护。秦国经历商鞅改革,在孝公、惠文王、武王三朝励精图治,实力逐步增强,宣太后与昭襄王这对母子掌权时,更积极对外用兵,军事实力大显,接连战胜东方六国军队,稳固了霸主地位,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已经明显加快。昭襄王去世三十载后,他的曾孙嬴政便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

外交场合大讲“荤段子”

嬴稷担任秦王职务共五十六年,宣太后则持续直接介入国家事务,历时四十余年。她诸多决策展现出高瞻远瞩的才能,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战国策·韩策二》所记述的那场与韩国外交官的交锋。

楚国某次围困韩国要地雍氏,持续五个月之久。韩国屡次派遣使者向秦国请求帮助,然而秦军始终滞留在崤山之外,未曾发兵前来支援。

秦国的这种立场,或许与其太后出身楚国有关。韩国心急如焚,再度派遣尚靳前往秦国,以唇齿相依的比喻说服秦国火速出兵相助。宣太后认为,众多韩国使者中,唯有尚靳的话颇具见地。她随即召见尚靳,并告知他,当年侍奉先王时,先王曾将身体重量压在自己腿上,她觉得难以承受这种负担。他整个身子覆在我身上,我却不觉得沉重,这是为何呢?因为这样对我有益,让我感到安逸。秦国打算援助韩国,倘若兵力不够,粮草匮乏,就无法救助韩。要化解韩国的危局,必须耗费大量钱财,但这对我与秦国并无益处。尚靳未曾料到会听到这番高见,被惊得目瞪口呆,最终只能空手而归。

宣太后当着外国男使臣的面,毫不避讳地讲述色情笑话,把男女间的亲密之事当作军事外交要务来类比,甚至把已故先王的形象也生动地描绘了一番,实在是骇人听闻的行为,这种做法或许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也许在世界历史上也属罕见。她能想出如此生动形象的比喻,应该与她头脑中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关。今日英语课学到一个谚语:言语即人本真。的确,宣太后是个欲望旺盛的女子,心里常想此类念头,并且她从不掩饰这方面的欲望。

为了亲儿子 干掉老情人

秦国西部存在一个势力强大的少数民族,名为义渠,双方时常交战。秦昭襄王登基之际,义渠王前来进贡,宣太后当时约莫三十岁,身为刚丧夫不久的年轻女子,却与义渠王暗通款曲,并育有两个儿子。义渠王在秦国都城逗留的时间相当长。部分史学家揣测宣太后此举是为了用自身魅力收买义渠,但这种观点缺乏说服力。那时秦国实力不断增长,与义渠的战事中逐渐占据上风,即便想要缓和关系,只需将一位公主嫁给义渠首领即可,完全没有必要牺牲太后,以致先王和整个国家都承受耻辱。因此,宣太后和义渠首领之间,应当是以欲望为主导的情感联系,尽管这种联系确实能收买义渠。

然而,三十余年光阴荏苒,这对昔日的爱侣都已白发苍苍,宣太后却策划了一桩残忍的行径。她与儿子昭襄王密谋,设局将义渠王诱骗至秦国境内。义渠王接到宣太后的邀请,往昔二人情意缱绻的甜蜜回忆涌上心头,仿佛听到佳人呼唤"听说美人召唤我,我将驾车与你同往",便兴高采烈地赴约,岂料在甘泉宫遭遇斩首之祸。秦军暗中调遣至边陲,趁势发难,迅速摧毁了义渠政权,于其原辖区域划分出陇西、北地、上郡三个行政单位。自此,秦朝西部疆域消除了潜在威胁,得以专心致志地向东拓展,与六雄展开对抗。

芈月的班底如何失势?

魏冉作为秦国国相,先后四次任职,并被赐予穰侯的爵位。芈戎则被授予华阳君的封号,后来又改封为新城君。宣太后还与秦惠文王的另外两个儿子,公子市获得泾阳君的称号,公子悝得到高陵君的爵位。这四位权臣在秦国的影响力非常巨大,生活极其奢靡,行事骄横,因此被称为“四贵”。此外,芈月家族中的楚国亲戚向寿,自幼与秦昭襄王关系密切,两人情谊深厚。昭襄王登基之后,向寿也受到重用,担任秦国将领,还曾官至丞相职位。这些人构成了宣太后的主要班底成员。当然,宣太后最为倚重的是她那位听话的儿子昭襄王。然而,四位权贵专横跋扈的行为持续已久,程度也过于严重,导致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魏国有个叫范雎的人到了秦国,凭借卓越的才干赢得了昭襄王的器重。时间一长,范雎觉得和昭襄王关系已经很深,就找机会对他说:如今太后把持朝政,四位权贵专横跋扈。整个国家从高官到低级官员,再算上大王身边的人,全都是相国魏冉的亲信。我私下里替您担忧,唯恐将来秦国的统治权,会旁落到不是您后代的人手里。昭襄王听完这话,吓得脸色都变了,连连点头说:你说的太对了。随后废黜了宣太后,将穰侯魏冉等四位权贵分别遣返回各自的封国,同时任命范雎担任宰相之职。

死前差点让小鲜肉陪葬

宣太后和魏冉这个集团从此完全垮台了,他们在秦国执政已经四十一载,年纪都已老迈。次年宣太后便去世了。她晚年有个男宠名叫魏丑夫,对她宠爱至极。临终前她指示道:"必须让魏丑夫陪葬。"这话让魏丑夫惊恐万分。庸芮这位大臣替魏丑夫奔走说情,他向宣太后进言:"太后觉得人死后意识还存在吗?"宣太后回应道确实不会再有其他要求了,庸芮进一步指出太后这般聪慧过人的人,明明清楚逝者离世后便不会再有感知,却为何甘愿让所爱之人白白陪葬于无知觉的亡者身旁,倘若死者真的有灵,那么先王对太后的怨恨早已深重,太后到了那边,恐怕连弥补过失的机会都没有,又怎会有闲暇与魏丑夫发展亲密关系呢”宣太后觉得庸芮言之有理,就放了魏丑夫一马,没让他殉葬。

简直就是武则天的预告片

宣太后芈月的一生,恰似九百年后武则天的前奏。这两位女性有许多共同之处,她们并非出身显赫,刚进宫时地位也不高,却因能诞下皇子,最终成为太后,手握重权;她们都展现出卓越的执政才能,精通治国之道;她们心肠狠毒,关键时刻毫不留情;她们性欲强烈,热衷于寻找男宠,并将这一喜好持续到晚年;她们晚年时,权柄被儿子夺走,命运相似。回想一下之前的那个例子,不管怎样,一点购买手机时搭赠的话费,慢慢变得越来越多,最终竟然能购得一个庞大的企业,这确实值得称道,是个鼓舞人心的故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