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骗人的吧我不是天才吗’?这个梗究竟有啥特别含义?

2025-10-04 -

“这不过是个自嘲的网络流行语,经常被用来表现实际状况和期望值之间的落差,以此增添幽默气氛。”

这种说法的关键是首段“岂非在欺瞒”与尾段“我岂非是天才”的对照——先前十足的“天才”自信陡然转为对现实的“欺瞒”质疑,这种落差极富怪诞的戏剧效果。

1.

目前尚未有公开资料能清晰说明这个网络段子的最初来源,不过参照其他网络热词的扩散模式,几种情形较为常见

动漫或游戏中的场景,可以借鉴某个动漫角色的著名台词,特别是当角色展现出令人惊喜的反差特质时,也可以取材于游戏里角色遭遇困境时的隐藏语音提示。

短视频制作:部分幽默创作者或许会在遭遇挫败时配合夸张神态使用该话语,以此塑造独特的“反败为胜”形象;

直播时主播与观众交流:当电子竞技主播出现失误时,为了缓和现场气氛会自嘲几句,这些话后来被观众们广泛使用,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懂的流行语。

2.

这句话通常出现在以下情境中:

学业表现不佳导致反败为胜尝试失败:例如考前声称必定取得优异成绩,然而最终分数不尽如人意,公布分数时留言表示难以置信自己并非天资聪颖。

翻车场面十分明显:那些自诩高手的人,却总是一次次失败,掉下去就死掉,当队友提出疑问时,他们就用这种话来掩饰自己的无能。

烹饪失误时,比如食物变得焦黑,或者组装家具时屡屡碰壁,可以用这个方法拍摄短视频,从而营造幽默氛围。

3.

这种“先许诺后落空”的表达在网络交流中十分常见,比如“太离谱了!”(出自《十万个冷笑话》)、“我那么重要一个XXX啊?”都属于借助夸张手法排解现实困境的沟通手段,既减轻了挫折感,又借助集体调侃产生共鸣——毕竟每个人都曾有过自以为是却遭遇现实打击的经历。

再遇到这句话,可以发个哭笑表情回应——毕竟敢于自嘲的所谓天才,或许真藏着几分机灵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