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究竟有多强大?从古代少数民族演变一探究竟
各位好,我是賨人客,非常荣幸向大家介绍这篇文章。今天咱们要探讨的是中国古代周边少数民族的变迁历程,了解这些民族的演变过程,你才能真正认识到中国的强大程度。
首先申明:此文只针对历史,不代表对今天的任何看法。
结合地图来看最直观,笔侠逐一给大家解释。
第一张,周朝时期,北方出现了匈奴和东胡两个游牧民族。
周代燕国与晋国相邻,因而史书中常有二者抵御胡人的记述,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齐桓公奉承周天子,抵御外敌,率领众多诸侯邦国支援燕国,一同征讨山戎部落。
晋国解体之际,位于最北方的赵国肩负起抵御匈奴和东胡的职责,其后,具有卓越才能的赵武灵王借鉴了胡人的战术,组建了一支在战国时期横扫各国的劲旅——赵边骑。
秦朝时期,匈奴与东胡原本实力相当,但冒顿成为匈奴王之后,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剧变,呈现出明显的优劣之势。因此,在此期间,中原王朝的主要外部威胁主要来自匈奴。
然而,这对匈奴而言并非吉兆,任何胆敢向中原政权挑战的势力,最终都将招致严厉打击,相较之下,那些较为孱弱的部族反而获得了发展的契机。
西汉东汉期间,中原对匈奴发动了规模宏大的进攻,匈奴力量逐渐衰落,最终被大汉分裂成南部和北部两个部分,与此同时,东胡族中的鲜卑和乌桓逐渐进入历史视野。
匈奴衰落之后,乌桓与鲜卑果然变得强大,与中原相邻的乌桓更是紧跟汉朝步伐,慢慢向南方迁移,在汉朝末年和三国时期还曾一度左右局势。
乌桓的主要对手是公孙瓒,袁绍借助乌桓的力量从两侧攻击公孙瓒,乌桓因此成为袁绍的盟邦;袁绍战败后,乌桓也遭遇不幸,被曹操打败,从此走向衰败。
此刻,隐匿于乌桓背后的鲜卑民族逐渐崭露头角,他们不仅继承了乌桓原有的疆域,还趁机打击了衰弱的匈奴,最终将其吞并,鲜卑由此崛起为北方的统治者,也转变成了中原地区需要面对的强大对手。
此后,鲜卑和中原王朝进入了长期的对峙局面,就是两晋南北朝。
然而,这样带来的后果是:鲜卑身后的奴隶柔然的崛起。
鲜卑与中原在战场上激烈交锋,柔然作为鲜卑的奴仆,却在暗地里逐步壮大,他们复制了鲜卑崛起时的轨迹。
柔然未能等到鲜卑覆灭的那一天,反而被新兴的突厥人取而代之,这实在是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局面,倘若不是如此,中国北方未来兴起的将不会是势力强大的突厥,而是柔然。
鲜卑与中原的冲突结果,与早先的预料相符,一部分鲜卑人归入了中原帝国,另一部分则返回了故乡,转而成为室韦族。突厥,则取而代之,成为了北方地区的统治者。
突厥民族勇猛,然而他们碰到了更为强大的唐朝,唐朝采取分而治之与武力镇压相结合的策略,成功将他们分解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导致他们从此陷入内部纷争;
那些回归故土的鲜卑室韦,以及更早、更偏远的鲜卑族群——靺鞨,正在东北区域逐渐兴盛起来。
大唐意图压制突厥势力,因而扶持突厥的盟友回鹘,促使回鹘消灭了突厥,回鹘由此转变为大唐的从属势力。
然而本人终究是本人,无法超越前辈,不断壮大的回鹘令大唐感到忧虑。因此,在大唐的严密注视下,位于室韦南部的那个一直鲜卑族群——契丹,在承受重重苦难和磨练之后,终于把回鹘驱逐到了天山南北,自己转而成为北方的统治者,创立了钢铁之邦——辽。
就像他们的先辈一样,契丹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契丹这次选择与中原王朝和睦相处,意图避免历史重演,但未能持久,反而受到邻近两个部族接二连三的侵扰。
首先是女真,也就是先前所说的靺鞨,他们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消灭了契丹,接着又与宋朝直接交战。
这又让蒙古获得了发展良机,作为契丹的又一附属部族。在金朝与宋朝的激烈冲突期间,蒙古得以暗中发展壮大,他们即将开启一个崭新的历史纪元。
蒙古不仅将视线投向中原,他们还盯上了历史上连接东西方的最大贸易路线——丝绸之路,这条路线将为蒙古打造世界传奇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这也是蒙古人选择向西发起远征的缘由。
蒙古族凭借武力与鞭策,攻占了这条财富之路,过程中充满了残酷的杀戮,之后,他们开始扩张疆域。
蒙古与宋的冲突里,中原王朝最终崩塌了。不过,坍塌的仅是外在形态,内在本质依然留存。于蒙古的统治岁月中,中原民族从未丧失自身的心智与传统,他们持续着思索和反省,盼望实现从低谷到高峰的跨越。
火器出现之后,蒙古骑兵不再被神化,中原人终于完全扭转局势,把蒙古人驱逐到他们的原住地。不过,当时的明朝对于邻近的强大国家已经力不从心,朱元璋制定了15个不征之国的祖制,这也形成了明朝内向的风格,唯独,在对抗蒙古问题上毫不退让。
在明军的干预下,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与明朝相邻的鞑靼最为衰败,该部曾是蒙古贵族的直系,却因明军的打击而衰落,最终陷入持续的分裂和内斗。
而他们身后的女真人再度兴盛,最终兼并了鞑靼与瓦剌,连大明也难以抵挡,中原帝国再次经历劫难。
女真人见识到中原人的强大,想要铲除中原人的根本,就是我们的信仰和文化,以便完全降服我们。然而,经过数千年的积累,这并非易事。
女真人最终未能摧毁中原文化,反而自身受到严重冲击,中原王朝即将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一点无需赘述。
因此,只要根基尚存,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就绝不会消亡,这一点务必铭记在心。
好了,这是笔侠今天的分享,就聊到这里吧。
咱们下次继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