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洛阳话:‘你毛捣谁哩’,独特方言韵味十足?
那个学生从许昌来到洛阳,在交谈中忽然询问我:“你们提及的毛捣究竟为何意?”我感到十分意外,于是上网查询,发现关于“毛捣”的释义下,全部都是我们洛阳的相关信息。
那个从许昌到洛阳的学生,跟我闲谈时忽然询问:“你们口中提及的毛捣究竟为何意?”我同样感到意外,于是上网查寻,发现关于“毛捣”的条目下,尽是咱们洛阳的相关信息。去年曾出现过《洛阳“口技高手”当场“毛捣”郭德纲》的新闻,前些日子《洛阳时报》又刊登了《倘若你未曾发笑便是我正在“毛捣”》的报道,由此可见,毛捣确实是咱们洛阳人惯用的表达方式。
戏谑就是说笑、戏弄、调侃,就是取悦你,有时也包含欺骗成分,但这种欺骗并无恶意,完全是为了取乐。但取乐有分寸,戏谑不能随意使用,能够算作戏谑的,必须具备相当的诙谐性才行。闲来逗弄稚童,不能称为戏谑;没事时说风凉话,言语不分轻重,也不能算作戏谑。
毛捣注重实际作用,这种作用通常无关紧要,且充满诙谐幽默。例如,在愚人节戏弄他人,假装认真欺骗朋友,使众人发笑;又比如针对某人进行调侃,目的只是为了取乐,这才是真正的毛捣。
毛捣算是一种巧妙的表达,也当是一种消遣的方式。擅长毛捣的人,一旦开口说话,总能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愉悦,气氛融洽;而不懂得毛捣的人,一旦开口说话,轻则引起他人的不快,重则导致双方关系破裂,倘若对方反问一句:“你是在戏弄谁吗?”结果往往是不欢而散。所以说,毛捣这种行为,确实需要掌握其中的技巧和把握适当的尺度。
有一种颇为奇特的现象:一些含有负面含义的词汇,在特定人群之间或特定情境下使用,反而能够传递深厚的亲密感。例如不少洛阳居民用“亡命儿汤”“憨态兮兮”来称呼关系最密切的人,尽管这些词汇本身并不具备褒义,所流露出的却是极为真挚的情感,有时甚至比直接说“心上人”更能让对方感到心领神会。
这种现象其实很容易明白。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陌生人或者关系疏远的人才会讲究礼节,所谓和熟人就不必拘泥于礼数。也许,只有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我们才会卸下伪装、不再顾忌身份,才会这样无拘无束地开玩笑,互相调侃,享受轻松自在的生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