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交流频繁,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
2011年元旦招待会上,部分知名高校的教职员工将接到新任校长的致辞,年底,教育领域出现了一批较为集中的职务调整。
12月23日到24日这期间,中山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的校长职位都发生了变动。紧接着在22日那天,教育部的三位新面孔公布了职务安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前任党委书记杜玉波被任命为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兼副部长,科技部的前一位副部长杜占元则成为教育部党组成员和副部长,而北京市教委的前负责人刘利民也担任了教育部党组成员和副部长的职务。
杜占元出任教育部副部长职务的第二天,他抵达重庆大学民主湖报告厅,参与该校的干部会议。会议中,大家得知北京大学前任常务副校长林建华,将接替李晓红,出任重庆大学校长一职。
据了解,林建华曾在北大学习多年,之后也在那里工作过很长时间。这次,重庆大学的校长职位,自1982年以来首次由非本校毕业生担任,而林建华,也是目前该校领导班子中唯一一位非本校毕业生。
这种在早些时候属于难得一见的“空降”,现在已变得不再稀奇。李晓红,那位在重庆大学历练多年的干部,离任重大校长之后立刻前往湖北,履新武汉大学校长的职位。
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存根表示,中央委派北大的林建华到重庆大学任职,体现了对重庆大学的关注,也彰显了中央对该市的扶持。预计新任校长能为重庆大学注入新气象、拓展新途径、激发新动力、促成新突破。希望全校师生能一如既往支持林建华校长的工作,如同之前支持李晓红校长那样,确保学校领导层顺利交替,各项工作平稳过渡。
李晓红最后一次以重庆大学校长的身份讲话时,谈到自己会永远珍视“重大情结”,说到动情处,声音几次哽咽,台下四百多位听众为他送上了持续不断的掌声。
第二天下午,李晓红就任武大校长,她谈到未来的工作计划,提到自己将深度融入学校,致力于热爱武大,推动武大发展,一心一意为武大师生服务,并将个人全部才智和精力奉献给武汉大学。
顾海良曾任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职务,于2001年调任武汉大学担任校长,现已结束校长任期,即将返回教育部,出任党组成员一职。
中组部干部三局的副局长赵凡宣读了相关决定,顾海良在武汉大学服务了九年,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学校的进步之中。他因为专注于工作,长时间承受压力,又缺乏家人的照料,身体状况因此恶化。组织出于对干部的关怀,决定安排他返回京城任职。
离开武大之际,顾海良表示,他人生中最珍贵的年华,是在武汉大学度过的,他将永远铭记珞珈山那段难忘岁月,永远怀念武汉大学的同事和朋友们。
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是三位新任校长里唯一没有从外部调入的。12月23日下午,他从副校长职位升任校长。53岁的许宁生是中山大学培养出来的教授,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1982年从中山大学毕业,1996年回到国内,2004年成为中大的副校长。
教育部新领导班子到位,加上武汉大学、重庆大学、中山大学校长的更换,一些大学里开始议论纷纷校长人选。教育圈内部人士透露,接下来还有几所高校的负责人可能要调整工作。
中山大学前校长黄达人因年事已高而离任了。据了解,他已经超过了担任校长的最高年龄,并且多次表达过希望退下来的想法。
离任的黄达士表示,尽管大学办学自主权等议题时常引发公众热议,但在当前体制中,国家为大学校长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校长们不仅能够而且理应积极作为,取得显著成效。
他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是进步,大学的实力在增强,这一点毋庸置疑。基于这样的认同,高校所渴求的是“既有理论又能实践的实干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