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司机驾驶乱象频发,究竟该拿什么拯救她们?
几天前,偶然刷到一条微博,内容是关于27日济南一位女司机误把油门当作刹车,引发一起造成一死五伤的重大交通事故,近期众多涉及女司机的负面事件接连发生,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认知,直接的结果是,我现在外出时,遇到女司机倒车或起步就会刻意避开,这让很多女司机感到非常为难,前几天,有位女司机在地下车库驾驶途锐,车上坐着一名幼儿,她感觉油门反应迟钝,松开手刹后,又猛踩了一脚,结果车辆撞上了停着的保时捷,幸运的是行驶速度不快,也没有发生翻车,车内的小孩和女司机都平安无事,从这位女司机的经济条件来看,我想她应该有能力赔偿保时捷车主的损失,毕竟对方也是途锐车主呢!最近最让人痛心的是,3月1日15时30分左右,一辆粤牌奔驰在深圳机场T3航站楼离港平台高架桥向出发大厅转弯处,撞向右侧护栏旁的行人,导致5人当场丧生,4人重伤送医后死亡(含司机杨某晰),这次事故的调查结果令人震惊,90后女司机以高达95%的超速行驶,横冲直撞在高架桥边观看飞机的人群,我们暂且不论行人站在高架路上观看飞机是否合规,单说女司机这一情况,她既无精神疾病史,事发前也没有任何心理问题,却径直撞向观看飞机的人们……而类似这样的女司机事故屡见不鲜,我也一直在想,女司机们,你们究竟发生了什么?
近些年,由于涉及女司机的各类离奇交通事故报道屡见不鲜,网上关于“务必保重身体,避开女性驾驶者”的笑话便层出不穷。女司机果真是危险的驾驶者吗?未必如此,湘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统计资料表明:一段时间内该城市男女性别驾驶员数量比例是四比一,承担同等或更高责任的事故里,女性驾驶员引发的比例不足百分之十,我无法核实这些信息的可靠性,即便确实如此,那么为何女性驾驶员总是“制造”许多离奇交通事故,依我看来,这与公众舆论的引导方向存在关联,众所周知,男性驾驶员也时常遭遇意外,多数情况仅限于超速追尾,车牌被遮挡等重大事件,很少见到踩油门变成刹车,倒车时方向错误,看错交通标识,前进档误挂倒档导致事故这类离奇状况,而此类离奇事件又会被媒体过度渲染,女性驾驶员自然就被贴上了马路凶手的标签
为何女性驾驶者常被戏称为危险驾驶者或饭后闲聊对象呢?驾驶技术确有不同,而且男女在体力强弱、肢体长短方面存在明显区别,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摆在眼前,那就是大家都是从驾驶培训班毕业的,作为初学者,技术水平又能相差多少呢?我认为这与日常驾驶时男女驾驶员的性格特点以及情绪管理能力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
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寻求帮助,特别是在驾驶过程中,许多女性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最先想到的是哭泣或者呼唤伴侣,这体现出她们对别人的依赖倾向,有人或许会对这个观点提出疑问,那么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那些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现出较强独立性的女性,通常很少遭遇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交通事故,这样的对比足以证明观点,越是有主见或者越能独立自主的女性,在驾驶时的表现以及处理紧急情况时会比那些非常依赖他人的女性更加沉着冷静,应对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其次是思维方式的差异,男性更倾向于逻辑思考,考虑问题更为周全,以驾驶行为为例,当遭遇突发状况,他们通常会选择迅速刹车配合方向盘急转,同时果断变道,目的是尽可能减少风险和损害!而我们的女司机朋友想法偏向直觉,也就是顺序性的思考模式,一旦遇到前方突发状况,最初表现是慌乱失措,不理会刹车,而是用手遮挡视线,更有极端情况,即便意识到该踩刹车,却不幸将油门当作刹车,又猛地踩下油门,那么结局通常不会理想。
中国女性有自身显著特点,比如会撒娇和不太讲道理,这并非歧视,而是客观情况,不少女性司机引发严重交通事故,竟是因为他人嫌弃其驾驶技术差,因而冲动行事,酿成无法弥补的灾难,事故发生后,部分女司机或趴在地上哭泣,或滞留在车内不离开,或编造各种借口吵闹,对于背景深厚的女司机而言,此类行为更为突出,在我们看来显得有些荒诞,但在她们看来却合情合理,东方女性素来以娇柔为内敛之美,但若在交通领域表现,便等同于违规行为
最后就是过于自信。我们开车时,经常遇到女司机随意变道,从不打转向灯,时不时突然减速,给后车带来很大不便和紧张情绪,而她们却满不在乎,觉得自己的做法天经地义!如果你敢在路上指出她们不对,后果请参照前面几条!
当前形势下,女司机遇到的问题,我们确实难以提供有效帮助,只能希望大家自己多加小心,如果非要探讨应对之策,也只能说出一些常规建议:针对女司机事故频发的状况,最根本的途径是延长学习周期,同时提高考核标准。在那些交通管理先进的国家,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驾校学习,才能最终获得驾驶资格,多数人初次尝试都无法通过,因为评判标准非常严格。在中国,人口与车辆数量庞大,获取驾驶执照常常只需付出经济代价,因此初次驾驶者若非马路上的危险人物实属罕见。针对女性驾驶员心理上的不足,需要通过加强练习,持续评估驾驶技能来加以改善。对于国内女性驾驶者而言,关键在于提升训练频率,并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避免对他人的过度依赖。与此同时,在国外,许多地区已经推行了驾驶员后续教育机制。需要周期性地进行学习提升,同时要时常进行驾驶能力评估和身体精神状况检测。为了确保旅途平安,即使会带来一些不便,这些事情都应该逐步完成,不论司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同样具有必要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