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背后的故事,冯梦虫又藏着怎样的秘密?
梦的征兆
弗洛伊德讲过,梦是一种全然有效的心理现象,再者是一种遂愿,它能够被列入我们能够理解的苏醒时刻的心灵行动关联里,又是一种高度错综复杂的精神活动中。
阳光正毒刺伤眼视物疼,衙门全被强光猛袭弥漫木质焦味,似雨后湿软且带霉意之土,渐散掺有甘草与虫蚁残骸之奇味。
然而,阳光落到人身体上时引发产生出的气味,实属相当纯粹,并非类似那种经过糅合混杂在一起的复合味道,其所呈现的仅仅会是单一纯粹的,却又是散发着恶臭的味道。
洛子在公堂正襟危坐,审阅公文,突然堂下有人放了个响屁。
洛子察觉到有声音响动,眉头皱了起来,大声严厉喝道:“是何种声响?把它拿给我来!”。
衙役禀报说:“县令大老爷,这是拿不住的。”
洛子气得暴跳如雷,大声喝道:“我身为老爷,还有什么东西是掌控不了的?去,赶紧去,必须去,一定要给我把它拿来!”。
衙役被逼无奈,只能去往厕所取来一包粪便,对着洛子讲道:“主犯逃脱,现把家属置于此处!”。
洛子试图集中目光仔细去看,然而却体会到一种难以言状的眩晕之感,仅仅是觉得有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扑面而来,这股恶臭冲击驱散了那满堂所散发的光明,在刹那间周围变得一片漆黑。
洛子突然间醒转,竟然原来是一场黄粱美梦呐!当下已然是深夜时分,然而洛子却因为那个梦境而辗转难以入眠,起身披上了一件衣裳后,迈着悠闲的步伐漫步起来。望着皎洁的月亮高悬于天空,众多星星闪耀着璀璨光芒,仿佛如同在浩瀚无边的汪洋大海之中,层层叠叠地激起了无数散发着闪闪光亮的浪花一般 。
洛子的心,被这夜晚带去的清凉之意给牵动了,此清凉之意与那有着燥热之感的梦境,巧妙地相融在了一块儿。洛子沉思了很长时间后发出感叹,觉得必定是上天进行了感召,于是便立下了宏大的志向,那便是要去做官!
第一章 曲线救国
崔柏提出疑问:“临时产生当官员的想法,就直接去参加考试,这样做是不是太过于冒昧不自谦,而且现在开始是不是已经太晚了呢?”洛子给出回应:“当感觉时间上已经太靠后了,而实际上恰恰是最靠前的时候。”。
1、讨口彩
打定了做官的主意,洛子便毫不迟疑的带着仆人崔柏赴京赶考。
雨后朦胧的清晨,洛子怀着理想,崔柏挑着行李,两人便上路了。
行进到途中的时候,突然之间有一阵阵的风刮过来,洛子头上戴的头巾被那风吹得掉落了,崔柏赶忙大声呼喊着:“帽子落到地上了!帽子落到地上了!”。
洛子赶忙制止住他,叮嘱说道:“往后要是有东西掉落下来了,只能够讲及地(第),不可以说落地,落地跟落第比较接近,意思是说我考不上,不吉祥,不吉祥呀。”。
崔柏点点头,说懂了。
紧接着,他把那行李紧紧地栓固在担子之上,诚挚地讲道:“现今哪怕是被吹到天空的极高之处,也不会挨着地面(第)了。”。
2、强制入伍
主仆二人上路几天之后,一天夜里被一伙兵士掳走。
原先,乌有国跟子虚国正开战着,乌有国欠缺兵源,前线局势紧张,于是每到夜晚便到处抓壮丁去入伍,洛子崔柏便是如此被强制征兵的。
去到部队半年时间,每日里不是投身于训练就是参与打仗之事。之后,队伍当中的十夫长不幸战死,领导随后组织众人展开投票选举,最终统计下来所有人都是仅仅1票,唯独洛子是2票(另外那1票是崔柏所投),如此一来洛子便顺利成功晋级成为了十夫长。从这时候开始、自此往后,洛子便每日都勤奋努力地加紧操练兵马 。
3、靶子神
洛子带领队伍行进到前线参与战斗,在即将面临失败局面之时,突然有神兵神将赶来给予援助,这样一来他们迅速扭转局势取得胜利 。
洛子满心感激,即刻卧倒磕头言道:“冒昧询问,前来助力的是哪路神仙?”。
神仙说:“我是靶子神。”
洛子千恩万谢,说:“小将有何德何能,麻烦尊神上阵搭救?”
靶子神回答道:“是有的!幸亏平日你于教场之上练射箭,始终没有一箭将我射伤过。”。
第二章 清官记
品德高尚、廉洁自律、公正公平的官员,在中国古代文化里是一个重要概念,叫做清官,“清官”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汉书·丙吉传》中,东汉时期的丙吉被称作“清官” 。
1、清官上任
因为打了胜仗,朝廷敕封洛子为皇唐郡胡州县县令。
带上崔柏去上任职事的是洛子,身为洛子贴心之人的乃是崔柏,崔柏理所应当地在洛子手下开展工作,担任相应职务。
刚一上任的时候,洛子对着靶子神发誓讲道:“感激上神给予的恩泽,让我实现了所愿。在这儿立下誓言要做个好官去造福百姓,绝对不会贪污收贿,倘若我左手收受钱财,那我左手就会溃烂;要是右手收受钱财,那我右手就会溃烂。”。
2、断案如神
没有内容。
3、清正廉洁
空空如也。
4、终章
清官记完结。
第三章 宦海泛舟
平常记得溪边亭台在黄昏时分,陶醉沉迷以至于不知回返的路途。兴致完了傍晚划着小船回去,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塘的深处。拼命地划呀,拼命地划呀,惊起了满滩的水鸟。
第一篇 菜农养成记
存在一个农夫,他栽种茄子却种不活,于是向老菜农去求教栽种的方法。老菜农讲:“这并非难事,只要给每一棵茄苗下面埋下一文钱它就能够存活。”农夫询问这是为什么,菜农回应说:“有钱的就会生长,没有钱的就会死去。”。
1、烂盘子
洛子到任没多久,就碰上有人带着大笔钱财前来行贿,他心里想着收下,可又担忧违背了先前许下的誓言。
就在他处于左右为难的情形之时,忽然之间灵光闪现冒了出来:我拿了一个空的盘子过来,让那个人去把银子放置在里面,然后叫人把它捧进去。回想当初发誓所涉及的是钱,而如今却是银子;而且自己又并没有动手去做,就算盘子烂掉了也仅仅只是烂个盘子而已,和自己依旧是完全没有关联的!
这么一想,他就心安理得地把钱收了下来。
2、难搞
收了点银子后,洛子也是心有疑惑。
便问属下师爷:“这官应该怎么做才做得好?”
师爷说:“第一年要清。”
“第二年呢?”
“第二年要半清。”
“第三年呢?”
“第三年便浑。”
洛子听闻之后,发出了叹气之声,说道:“哎呀!如此这般去做,这可会让我怎样才能够熬至第三年呀!”。
(当初的豪言壮志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县里存在一块供农户耕种的地,洛子瞅准机会,进行明码标价,以一两银子一亩地的价位表示,然而苦于农户们经济极度贫困,没有谁能够拿出钱来,于是洛子再次调整标价,要求每亩地索要一只鸡 。
3、不可失节
头一天,张三携带一只鹅前去寻觅洛子,期冀能获取一处优质地段。只因受贿阅历匮乏,略显冒昧,洛子陷入两难之境,言道:“我收下了你的鹅,却无物供其食用,它岂不是会被饿死?倘若不收,又会有失礼数,这该如何是好?”。
张三赶忙说道,“恳请老爷把它收下,您老人家不是时常讲‘死了没饭吃这事儿算小,失去气节可就太严重了’吧?”。
洛子听闻之后,发出了哈哈大笑之声,说道,“没错没错没错,身为老爷的我,有着高尚的风格和坚贞的气节,宁愿忍受饥饿而死,也坚决不会丧失气节啊。”。
话讲出后便将手伸出去拿鹅,刚刚快要拿到手又小心翼翼地把手给缩回来了,急忙呼喊崔柏,喊道“拿个盘子来!”。
4、与鸡有关
次日,洛子与崔柏于大街之上先是四处闲逛,恰好遇上李四,目睹李四将鸡藏于身后,跟着洛子便轻咳一声言道:“田土不于李四种。”。
李四着急了,赶忙把鸡献出来,洛子又咳嗽了一声说道:“不把鸡给李四还能给其他人啊!”。
李四感到纳闷,不理解洛子所表达的意思,带着好奇的神情进行发问:“大老爷,您最开始的时候表示不给我种,然而随后又声称给我种,这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缘由呢?”。
洛子笑了起来,脸上洋溢着笑意 ,说道:“哈哈,最开始是毫无根据凭空乱说的言论 ,到后来是看准时机采取行动呀 ,哈哈哈 。”。
崔柏,拿个盘子来!
第二篇 尚文
洛子凭借战功获得封赏从而得以担任县令,然而其在文学方面有着深深的造诣,并且朝着大儒先贤,抱以十分虔诚敬仰的态度。
1、亲爹来了
某次进行坐堂审案之时,书吏把名单呈递上来,那份名单之上所写的是原告,是被告,还有证人这三人 。
对于洛子用笔点取原告郁工耒一事,其口中念出“都上来”这句话,最终呈现出的结果是,三个人一同走上前。
洛子大怒,说:“为什么全都上来?”
那个书吏,在旁边,有所顾虑,不敢,直接,表明,他,是,错的,没办法,只能,这般,说道:“这原告的姓名,存在,另外一种,念法,称作,郁工耒,并非,都上来。”。
洛子又点了被告齐卞丢,读道:“齐下去。”
结果三人又一齐下去,洛子好不生气。
书吏压低声音,向大人禀告,称被告名字存在一种念法,是齐卞丢,并非齐下去 。
洛子说:“原来如此!你说说看,证人的名字该念什么?
书吏回道:“叫新釜。”
洛子听了高兴起来:“好险啊,我差点儿把他叫成亲爹了。”
2、再出恭
县里的儒学殿有位先生,把一个农夫扭送到县衙去告状,这事因农夫在儒学殿门前拉了一泡屎而起,这位先生要求县衙进行森严处置。
洛子审问农夫道:“你为什么亵渎圣人?"
那个农夫,带着怯生生的神情,这样回答道,小人进入城里,每日都会从儒学殿的门前经过,没想到今日腹痛难受到了极点,根本来不及去往别的地方,于是就在门口解了一回大手,并不是有意要去亵渎圣人的。
洛子问道:“你是愿打,还是愿罚?”
农夫害怕挨打,说道:"小人愿罚。”
洛子说:“罚你交一两五钱银子。”
农夫,从怀中摸出,一锭银子,约有三两,对洛子说道,待小人拿去,裁下一半,再来交给老爷。
洛子讲道:“递过来,我瞧瞧!”用盘子接过银子瞅了瞅,是一锭挺好的纹银,就态度温和地对农夫讲道:“这锭银子不用切开了,老爷我允许你明天再到儒学殿门前解一回大手!”。
第三篇 卧龙凤雏
有卧龙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凤雏。
1、下公文
崔柏身为洛子颇为得力的干将,同时还是智囊团里的一员,他头脑机灵超过常人,具备的能力十分出众,所以洛子常常交付给他重要的任务,。
有一回,县衙需下达紧急公文,担心送得晚了会耽搁事情,洛子于是指派崔柏前去,并且给配备了一匹快马。
崔柏接到了公文之后,赶着那匹马就开始走了,旁边有人看见了就问他说:“这么紧急的事情呀,你为何不骑马呢?”。
崔柏理直气壮,回应道:“你实在愚笨!以六只脚行进,难道不比以四只脚行进速度更快吗?”。
2、今天又来了
有一次太守来访。崔柏立刻进去通报:“太老官人来了!”
洛子见他满嘴村话,十分生气,叫人打了他十大板。
第二天,太守又来了。
崔柏心里这样想,昨天把他称作太老官人,觉得恐怕那称呼是低了些,因此自己挨了打,今天呢,自己就采用最高的称呼好了。
于是通报:“太公祖来了!"
结果又挨了十大板。
第三天,太守又来了。
崔柏处于不知该如何去做的状况之中,随后进行通报道,前天到达的那个,昨天到达的那个,今天又来到这里了呢!
崔柏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到底错哪了呢。
3、我不见了
县衙有着要去解送一个犯了罪的和尚到府城去的任务,这件事情关关重大,洛子正是基于此便派遣崔柏趱往前去 。
要出发之前,崔柏心里担心自己会遗漏掉什么,于是就仔细详细地加以清点,清点完之后,自己又编撰形成了两句话:“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随后,他一边走着路一边嘴里背诵着这两句 。
在这天傍晚时分,他们去到一家客栈投宿。那和尚晓得崔柏有些木讷,于是在吃晚饭之际,他凭借花言巧语,借助酒力将崔柏灌醉,接着剃掉了他的头发,随后又把枷套进他的脖子里,之后便偷偷溜走了。
却说崔柏酒醒后,说道:“先让我查查看,包裹、雨伞,有。”
接着摸了摸脖子上的枷说:“枷,有。文书,有。”
突然,他失声尖叫起来:“哎呀,不好,和尚不见了!”
何处去了那和尚呢,他伸手触摸自身的光头,转而由悲变喜地讲道了:好了哦!和尚仍在这儿呀!那么,我又于何处去了呢?
4、法演门楣
一幅风光难以画就,洞房之中欢快抒发我的情,频繁呼唤小玉本没什么事,只是想让情郎能认出我的声音。
一日,洛子于饭馆之内,跟同僚一同进食小点,崔柏端来一碗面茶,洛子食用了,崔柏也想尝,却担心洛子不会给钱,于是当着其他老爷的面讨要赏赐。
洛子很不好意思,勉强给了他十二文钱。
吃完饭后坐车回家。
崔柏骑着马,行进于前方,洛子待在车上,大声叱骂道,“好一个混账的家伙呀!你又并非是属于我的长辈,缘何骑马漫步在前方地段呢?”。
崔柏急忙停下马,走到车的旁边,洛子在车上再次大声斥责说:“你并非与我同辈分之人,为何要和我并肩行驶?”。
崔柏赶忙又勒住马,跟在了车的后面,洛子又骂道,你处在车的后方,扬起了尘土,弄了满满一车,实在是可恶到了极点!
崔柏下马请示道:“老爷到底叫小的怎么骑?”
洛子讲道,你怎样去骑我是不会过问的,你唯有将那十二文的面茶钱交付于我,至于你选择怎样去骑,那都随你 。
第四篇(终篇) 有天没日的地方是怎样练成的
天气热得厉害,有个当官的想要寻觅避暑的所在。同事们都七嘴八舌地讨论。有人讲:“某座山景致雅致。”有人讲:“某间寺院静谧安闲。”一位老者上前说道:“山上跟寺院虽不错,可都比不上这大堂里凉爽。”官员发问:“依据什么这样讲?”老人回应道:“别的地方总会见到太阳,单单此处,有天空却没阳光!”。
1、巧断官司
做生意的徐槐与祁柳是好友,他们一同到外地去,生意做成之后,徐槐却生出了歹恶之心,将祁枪杀了,随后强占了祁柳的钱财,据为自己所用 。
去到故乡,徐槐告知祁柳的老婆,讲她的丈夫踏上路途期间于不幸中因病害离世了,祁柳的妻子当作真实情况来相信了, 。
后来,徐槐又设法把祁柳的妻子娶了过来。
谁能料到,徐槐怎么也想不到,那祁柳当时仅仅是被揍得昏死过去,并非丢了性命。祁柳获救之后,经过一段日子的调养,居然也回到家中来了。
得到事实的真相以后,祁柳处于一种极为愤怒的状态,随后写了一份状纸,将其递交给官府,指控徐槐,徐槐存在着谋取钱财进而杀害他人性命的行为,另外,徐槐还强行迎娶了祁柳自己的妻子 。
未曾想到,洛子接过状纸,看过之后心中有底,连审都没审,便将祁柳判定为诬告之人,还极为用力地揍了他一顿。
祁柳不服。
洛子问:“既然你说徐槐把你打死,你不是还活着吗?"
又说道:“徐槐分明毫无疑问是通过明媒正娶的方式成婚的,可为什么你会讲人家是强行迎娶呢?你这般存有故意去诬告他人的不良心思,不惩处你就连天理都会觉得难以容忍的!”。
洛子这样断案,一时传为笑话。
2、他更有礼
一天,崔柏拘来原告萧杨与被告庞松进行审讯。
萧杨赠送给洛子五十两金子,庞松知道后,便加倍贿赂。
等到审讯时,洛子不分青红皂白,抽签便打萧杨。
萧杨伸出五个手指打手势说:''我是有理的。''
洛子也伸出五指说:''奴才,你虽然有理'',
接着又把手一翻说,''他比你更有理哩!''
第五篇(番外篇) 糊涂虫
有一个患上青盲眼病症的人,被卷入到官司当中,官员讲,“你的一对眼睛,清楚明白,呈现出青白色,为何要装作看不见,假充成瞎子呢?”那个人回应说,“你去看,认定我是清白的,然而我去看,却发现你实在是糊涂得一塌糊涂!”。
因洛子断案不明,百姓怨声载道,都叫他“糊涂虫”,
还作诗讽刺他:“黑漆皮灯笼,半天萤火虫。
粉墙画白虎,青纸写乌龙。
茄子敲泥磐,冬瓜撞木钟。
天昏与地暗,哪管是非公!”
后来有人把诗还贴到墙上,老百姓都看到了。
洛子瞧见墙上所贴之诗,极为愤怒,遂将崔柏唤来,斥责道:“全城百姓皆言要捉拿‘糊涂虫’,你为何不付诸行动呢?限定你三日之内,捕获三个‘糊涂虫’,缺一个便即刻将你打死。”。
于是就发了签子,让他速速捉拿。
崔柏从里面拿出了签子,伸手挠了挠自己那颗光溜溜的脑袋,开口说道:“这个人实在是个糊涂的官员,竟然发这样的签子,这可叫我如何去做呢?”。
可是老爷所差遣下来的差事,即便不想去办那也是必须得去办的!他走出了城,瞧见有一个人,头上顶着包袱,骑跨在马上,那模样显得十分怪异,于是便将其拦住,开口询问道:“为何不把那个包袱放置在马的后面呢?”。
那人回答说:“怕马背得太沉了,顶在头上,可节省马力。”
崔柏闻言大喜,说:“这人可算是个糊涂虫了,带他去洛子。”
接着,崔柏抵达城门,瞧见一人手中握着竹竿,将其竖着拿,城门高度不够,把竹竿横着拿,城门宽度不足,此人来回踱步许久,始终无法进入城门。
崔柏讲道,“这同样是糊涂之人,将其也一块儿带过去。并且还缺一个,没地方能够找到,暂且先把这两个带回去,老爷给予宽限几日之后再去寻觅。”。
于是就将两人带到大堂。
洛子问对着骑马之人说道,“你头顶着包袱,想着节省马力,这般糊涂到了极点,也算是个特别的存在了。” 。
又对着那个拿着竹竿的人说道,你拿着竹竿要进城,要是竖着进去,城墙实在太矮了,要是横着进去,竹竿又实在太长了,你为何不借一把锯子,把竹竿锯成两半呢,如此这般,不早就能够进城了吗 ?
崔柏一听这话,忙跪下禀告说:“第三个糊涂虫已经找到了!”
洛子问道:“在哪?”
崔柏回应讲,“这会儿尚无法去捉,待下任老爷抵达之后,小的便会去将其捕获。”。
结尾:
清代剧作家黄图珌所著的《看山阁闲笔》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地存在一位县令,这位县令于公堂之前,悬挂起一幅用以自表廉洁之志的对联。其中上联为:“得一文,天诛地灭。”而下联是:“听一情,男盗女娼。”其表达的意思是,自己决不会受贿哪怕一文钱,同样,也绝不在徇情方面开一次口子。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行贿之人数量很多,面对这些行贿者,他没有一个不予以收受的,有权势的人前来为他人说情,他也必定会去循私。有人对此进行责备,说道:“你的行为和堂联所志分明相去甚远啊。”这位县令却回答道:“我的志向并未丧失,我收取的并非仅仅一文钱,所听闻的也并非只是一次情啊!”。
用来形容洛子再适合不过了。
后记:
洛子回顾自身历经的官宦生涯,心里总感觉自己似乎领悟到了某些道理,然而却好似有鱼刺卡住喉咙一般,话到嘴边却不知该如何表述,最终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郑重表明:这一篇当中的笑话,有好多都是引自从古典文学里面的,唯一的目的仅仅是给各位看官在茶余饭后稍微增添一些笑料罢了,不存在任何不良引导的情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