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表情是友好还是呵呵?网络表情将成呈堂证供,专家律师深度解析
3月4日极目新闻讯(记者赵德龙),近些年来,因智能手机得以普及,在网上进行交流已经越发成为人们生活里的一部分,微信有着数量众多的各年龄层次用户群体,其构设的表情,于交流进程当中,常常能够达成“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样的效果 。
然而,针对同一个网络表情而言,由于人存在差异,并且语境也有所不同,所以当发送给对方之后,就会出现“各有理解”的情况。最为典型的就是“微笑”表情,长辈觉得这表示友好,而年轻人大多认为它带有“嘲讽”的意思。
2020年,广东有一名学生,在微信群当中发送了两个“敲打”表情,老师觉得这个表情是不礼貌的,于是责令该学生去写检讨,这一情况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不得不承认,源于虚拟天地的表情符号,正慢慢渗入我们现实生活,并且还现身于多地法院判决书等司法文书之中,进而成了“呈堂证供”的一部分 。
有律师觉得,微信当中的表情完全能够当作证据来用,还建议网友在往后使用表情符号的时候,要更加小心谨慎一些。
你会因为微信表情会错意吗?
2020年4月间,广东有一名学生,在微信群里发送了两个敲打表情,老师觉得该表情是不礼貌的,便批评且责令其去写检讨。事后,该学校的副校长对着媒体称,老师觉得学生是想要打她,而事后双方已经消除了误会 。
于现实生活里,因运用表情从而引发的误会,也并不是个别情况。极目新闻的记者察觉到,在微信的表情当中,有一个呈现笑的表情,却存在不少种类。
“微笑”,“愉快”,“龇牙”,“偷笑”,“坏笑”,“阴险”,这些和“笑”有关的表情,存在于虚拟空间,通过网络讯号传输给对方,然而常因所用语境不同,交流对象不一样,就有可能致使对方理解的信息有所不同。
来自湖北的何女士身为95后白领看法是,微笑这个表情所代表的是“呵呵”“嘲讽”等负面意思。然而,许多长辈持有的观点却是,该表情能表示友好。 逗号隔开,句末有标点符号。
何女士表示,年轻人相互之间颇为热衷于发表情,特别是在某些交流遭遇阻碍之际,发送表情能够起到缓和尴尬氛围的作用,而且斗图已然成为众人的一种娱乐途径,。
武汉商务人士万先生表示,要结合具体语境以及交流对象,在相对亲密的朋友之间,发表情不容易引发误会,然而要是双方并非亲密关系,特别是针对客户、长辈、领导,那就得谨慎使用,不然会“万劫不复”。
提及“微笑”表情,万先生称,此表情可与“蒙娜丽莎的微笑”相媲美,鉴于各人理解各异,故而最好谨慎使用。
表情符号写入判决书
网络沟通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之中,由于网络符号具备模糊性,所以许多和它相关的争议,还有纠纷,都被写进了法院判决书里。
依据裁判文书网所呈现的内容可知,在二零二零年的时候,化名李云的女子,她是女性,去寻找化名张成的人三次,有着借款共计两万四千元的行为。其中,第一次借款的金额是人民币一万元,并且还开具了借条哟。就在那个夜晚,李云再次去找张成,又有了借款五千元的情况。
张成没开借条,给李云发微信消息,说上午借了一万元,现在变成五千元,总共累计借了李云一万五千元 。
李云用微信表情里的“笑脸”当作回复,之后两人由于借款引发了纠纷而去向法院提起诉讼,张成朝着法院递交了借条、通话记录以及两人微信聊天的截图等各类相关证据 。
经过法院的审理,得出这样的看法,对于二人之间的借贷,其法律关系是有效的,张成所提交的那些证据,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毫无破绽的证据链,这个证据链能够证明李云存在借款24000元却一直没有偿还的这样一个事实。
刑事判决书文本之中同样存在着微信表情之踪影。海南有一位化名叫做瞿浩的男子,以及一位化名叫做李梅的与他同居的女子,他俩之间的感情向来就欠佳,在二零一六年之时,于广东清远清城区,因感情方面的问题,发生了争执 。
瞿浩讲了这么一件事,在当年4月的一个深夜时分,因为李梅和一个有着广西籍贯的男子,在深夜的时候互相发送了“暧昧表情”,他由于气愤不已,于是拿着尖刀把李梅给杀害了 。
案子发生之后,广东省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一审的时候认为,李梅,对于悲剧的发生而言,并不具备刑法意义上面的过错 。
被告递交了上诉请求,广东省清远市的高级人民法院最后判定,此案件源于感情方面的纠葛以及家庭生活之中的矛盾冲突引发等情状属实,然而却并不足以针对被告再次给予从轻判处。
微信表情完全可以作为证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名为周兆成的律师觉得,我国那份题为《民事诉讼法》的法律当中第六十三条明确记载着证据涵盖“电子数据”这一项。从这里能够看出,在有关民事诉讼所需证据的范畴里,电子数据属于被法律所规定的证据表现形式(行政诉讼、刑事诉讼在这方面道理相同)。
最高人民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适用作出说明,其中提到,电子数据是一种信息,它是借助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方式形成的,或者是存储于电子介质当中的。
周兆成律师称,微信表情完全能够当作证据来使用,于法律规定方面而言是有的,相关判例可以对此起到佐证作用,微信表情的使用情形需要跟其他证据材料联合起来,最好构建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并且借助案件事实实行综合判断,有鉴于法律上对此是有规定的。
浙江融哲律师事务所的王雯律师觉得,网络表情存在模糊性,法官会结合案件事实以及其他证据来展开综合判断,所以网络表情成为证据是没有什么不妥当的,网络表情被写入判决书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现,在日常生活里,应该更小心翼翼地使用表情符号的,在重要对话当中,要尽可能使用文字去表达真实意图。
网络时代正在重新构置意义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胡易容教授觉得,网络表情具备像似性,也就是图像性,它直观且富有想象力,能够给网友提供一种造字的原始环境,致使每个人都成为仓颉。
胡易容说,网络时代正在重新构置意义,就像传统汉字里,囧、槑等被改变了原初意义,而且网友们的创造自由被释放了,这还是网络表情广受网友喜爱的重要原因。
胡易容表明,法庭用以证明事实的依据,是我们一般所理解成“讲述真实情况”的一类庄重文本,然而网络上所使用的符号,却是一种“并非庄重严肃或者属于虚构编造”的文本。
网络表情符号成为法庭证据,有着重要意义,它表明“网络虚拟世界”的生活呈现常态化,特别是得到了具有法律意义的文本所承认,这意味着网络表情符号已然成为了我们“语言”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