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传统碰撞擦出“新火花”,文化盛宴为五一假期增添风味
央视新闻:今年五一假期,“看文物、听古韵”成为假日旅游新趋势。 全国不少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为游客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文化活动,让大家在这个假期感受传统文化。 魅力。
今年五一假期,故宫博物院、中国考古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安徽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博机构迎来了大量参观者。 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五一假期前三天,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和55个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共接待游客近4000万人次,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全国一级博物馆参观人数均已达上限。
在浙江余杭良渚古城数字智能体验中心,一条50米长的数字画卷展现在眼前,人物、场景栩栩如生,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古人的勇敢与智慧。古人。 在河南安阳汉字博物馆,新开设的趣味汉字课让大家充分体验文字文化的无限魅力。
五一假期期间,红色文化遗产和革命遗址也迎来了大批“游学”群体。 井冈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五一假期前三天,井冈山接待游客近1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600万元,同比增长41.14%,2023年增长44.13%。
在曲阜三孔景区,不少身着汉服的游客参与儒家经典拓本、魏辨三绝等沉浸式体验活动。 大家静静地坐在这里,领悟古人的智慧。 节前三天,三空景区共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同比2023年增长27.6%。
陕西延安:游客络绎不绝,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五一假期期间,陕西延安的红色旅游也在升温。 5月2日,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红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共接待游客约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
延安革命纪念馆里,游客络绎不绝。 人们或驻足凝视历史遗迹,或聆听感人的革命故事。
延安不少景区还推出沉浸式“红色之旅”、红色科技艺术展、红色演艺节目《延安幼儿园》《延安往事》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和民俗表演为游客提供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五一假期期间,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和民俗表演为游客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五里古街,“一号读书人巡游”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表演者穿上状元郎、官察等古代人物的服装,走过解元门、会元门、状元门。 游行过程中,他们不时与游客互动、合影、敬礼、赠送状元笔,并在魁星阁前举行魁星祈福,带领游客穿越时空,体验一场古今交融的文化之旅次。
在湖南张家界天门山风景区,土家族大溜子、大勇武术、傩面舞、土家族摆手舞等各种内容丰富的民俗表演依次上演。 游客云集广场,感受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
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白鹿原影视城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达瓦孜表演了惊险刺激的表演。 表演者精湛的技艺令人印象深刻,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 此外,各种国潮互动表演让游客身临其境,给观众带来完整的节日体验。
享受多彩五一假期
五一假期,正是人们外出游览大好河山的好时机。 这两天,多地出现客流高峰,各景区、景区、文化区也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演出和互动项目,让游客尽享节日欢乐。
这里是浙江省慈溪市的鸣鹤古镇。 游客在白洋湖上划桨。 他们的范围从刚接触桨板的初学者到经验丰富的爱好者,甚至一些专业人士。 结合五一假期的客流,当地还组织了不同距离的桨板比赛,让大家在比赛中感受到运动的魅力。
走进江苏盱眙县黄牌街,古街中央挂满了龙灯。 售卖特色美食、文创产品、休闲娱乐等的摊位前聚集了许多游客。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老的街道灯火通明,上演着当地自编自演的舞蹈、戏曲和节目。人们依次表演,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这两天,重庆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挤满了游客。 游客们游览白帝庙等景点,领略长江三峡的魅力。 为丰富游客体验,景区还打造了特色情景歌舞表演。
据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大数据平台显示,5月2日,景区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同比增长约3倍。
5月1日至5月2日,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景区已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景区专门推出定制深度游学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学团。 在景区文物保护中心,前来学习的年轻人深入文物修复工作现场,与文物修复人员面对面交流,了解修复技术; 在数字展厅,他们体验了高科技手段助力文物保护的新成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