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魁星阁”古建筑群修复排除阻碍公职律师成“生力军”

2024-03-02 -

2022年7月,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魁星阁”古建筑群抢修工作因故受阻,相关工作停滞数月。 由于雨水侵蚀和严冬即将来临,抢修工作刻不容缓。 区委政法委公职律师吴艳、李世峰得知这一情况后,依托“公职律师+公益诉讼”工作机制,协同启动公益诉讼调查程序与区人民检察院。

随后,吴岩、李世峰参与了案件走访调查、咨询、起诉听证等全过程,并出具了公职律师法律意见书,建议雪岩镇政府及相关单位遵循“保护第一”的原则,先救人”。 对“吉祥阁”古建筑群采取抢救保护措施。 随后,法律意见书内容被武进区人民检察院吸收,并向有关单位提出检察建议,为修复“魁星阁”古建筑群扫清了障碍。

这是常州充分发挥公职律师产业和职业双重优势的探索之一。 今年以来,常州市法治办公室、市司法局牵头组织全市400余名公职律师参与公益诉讼、法律援助、纠纷解决等,使公职律师法治建设的“生力军”。

2022年11月,常州市在武进区启动试点。 武进区委政法委分别会同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启动“公职律师+公益诉讼”、“公职律师+法律援助”试点,探索公职律师在公共事务中的使用利益诉讼。 志愿者参与公益诉讼、公职律师参与法律援助咨询宣传等工作机制。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全区公职律师成功办理了雪岩镇“魁星阁”古建筑修复、黄里镇古桥保护等一批公益诉讼案件。 共接待群众咨询42件,化解矛盾纠纷36件。 公职律师协助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法律效果。

今年6月,常州市司法局、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常州市“公益诉讼+公诉律师”协作机制》的通知,建立线索提供和案件提供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公益性,在化解社会矛盾、推进依法行政、服务群众等领域,融合创新诉讼公职律师制度与党政机关的优势。保障民生。 截至目前,已有79名来自各行业机构的公职律师成为全市公益诉讼志愿者。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在“公职律师+公益诉讼”工作中,公职律师可以接受区法律援助中心的指派,作为法律援助志愿者,参与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 作为公益诉讼志愿者参与公益诉讼,参与检察公益诉讼线索提供、取证合作、法律咨询等活动,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提供专业意见; 可以为妇女、儿童、残疾人、退伍军人等有劳动、医疗保险、维权等需求的群体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服务; 对于具有代表委员身份的公职律师来说,将公职律师工作中发现的社会问题转化为议案提案,帮助参与政治讨论,是“公职律师+公益诉讼”的更高维度。

据介绍,市司法局还正在与工会、残联、市团委、妇联等对接,拟将公职律师纳入律师服务库,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该行业公职律师的情况,以及该行业的政策、法规和发展方向。 掌握让公职律师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能力,在办理专业案件和提供服务中取得成果。

此前,常州市金坛区政协委员、区司法局办公室主任、公职律师周瑞仁结合该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非法释放外来物种案件, 《关于发挥公益诉讼作用促进本地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以《建议》为题,向金坛区政协提出,得到认真对待并采纳。 随后,区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规范野生动物放流公益活动,并签署长荡湖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协议,为后续长荡湖生态环境修复和生物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公职律师兼具法律适用能力和专业优势,两者结合会产生‘1+1>2’的效果。” 常州市司法局副局长于爱民告诉记者,通过组织规范公职律师参与公益性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行各业公职律师的专业特长和公益属性,参与公共律师的建设。全方位、多角度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为全市党政机关推进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这也是公职律师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专业服务的有效探索。

8月4日,常州市武进区公职律师事务所正式成立。 负责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职律师的服务管理,建立统筹协调部署机制,建立全区公职律师业务培训和实务培训平台。 平台进一步推动“公职律师+公益诉讼”的深化和务实落地。

于爱民告诉记者,常州将以武进区为试点,持续打磨“公职律师+公益诉讼”法治实践品牌,激活公职律师履职“生态系统”,让公职律师在生态环境保护、应急安全保障、维护公共利益、维护残疾人等群体利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结尾-

文:法治日报记者罗莎莎

通讯员 陆卓 宇洲

常州“魁星阁”古建筑群修复排除阻碍公职律师成“生力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