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逻辑判断中的“真假”问题

2024-05-10 -

逻辑判断中的“真假”题,也叫悖论说谎题,是逻辑判断部分最常见的题型之一。 通过研究这类真题,我们发现它涉及到一些逻辑知识的规律,如恒等律、矛盾律、排中律等,并且经常用到困境推理的知识。

1.相关知识点和技巧

在回答“真理与谎言”类型的试题时,需要具备相关的逻辑知识,例如复合命题推理的相关知识。 通过找出问题干中相互矛盾的条件关系,我们可以推断出其中必定一真一假,然后结合问题干中的其他条件,就可以得出有效的结论。

知识点·淘金:

1、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A代表任何概念或判断。

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非A”。 否则,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排中律的公式为:要么A,要么非A。

2.

真话假话逻辑题_逻辑题真话假话区别_逻辑题真话假话怎么做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两个命题虽然并不矛盾,但却是相互对立的(或相互矛盾的),即它们不能同样为真(或不能同时为假)。 那么可以推断这两个判断至少有一个为假(或者至少有一个为真),这也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3、几个重要的等价公式——因为复合命题的矛盾关系比较复杂:

(1)“p∧q”与“非p非q”——→ _(p∧q)=(_p)∨(_q)

(2)“p或q”与“非p非q”——→ _(p∨q)=(_p)∧(_q)

逻辑题真话假话区别_逻辑题真话假话怎么做_真话假话逻辑题

(3)“要么p,要么q”和“p和q”或者“非p且非q”

(4)“如果p,则q”和“p而不q”——→_(p→q)=p∧(_q)

(5)“只有p,然后q”和“不是p和q”——→_(p←q)=(_p)∧q

(6)“当且仅当 p,则 q”和“p 且非 q”或“非 p 和 q”

(7)p∨q=(_p)®q

技巧窍门·秒杀

解决此类试题有两种基本方法:

1、运用矛盾(或对立)法——从题干中提供的所有判断中找出两个矛盾(或对立)的判断,从而知道它们之间的真假关系,并进一步推导出答案;

2. 使用假设-矛盾法——如果真假测试题中没有矛盾的断言或条件,则只能使用假设-矛盾法。 这种方法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但是准确率也可以很好。 确保。

2.真题练习

1.(2010黑龙江)小明忘记了星期几,就问O、P、Q。O回答:“我也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不过你可以问P、Q。” P回答:“昨天是我撒谎的日子。” Q的答案与P的相同。 已知:

①O从不说谎;

②P周一、周二、周三撒谎,其余时间说真话;

③Q在周四、周五、周六撒谎,其余时间说真话。

根据上述条件,今天是星期几? ( )

A. 星期一 B. 星期二 C. 星期四D.星期日

【静嘉分析】C、从题中的条件②③可知,P和Q不能同时说谎,所以今天必须一个说真话,另一个说谎。 假设P说谎,只能确定今天是星期一; Q说的是实话,那么今天是周日。 两者没有交集。 假设Q说谎,今天是星期四,P说真话,那么今天只能是星期四。 所以本题选C。 另外,替换法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 所以选择C。

2.(2008年云南)某地有两个奇怪的村庄。 A村的人每周一、周三、周五撒谎,B村的人每周二、周四、周六撒谎。 其他日子他们说实话。 有一天,外地的孙铁来到这里,见到了两个人,就向他们询问了约会的事情。 两人都说:“前天是我撒谎的日子。”

如果这两个人分别来自 A 和 B 两家银行,那么最可能的事实是()。 (2003年浙江)

A. 这一天是星期日或星期五 B. 这一天是星期六或星期三

C. 这一天是星期四或星期二 D. 这一天是星期三或星期一

【静嘉分析】D、张庄和李庄中哪位天才能说出“前天是我撒谎的日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村的人每周一、周三、周五都会撒谎。” A村的人们在周三和周五撒谎。 而这两天的前几天,周一和周三,也是说谎日,只不过是在说谎日说谎而已。 事实与问题相矛盾,所以排除了这一天是周三和周五的可能性。 同理,“B村人在周二、周四、周六撒了谎”也可以排除周四、周六。 周日两个村民都说实话,但周日的前一天是周五。 村民A撒谎,村民B说实话。 此时,村民B应回答“前天是我说实话的日子”,因此被排除。 星期日。 出于同样的原因,周二也可以被排除在外。 直到周一,双方才说:“前天是我撒谎的日子。” 所以选D。

3、相传古代有两座怪城,一是“真城”,一是“假城”。 真城里的人都说真话,假城里的人都说假话。 了解这种情况的旅行者是第一次来到这些城市之一。 他只需要问他遇到的第一个人一个问题并给出“是”或“否”的答案,他就会知道他正在访问的是真实的。 这座城市仍然是一座假城。

以下哪个问题最合适? ( )

逻辑题真话假话区别_逻辑题真话假话怎么做_真话假话逻辑题

A. 你是来自真实城市的吗? B. 你是假城来的吗?

C. 你说的是实话吗? D. 你是这个城市的人吗?

【经甲分析】D.替代法。 在回答问题A时,“真城市”和“假城市”的人都会回答“我是”。 在回答问题B时,“真城市”和“假城市”都会回答“否”。 在回答问题C时,“真城市”和“假城市”都会回答“是”。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一致的,无法判断旅行者所访问的城市是真实城市还是假城市。 只有当被问到“你是这个城市的人吗?”时,如果是在现实城市,则现实城市的人回答“是”; 如果是在假城市,假城市里的人回答“否”,那么旅游读者可以根据两个不同的答案来判断他们的城市。 所以选D。

4.(2009北京(学会))逻辑测试结束后,兰兰、晶晶、玲玲一起讨论了测试结果。 兰兰说:“如果我能得到100分,晶晶也能得到100分。” 晶晶也能得到100分。 璟说:“我觉得蓝蓝能考到100分,但我考不到100分。” 灵灵说道:“如果我能得100分,那么晶晶就不能得100分。” 事实上,检测结果出来后,证明他们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的是实话。

以下哪项陈述是正确的? ( )

A. 玲玲说实话,晶晶没有得100分。 B、兰兰说实话,晶晶得了100分。

C.晶晶说了实话,晶晶没有得100分 D.玲玲说实话,兰兰得了100分

【静嘉分析】B、“兰兰”和“晶晶”这两个词是矛盾关系,一必为真,一必为假。 根据标题“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真话”,可以推断,如果玲玲的话是假的,那么她就是“真话”,玲玲得100分,晶晶得100分。 由此可见,晶晶的话是假的,兰兰的话是真的。 所以选B。

5、(2011年浙江)发生一起盗窃案。 经侦查,两人串通作案。 警方逮捕了甲、乙、丙、丁四名犯罪嫌疑人,罪魁祸首肯定是其中两人。 经询问,A某称:“丁某系犯罪分子。” B说:A是罪犯。 C说:“我不是罪犯。” 丁说:“我也不是罪犯。”

经调查,4人中2人说谎,2人说真话。 那么以下哪一项可能是正确的? ( )

A. A、D 共同实施犯罪 BC、D 共同实施犯罪

C. A和C共同犯罪。 DA与B共同犯罪

【静嘉分析】C、如果A、D的话相互矛盾,必然有一真一假,所以B、C也是一真一假。 如果B为真,C为假,则可以推断A、C实施了犯罪,即C项。如果B为假,C为真,则可以推断B、D实施了犯罪。 没有相应的选项。 所以选择C。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