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性的思考与追求,《金陵十三钗》的另类解读
对人性的思考与追求,《金陵十三钗》的另类解读
我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它叙事的真实性,喜欢它的人性主题。 以下是我自己的评论。 任何相似之处纯属巧合。
一、电影叙事策略
电影《十三钗》在叙事策略上可以说接近美国电影的叙事水平,整体连贯。 虽然这是一部描述南京灾难和日本侵略的电影,但很多情节都处理得非常人性化。 以前在描绘战争中的日本人时,主题一定是我军最后胜利了,而失败的原因是日本人愚蠢得像白痴一样,像动物一样,只强奸不做事。了解策略。 过去的叙述不能算是客观,尤其是早年的黑白电影,日本人和汉奸都傻乎乎的可爱。
而《金陵十三钗》则不然,对敌人的评价越来越公正。 日本人之所以能够占领南京,与其军队的战斗力是分不开的。 如果日本人沉迷于强奸,那么南京的大门可能连打开都打不开。 这部电影对日本人的刻画脱离了日本人傻傻的传统角色,也脱离了日本人只会强奸不会打架的定位,也脱离了日本人只考虑眼前的事实幸福而不考虑长远计划。 。 日本人绝对不会像《雪豹》中描述的那样,整天想着“战争期间”的中国女人。 但战后,你可以,而且他们确实这样做了。 所以,《金陵十三钗》里弹琴的家伙,懂得长远,懂得短期忍耐,甚至懂得温柔。 他们想留住这些学生,以满足大东亚共同繁荣的幻想。 物证记录满足后,当然就没有必要给人造成伤害了。 这些都是敌人的智慧。
从歌颂中国人民斗争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敌人越聪明、越狡猾,我们就越伟大。 相反,如果对方是一头发情的猪,我们如何证明自己的痛苦和奋斗呢? 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这次对坏日本人的刻画更加完整和深刻。 不是坏了,而是损坏了,核心损坏了。 因此,我个人觉得这样对日本人的描绘更贴近历史,对日本人的奸诈残忍的描写也更加深刻。
二、关于《金陵十三钗》主题
恐怕很多人都会讨论这部电影的主题。 我没有看过别人的讨论,但我想最重要的肯定是“妓女的无私”。 我不否认这一点。 但我想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它的主题。 我个人认为:《金陵十三钗》的主题是南京沦陷背景下对人性的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回归。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奇怪的数字。 我们一直在说《金陵十三钗》,但实际上它并不是真正的十三钗,实际上应该是第十四钗。 14名女学生(12人活着,2人死亡),14名妓女(12人活着,2人死亡)。 经过一番计算,这里的两组数字都是14,为什么呢? 是情节的巧合,还是作者的刻意安排? 这其实不是巧合,而是一个比喻。
如何理解14个淫乱的女人?
事实上,14个女学生和14个妓女(我不想用妓女这个词,妓女有生活的无奈,而妓女则是自己的堕落,这两个词是完全不同的)其实是同一群人。 14名女学生实际上是14名妓女。 理想和现实实际上是同时存在的。 现实是我的身体不干净,但我的内心却向往美好的事物。 于是,这14个淫乱的女人,变成了14个清纯的女学生。 与其说他们是在保护女学生,不如说是在保护自己的心。 身体可以被虐待,但心灵却不能。 大家拯救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纯洁的心灵。
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不是讲政治或者救国的,而是讲自我认识、自我价值回归的,只不过它发生在战争的背景下。 这部电影如何定位! 这是一部记录中国人民苦难的爱国抗日电影吗? 或许。 但更有可能的是,在日本侵略和南京沦陷的背景下,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自由的追求。
在14名妓女眼中,“我无法控制我的生,但我可以控制我的死;我无法控制我的身体,但我可以控制我的灵魂。”
怎样理解牧师呢?
什么是牧师? 牧师实际上是一个象征,并且可能不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正的人。 这是14名妓女的信念。 信仰给人力量。 它是积极的、光明的、有未来的力量。 14个女人的心都是那么纯洁。 纯洁的人相信上帝,相信牧师,相信美好的事物,相信真善美。
牧师可能不存在,但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这是14位女性内心的声音。 约翰本人并不是一个好人,也根本不是一个英雄。 但14位女性集体帮助他想象成为一名牧师,他最终成为了一名牧师。 约翰的改变与他本人无关,这是女人内心想要的。
如何理解佟大为?
《十三钗》不是一部宏大的战争片,也没有铺天盖地的部队集结场面。 而是通过以佟大为为中心人物的国民党最后斗争的场面。 事实上,1937年南京沦陷时,国民党及国民党军队放弃抵抗,撤出首都南京。 但一些爱国军人却没有。 佟大为很伟大,也很真实。 只要我孤身一人,我就会战斗到底。 但观众可能会发现,国军队与其说是在战斗,不如说是在保护这14名女学生。 佟大为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也一直保护着他直到最后一刻。
所以这是一个关于14个妓女的精神追求的故事。 佟大为的责任不是战斗,而是保护14名妓女的心灵和梦想。 我突然想起《当幸福来敲门》里的台词,当你有梦想,就一定要实现。 佟大为与党无关。 他是14个弱女子的保护者,是她们可以依靠的男人,是她们的理想。 的后卫。
所以,佟大为在世的时候,就尽到了自己的义务,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14个妓女,也就是14个清纯的女学生心中的梦想。 于是,14名妓女就留在了地窖里。 然而佟大为死后,没有人能保护他们的灵魂,所以他们用身体来保护他们的灵魂。 所以这是一部关于救赎的电影。
如何认识教会?
教堂根本不是一个避难所。 为什么? 因为导演在教堂的第一个场景中就介绍了这一点。 约翰问陈乔治在哪里。 陈乔治说:“飞走吧”
- 哪里?
- 飞走?
- 如何?
- 用炸弹!
短短几句话,观众就得出了“日本人太坏了,连教堂都不放过”的结论。 事实上,我不这么认为。 包括《南京南京》在内的电影无数,赤裸裸地描绘了日本人民的罪恶。 这样的剧情想必也太过分了。 那么为什么导演还要描述爆炸场景呢? 其实他只是想告诉观众,日本人早已不再把这里当作教堂,而是把它当作“红十字”人道主义场所,因为巨大的“红十字”在教堂的空地上若隐若现。但即便如此,日本人仍然轰炸了它的教堂,目标极有可能是“恩格尔曼神父”。 因此,导演想告诉观众:这里已经不是教堂了,教堂也不可能起到保护者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教会呢? 只是一个普通的“地方”。
如何理解教会中的“红十字”?
教堂内的红十字格外引人注目。 一是和平的象征,却被日本人践踏。 二是霍桑《十字架》的互文性。 女性纯洁、独立、自由、高贵,符合人性。 关于教会,我在上面的解释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教堂已经不能算是教堂了,所以红十字也不再象征和平了。 这象征着什么? 答案是:它根本不是“人道主义”符号,而是14名被贴上“婊子”标签的女性为自由而奋斗的故事的象征。 这个“红十字”就是霍桑的《红字》。 《红字》中,女主角每天胸前都戴着一个大“A”。 A是通奸的缩写。 但我是如此的纯洁和善良,所以后来A这个词被解释为天使Angle,强大的Able,或者女战士。
我们可爱的金陵14名妓女就是一个缩影。 表面上,她被贴上了A字(婊子/妓女)的标签,但实际上她做了很多连所谓的绅士都做不到的自我牺牲的事情。 它是如此的崇高和伟大,所以对A字的解释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自从雨墨告诉约翰他想为舒娟唱歌后,他们就变了。
如果把14名妓女和14名女学生比作现实和梦境的话,那么这14名改变容貌冒充学生的妓女在早上醒来后就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 它是现实与梦想的统一与融合。 观众可能会问,13柴最后的命运如何? 其实,不管他们怎么样,他们已经重生,成仙了。 被夺走的是他们的臭皮囊,留下的是他们高贵的灵魂。
有人说结局太仓促、仓促,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灵魂的改造已经完成,实在没必要在肉身上停留太久。
怎么解释那只猫呢?
说起猫,可能有人自然会说猫是整个事件的连接点。 有了猫,就多了一个人和陈乔治的阴谋。 但这只是为了介绍剧情吗? 还是为了展现淑娟的适应能力和聪明才智? 事情没那么简单。
丰臣女养猫,即使在战场上面临生死,面临缺吃少穿的情况时,也养猫。 为什么? 作者或导演想告诉人们,这些所谓的妓女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一个人是否善良,不在于他与“人”的关系,而在于他与“动物”或“人类朋友”的关系。 猫代表“真”,绳子代表“善”。 “耳环”代表“美丽”。 一群真善美的人,我无论如何都不能称她们为妓女。 她们是被生活所迫的妓女(导演一再强调)。 妓女们也有追求人性的内心和追求真善美的权利,于是她们化身为14名纯洁无暇的女学生。
猫的出现,是这14名妓女坦然地面对困难、真正走近她们内心(即14名女学生)的开始。 所以,当14名女学生出现为日本人唱歌时,他们最终选择代替了14名女学生。 有人会问,妓女就不是人了吗? 妓女该不该代表女学生被强奸? 提出这样问题的人只能算是虚伪的人权评论家! 14名女学生是纯洁的化身,是心灵的净土,也是14名妓女的灵魂。 因为生活的压力,妓女没有办法保持身体的清洁,但为什么不放弃身体,保持心灵的清洁呢? 14 妓女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但可以保护自己的灵魂。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丽和梦想的权利,所谓的“妓女”也是如此(我实在不想用这个词)。 他们的肉身早已不在了,他们的灵魂也会消失吗?
陈如何解读?
事实上,陈乔治是当时中国数以万计男人的化身,至少在南京是这样。 他们太小太弱了。 军队已经撤退了。 普通男人能做什么呢? 我只能默默承担起照顾女性的责任,必要的时候可以双手当战车。 这是一部关于女性的电影。 祭司虽然是假祭司,但也不能算是人。 整部电影里,只有一个真正的男人,那就是我们的乔治·陈。 很无奈。 如果当时日本人非常喜欢“爆肛”,我想无数陈乔治都会站出来为女同胞受苦。
陈乔治是信徒中最好的。 6岁被英格曼神父接走,走向上帝。于是,当留学期间有牺牲的时候,陈乔治挺身而出,为人而死。 14名妓女中,有12名必须为学生唱歌。 她们的身体已经无法挽救,但她们的灵魂得到了保护(14名女学生)。 但乔治·陈保护了什么? 没有什么。 他象征着主耶稣,他流下了自己的血,为世人赎罪。 与此同时,他在所有人的心中复活了。 他是真正死去的人,是真正算作牺牲的人。
如何理解Yumo和John之间的性爱场面?
其实说到这里,就很好理解了。 Yumo和John之间的性爱场面非常好。 于墨无法掌控未来,但他可以掌控现在。 明天我没有选择的权利,但今天我对自己的身体仍然有最终决定权。 因此,这是一场逆向的“人权”斗争。 这是女性为自己的权利而奋斗,是女性掌控自己身体的自由,是对自由的自我追求。 Yumo和John可能有爱,但不多。 只是面对未知的苦难,我们有权立即做出决定。 让自己做出决定,无论是对还是错,都是一场斗争。
如何理解淑娟?
我想,事已至此,真的没有必要再说什么了! 淑娟就是玉魔。 他们无论是外貌、气质、气质都是那么的相似。 只是书娟更加书卷气和孩子气,而雨墨则更加成熟和社交。 但不变的是舍生取义、智勇双全的精神。 于墨平静地面对“送死”(就说送死吧),而书娟则平静地帮大家解决困境(猫带来的困境),他们多么相似。
书娟因为父亲买不到船票而受到同学的批评,而雨墨则作为妓院的头目而受到大家的回避。 它们并非巧合。 一是表现在肉体上,二是表现在灵魂上。 表现形式不同,但最终的本质是一样的。 这也是佟大为关注舒娟的原因,也给了雨墨一个特写。 他其实是在保护同一个人!
结局如何理解?
结局没有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吗? 14人是否受到侮辱? 还是残害? 其实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13人中有12人(12名妓女)找到了灵魂的升华,心灵得到了拯救。 当灵魂得救了,为什么还要关注受苦的身体呢?
结论:
这不是关于谁应该死,妓女还是学生? 这是一部关于灵魂自我救赎的电影。 一旦你得救了,一切就都结束了! 人太在乎身体,更应该在乎灵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