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持续推进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水街市场焕新颜
记者走访发现,经过三年的努力,农贸市场在人们心目中“脏乱差”的形象已发生明显改变。 曾经因为“难以忍受的气味”而不愿进入农贸市场的年轻人也愿意前来体验这个世界的烟火气。
水街市场焕然一新
走进江门市水街农贸市场,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通道,灯光、排水口等设施齐全。 市场内的摊位按照粮油干货区、鲜活水产区、蔬菜区等划分明确,摊位上整齐地堆放着琳琅满目的菜肴。 市场中央放置着一个公平的秤,上方悬挂的电视屏幕不断播放着最新的市场动态。
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到处都是“行走的鬼”的地方。 市场管理负责人陆泉告诉记者,“水街”非常有名。 一到下雨天,街道就被淹了,农贸市场更是寸步难行。 菜市场散发出的臭水和气味早已让周边居民感到厌恶。
在政府的指导下,2021年投资700万元以上,对4000多平方米的水街农贸市场进行了改造升级。 “洗地的频率。你能感觉到现在的市场已经完全改变了。” 陆全说,升级改造后,水街农贸市场更受邻居欢迎,参观人数从每天1万至2万人增加到现在的3万至5万人。
“生意不错,我在这里租了三个摊位。” 菜摊经营者徐阿姨表示,每月租金在2000多元左右,比装修前略高。 “涨幅可以接受,改造后,环境变好了,来买菜的人也多了。” 买水果的老人说,以前这里“鬼”多,经常缺货。 现在都是固定摊位了。 ,M。 如果您购买后有疑问,也可以用公道秤称一下。
记者注意到,改造后的水街农贸市场除了硬件上有显着提升外,在软件方面也可圈可点。 据介绍,为确保食品安全,市场每天都会对蔬菜进行农残检测。 陆全告诉记者,为了督促摊主诚信经营,他们还制定了一条规定:如果一个月没有违规行为,租金中返还100元。
正在买菜的白领小张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网购、去大型超市买菜。 “主要原因是我受不了农贸市场的味道,尽管我知道这里的食物更便宜、更新鲜。” 小张说,现在她愿意来水街市场买菜,因为环境不一样了,连菜市场的厕所都开了摊位。 升级了,来这里更像是“购物”。
广东各地频繁推出动作
20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管部门农贸市场整治行动现场推进会”获悉,全省类似江门水街农贸市场的案例还有很多。 截至去年底,“全省农贸市场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共改造农贸市场1883个。 今年,全省已有1489个农贸市场参与整治行动,参与率超额完成计划目标48.9%。
为推动农贸市场升级,广东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创新工作模式。 据了解,近年来,佛山先后出台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设规范》《农贸市场星级标准》等精准指导方案,提供奖励和扶持资金超过5亿元。补贴资金,创新性推出全省首个设计导则,打造具有“乡土情怀”、“佛山风味”的农贸市场。
广州市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区财政奖励和补贴政策。 例如,增城区提供20%-60%的政府奖励补贴,南沙区投入1500万元财政支持。 同时,按照“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的思路,探索多种方式拓宽资金来源,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本投资,为社会资本投资提供切实的资金保障。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深圳以智慧科技为基础,推动线上线下消费监管融合。 深圳改造的287个农贸市场中,建设智慧农贸市场222个。 其中,大鹏新区还开发了农贸市场综合监管APP,整合四大整治任务、共30项监管事项,有效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在珠海,投资超过1.5亿元,改造农贸市场155个,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 在加强市场环境治理方面,珠海推出“五统一”,即统一实行“一日一保洁一消毒”制度、统一配备壁挂式垃圾桶、统一安装玻璃或塑料外壳,统一悬挂支付二维码。 、为水产品摊位统一铺设防水防滑垫,探索出面貌好、环境优美、秩序好、管理强的农贸市场管理“珠海模式”。
文字与图片| 记者 吴山 通讯员 广东督导员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学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