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孙悟空三次离开学经队的原因
(1)孙悟空第一次离开取经队,发生在原作第14章。 事件的过程简单明了。 孙悟空最讨厌唐僧啰嗦。
孙悟空刚刚加入取经队,身上还带着一股贪玩的精神。 他不肯服从唐僧的约束和纪律,直接杀掉了拦路的六名强盗。 唐僧是虔诚的佛教弟子,对孙悟空的“罔顾人命”十分不满。
唐僧以为强盗要杀他就只杀一个人,没想到孙悟空却为唐僧杀了六个人。 孙悟空不配出家,也不配去西天取经。
唐僧有时候很迂腐。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如果我不下地狱,谁会下地狱? 六盗名曰:眼见喜,耳闻嗔,鼻闻爱,舌尝思,意欲,身忧。 它代表了人们的“六欲”,寓意唐僧尚未放弃自己的“六欲”,是一个有气质的人。
唐僧和孙悟空之间很难说谁对谁错。 对于孙悟空来说,他肩负着保护唐僧安全的重任,孙悟空并没有错。 他曾经闹翻天地,受不了唐僧的怯懦和唠叨,于是主动离开了唐僧,但很快在东海龙王的劝说下又回来了。
(2)孙悟空第二次、第三次离队的原因并不简单。
孙悟空第二次离开取经队,也是唐僧第一次赶走孙悟空。 事情发生在孙悟空三次击败白骨精之后。 原创文章第27章:
唐僧见他这句话,越发愤怒。 他下了马,请沙和尚从包里拿出纸笔。 然后他到溪边打水,在石头上擦墨,写了一封贬书,递给行人,说道:“猴头”! 以此作为警告,我不再要你做我的弟子了! 如果再遇见你,我就会堕入阿比地狱!”
唐僧发誓永远不会见到孙悟空。 虽然他不相信自己的誓言,但这至少说明唐僧现在非常恨孙悟空,恨不得他尽快离开自己。 除了孙悟空不听劝告,三度杀掉白骨魔化身之人外,唐僧想要赶走孙悟空还有以下原因:
1、唐僧吃了人参果后,认为自己可以长生不老,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事实上,长生不死并不意味着“不长生不死”。
2、“四圣”试探禅心时,孙悟空向唐僧隐瞒真相,在一旁看笑话,但孙悟空却知道情况。 原创文章第23章:
长老道:“徒弟,你看那堵墙,有一座庄园,我们可以在那里过夜。” 闻言,行者连忙抬起头来,抬头一看,只见半空中笼罩着祥云和祥雾。 知道一定是佛成仙悟道了,但他不敢透露这个秘密,只道:“好啦!好啦!好啦!我们住一晚吧。”
采经队刚组建时,观音等四位菩萨就在采经队“试探四圣禅心”。 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骊山娘娘四位菩萨化作四美人,用财富招募“女婿”,考验佛教僧人队伍。 表面上是猪八戒一个人没考上,实际上是唐僧糊涂了。
菩萨见状,停止了考试,惩罚了猪八戒,称赞了唐僧。 事实上,他们是在警告唐僧。 但孙悟空却在看笑话,唐僧已经对孙悟空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3、孙悟空讽刺唐僧喜欢白骨精。 原创文章第27章:
行人道:“师父,我了解您,您看到他的样子,一定会感动。您若有此心,就请八戒砍些树,请沙和尚找些草,我去当木匠吧。”在这里搭个茅屋,与他圆亲,大家就散了,又何苦再去取经呢?” 长老原本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听了他的话,我都不好意思了,他的头都秃了,耳朵都红了。
孙悟空公然嘲笑唐僧喜欢白骨精。 不难想象唐僧内心对孙悟空的厌恶。
4、猪八戒的怂恿,是唐僧下定决心赶走孙悟空的直接动力。
5、唐僧高估了猪八戒和沙僧的能力,低估了取经路上的困难。
行者道:“师父错怪我了,这家伙明明是个妖怪,他是真想害你,我把他打死了,给你消除了祸害,你却不承认,反而相信了。”白痴的谗言,屡次把我赶出去,俗话说,我不去就是无耻之徒,你瞧,这猴子。越来越粗鲁了,你只是人,那武能和武靖就不是人了?” 大圣一听他们是人,不禁心中悲凉。
6、唐僧认为天上还有人保护。
当唐僧遇到黄袍怪物时,天上负责保护唐僧的队伍并没有采取行动。 这些人对于什么时候来救、是否救唐僧没有标准。
以上就是孙悟空第二次离开求经队的原因。 猪八戒的怂恿起了关键作用,因为唐僧已经相信了孙悟空的话:那三个人是白骨所化的。
(3)孙悟空第三次离队,也是唐僧第二次赶走孙悟空。 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孙悟空三次打败骨魔的时候,如果不是猪八戒怂恿,或者沙僧介入,唐僧也许就不会赶走孙悟空。 唐僧第二次赶走孙悟空时,他的态度非常坚决,纯粹是出于个人情感。
如果不了解当时的情况,你甚至会怀疑唐僧是不是不正常了。 唐僧离开西凉女子国时,孙悟空等人杀死了蝎子精。 从琵琶洞救出唐僧后,唐僧对孙悟空依然心存感激。 但随后在西行途中,孙悟空杀死了绑架唐僧的强盗,形势突变。
唐僧在强盗面前毫无尊严。 一位威严的“圣僧”蹲在地上,对强盗们说道:“陛下,饶我一命吧。” 唐僧好尴尬啊! 孙悟空杀死这些强盗之后,唐僧应该感激孙悟空,但他要拯救这些被孙悟空杀死的强盗的灵魂。
至于救他于危难的英雄孙悟空,唐僧说的话非常难听,并与孙悟空划清界限。 原作第56章:
三藏苦道:“把猴头放过来!等我去捡点土,烧香祈福。” 这就是三藏的黎安北野墓。 坟。 折青竹做香烛,没有光泽,却显示勤奋; 用顽石做菜,虽然没有味道,但却有诚意。 有一个头,就有一个债务人。 和尚别告我。”八戒笑道:“师父都推开了,但他打我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两个人了。”三藏真捡了一些泥土,祈祷道:“你是一个好人。 。 我只告诉和尚,却不会做八戒、沙僧那样的事。”大圣听了,忍不住笑道:“师父,你真是没心没肺啊。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给你拿到经文,现在却被打死了。 这两个小偷,叫他们去告老孙。 即使我开始战斗,那也是为了你。 你不去西方学我,我又何必来这里杀人呢? 我祝他一切顺利。”
一句“他姓孙,我姓陈”,表明唐僧要与孙悟空决裂。 这个时候唐僧就这么讨厌孙悟空,这是很不正常的。 按理说,唐僧不应该说这种难听的话。 毕竟,被杀的强盗差点就杀了唐僧。
孙悟空第二次归队后,一路打败妖魔,保护唐僧。 面对重重生死考验,唐僧应该感激孙悟空。 但在西凉女子王国的时候,唐僧一定是后悔孙悟空让唐僧娶皇后的建议了。
孙悟空怎么会做出如此十恶不赦的事情,还怂恿唐僧娶皇后呢? 如果如来问唐僧与皇后结婚的主意是谁出的主意,孙悟空会如何解释这件事呢? 唐僧是如来、观音心中的“圣僧”。 这不是有损唐僧的形象吗?
我想孙悟空肯定没有这个勇气。 一定是有人指示他这么做的。 此人就是一直与孙悟空有联系的如来佛。
唐僧到达西凉女子国的前一天晚上,皇后梦见了“金屏玉镜”,于是她相信唐僧就是上天为她安排的“金玉良缘”。 事实上,有人故意将“美梦”托付给皇后,这才是皇后疯狂追求唐僧的根本原因。
将梦想托付给某人,是如来等人的专长。 比如把梦想托付给车赤果和金光寺的僧人,就是为了达到如来想要达到的目的。
表面上如来是想让唐僧娶皇后,但如来不想看到唐僧真的留在西凉女子王国,失去元气,所以他暗中安排了蝎子精来监视唐僧。 与此同时,暗恋金蟾子的蝎精被允许见证唐僧与皇后的联姻,使得蝎精放弃了唐僧。
孙悟空接到如来的指示后,立即鼓励唐僧与皇后结婚,甚至还指示唐僧在婚宴上敬酒,使唐僧与皇后的姻缘成为现实。 事实上,孙悟空有很多方法可以让唐僧离开西凉女子王国。
唐僧前世,金蝉子出家之前,与金鼻白毛鼠精是一对。 如来的目的很明确:彻底拆散鼠精和唐僧。
如来安排唐僧与皇后成婚,是为了让鼠精对唐僧(实为金蝉子)失望。 这是他们关系彻底破裂的第一步。 随后在黑松林的镇海禅林寺,如来欲结束唐僧(实为金蟾子)与鼠精的爱情。 如来的真实意图,不是孙悟空能够理解的。
唐僧离开西凉女子王国后,他的大脑逐渐恢复正常,他开始后悔娶了皇后。 唐僧心中一直有与鼠精重新联系的想法。 这是金蝉子的记忆,三百年来都没有被抹去的记忆。
唐僧(金蝉子饰)之所以讨厌鼠精,是因为他怀疑鼠精背叛了自己,而在孙悟空的欺骗下,唐僧也成为了背叛爱情的人。 唐僧的前世金蟾子并没有抓到鼠精“作弊”的证据,所以他对鼠精还是抱有幻想的。
孙悟空是佛经路线的执行者,唐僧则以孙悟空为首。 唐僧虽然善良,但他也不是傻子。 经过西凉女子王国的事情,唐僧知道自己这次是被孙悟空骗了。
对于孙悟空的安排,唐僧觉得自己被猴子给骗了。 再加上孙悟空不听劝告,杀了强盗,这让唐僧更加厌恶孙悟空。 孙悟空听到唐僧说“姓孙”后,就知道唐僧对他来说已经是陌生人了。 孙悟空知道,留在这个队伍里已经没有意义了。
孙悟空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照如来的意愿,绝对没有错的。 如果有错,那一定是唐僧出了问题。
(4)孙悟空不会离开学经队,但他现在必须离开。
于是孙悟空故意制造了一场悲剧,残忍地杀害了一位老人(强盗之一)的独生子,而老人刚刚热情款待了唐僧及其徒弟。 孙悟空故意想要激怒唐僧,让唐僧把他赶走。 然后孙悟空就会去找如来诉苦:“我总是按照你的意思做事,现在唐僧对我有这么大的意见,我不能再继续做了。” 来吧,让我们看看我们能做什么。”
孙悟空与唐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真假孙悟空”事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