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和岗位的潜规则

2024-05-25 -

经典冷荤段子_爆笑冷段子_冷段子什么意思

满族贵族

有工作就有饭吃。

吃东西也要遵守礼仪

礼仪保护的,是历代达官贵人和当权者的吃喝玩乐和支配、控制被吃饭者的特权。

冷段子什么意思_爆笑冷段子_经典冷荤段子

李鸿章参加马关条约谈判

在孔子推崇的周礼中,食是离不开的。无论是祭祀、祭拜鬼神的吉礼,还是丧葬的不祥之礼;无论是婚宴的喜礼,还是朝见、会盟的宾礼,甚至行军打仗的军事礼仪,都有食的仪式。有的以食为主,有的则在吃饭时进行。食是礼仪的主要内容。食的礼仪贯穿了中华文化的骨子里。

但吃饭,通俗地说,就是饭碗。不管你是贵族,普通人,还是街头流浪汉,你都要吃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要吃饭,就得找个碗,一个能盛食物的“饭碗”。饭碗能盛多少,取决于你的能力,取决于你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地位的人,吃饭的礼仪也不同。不遵守、不理解的人,会被人嘲笑,甚至可能在这个地位上呆不了多久。

在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礼仪中,坐什么样的座位、吃什么样的食物都有规定。

天子的宴席有一牛、一羊、一猪,叫太牢;诸侯的宴席只有一牛,叫少牢;天子的宴席有二十六碗,诸侯的宴席有十六碗,诸侯的宴席有十二碗,大臣的宴席有八碗,小臣的宴席有六碗;诸侯的宴席有七层七牛,官员的宴席有五层五牛;天子的宴席有五层,诸侯的宴席有三层,官员的宴席有两层。

这豆不是豆,而是鼎一样的食器,也算是菜。皇帝吃二十六道菜,诸侯吃十六道菜,王公子吃十二道菜,大官吃八道菜,小官吃六道菜。地位越高,吃的菜越多;地位越低,吃的菜越少。吃菜是政治待遇,并不是皇帝的胃最大,一顿饭能装下那么多菜,摆出来给人看,显示丰盛、气派、独特,并不是真的吃!

皇帝、王公、官员的饭碗不能乱用,他们的饭碗和士人和百姓的饭碗不能互换。如果皇帝想在下了解情况,拿了王公、官员或百姓的饭碗,就失去了身份,就不是皇帝了;如果王公、官员或百姓想吃皇帝的饭,那就是谋反,是大逆不道,不可饶恕。所以,这个礼仪的作用,就是维护吃饭的严格等级制度。所以,天下一切美味佳肴,都进了达官贵人的饭碗里。

这种饮食习惯根深蒂固,千百年来始终不衰,从商周到明清,朝代不断更迭,但当政者进餐的礼仪却越来越复杂,所吃的美食也越来越丰富。

经典冷荤段子_冷段子什么意思_爆笑冷段子

经典冷荤段子_冷段子什么意思_爆笑冷段子

清朝下层民众

“满汉全席”创制于清代,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其创制时间却众说纷纭。

乾隆年间,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出现了以满汉全席为名的菜谱,全名为《满汉烤燕窝鱼翅全席》,菜品有128道或108道,需三天九餐才能做完,食材以山珍海味为主,将“山珍八味”、“海珍八味”、“草珍八味”、“禽珍八味”全部收录其中。

“满菜以煮为主,汉菜以汤为主。”“满汉全席”汇聚了满、汉两族美食,又集蒙古、回、藏等民族饮食之精髓,兼容并蓄,博大精深,融美食与艺术于一体。

后来演变成名副其实的“五族共和宴”。“满汉全席”其实就是满汉菜系,汉菜往往带有地方特色,北京的“满汉全席”带有明显的宫廷风味,江南的“满汉全席”又加入了很多淮扬名菜,堪称是美食盛宴。

烤全乳猪是“满汉全席”中最高档的烤制菜肴,菜品种类多达几十种,吃“满汉全席”是一次世界美食、礼仪、艺术的综合体验。单从上菜顺序上看,就很符合饮食养生原则。先上凉菜,后上开胃菜、炒菜、米饭、甜菜,再上点心、水果。荤素搭配得当,冷热搭配得当,有利于充分分享美味,避免暴饮暴食,有损健康。

冷段子什么意思_经典冷荤段子_爆笑冷段子

只有皇室贵族才能吃得起“满汉全席”,平民百姓又怎么会要求呢?饮食礼仪保障了历代统治者大吃大喝、支配和控制被吃之人的特权。“礼不及庶民”的结果是,统治者的各种特权似乎符合礼仪,而平民百姓无休止的苦难似乎理所当然。这才是礼仪的真谛。

礼仪越是神圣,越能显示人的社会地位,每一次宴席都是参加者社会地位的体现。

“设主客,是饮酒之礼。以宰相为主人,臣不敢违君。”主人与臣子分工确定,君是君,臣是臣,吃饭不是随便的。虽然每个人都有胃、有嘴,但在饭菜面前,每个人都是不平等的。整个宴席过程,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维护、强化这个根本!

座位是一种地位,一种身份,一种礼仪,甚至是一种职业。座位就是一份工作。坐什么座位,吃什么饭,管什么事,有什么尊严,有什么面子。

所以,职位就是工作,你坐什么位置,吃什么饭,管什么事,你的尊严和面子都是由这个职位决定的。

不懂这条规则的人将会失去工作!

冷段子什么意思_经典冷荤段子_爆笑冷段子

清朝官员生活照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