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雨被曝买卖论文,其“主观上不存在造假行为”的说法还能成立吗?
2016年8月,韩春雨在河北科技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操作仪器。图/视觉中国
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学公布了韩春雨团队撤回论文的处理结果——明确“未发现韩春雨团队存在主观造假行为”,但其科研经费和学校科研绩效奖励被撤销。这一结论引发巨大波澜,而在此关头,澎湃新闻近日公布了一段据称是韩春雨的录音,让这一结论再次面临信任危机。
录音显示,韩春雨透露,他早年曾靠代写学位论文牟利,还曾有意组织学生买卖学位论文,想用版面费换取妻子在别人论文上签名。
这段录音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媒体报道并未透露录音来源,也未透露录音中人物的背景(或许是为了保护消息来源)。我们期待韩春雨本人对报道内容作出解释和澄清,也希望河北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对报道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如果录音属实,其揭露的性质已经足够严重——根据教育部《学位论文造假处理办法》,“买卖、组织买卖学位论文,让别人代写学位论文,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组织代写学位论文”均属学位论文造假,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涉事学校没有理由坐视不管。
更重要的是,韩春雨因发表一篇名为《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NgAgo》的论文而引起轰动,据说这是诺贝尔奖级别的研究成果。然而,他因无法重复实验而受到广泛质疑。前段时间河北工业大学刚刚公布了调查结果,结论是“未发现韩春雨团队存在主观造假行为”。如果这次录音披露的信息属实,这一结论是否还经得起推敲?这也是河北工业大学相关人士需要再次面对的问题。
虽然“无主观讹误”的结论也引发争议,但结论公布后,从社交媒体上可以看到,学术界部分人士也倾向于“同情理解”:他们认为韩春雨的成果或许只是缺乏学术素养的韩春雨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犯下的低级错误。但论文发表后,学校和地方政府出于政治绩效考虑,为韩春雨额外拨付了资金,并授予他各种荣誉。韩春雨有些左右为难,无法好好面对国际学术界的质疑。如今河北科技大学已采取撤销荣誉称号、终止科研项目、撤销绩效奖励等措施,他为此付出了代价。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他的团队可以重新开始研究工作。
但从此次公布的录音来看,发言者似乎深谙当前高校的学术规则,更是弄虚作假的行家。如果此人真是韩春雨,那么学术界不少人的“同情理解”或许真的太过一厢情愿了。
据录音,他和团队并没有进行过任何严肃的学术研究,博士毕业后靠帮别人写论文为生。到河北科技大学工作后,他更是组织学生买卖论文,让自己的两名学生帮别人写论文,利用手中的职权给这两名学生招揽生意,逼迫其他学生为了毕业而向这两名学生购买论文。他把一个高校教研团队变成了一个封闭的造假、售假窝点,这已经够令人震惊的了。
如果这些被证实,就很难解释为何一位做这种事情的大学老师会因为实验条件简陋、学术基础薄弱而开出诺贝尔奖级别的玩笑。
目前我们当然无法仅凭这段录音就证明韩春雨此前发表的科研成果被故意伪造。但舆论也有充分的理由提出这样的质疑。河北科技大学此前的调查结论也需要进一步验证——毕竟这件事情并不单纯是韩春雨学术道德的问题,也不只是河北科技大学的声誉危机。如果不能彻底查明这起事件的真相,中国学术界的整体声誉将蒙羞。
□王天鼎(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