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 | 于晖:在《东方的曙光》中解读宋庆龄的深邃与高尚
1月20日,由著名导演高希希和知名编剧龙平平、秦臻精心打造的革命剧《东方的曙光》在CCTV-1黄金时段连播三集并迎来大结局。该剧以1949年上海解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面对执政大城市的历史性“大考”,把满目疮痍的“旧上海”建设成生机勃勃的“新上海”。
在重大革命历史剧不断涌现的当下,如何才能给观众带来一部耳目一新、好看又值得一看的作品?《东方黎明》无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自开播以来,该剧收视率高居不下,稳居收视榜首,中国视听大数据(CVB)黄金档电视剧最高收视率达1.910%,多次领跑周榜。社会讨论更是百花齐放,斩获全网80+热搜,主话题#东方黎明#阅读量突破1.9亿。
好剧一定有好剧本。《东方黎明》改编自已故作家刘彤、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刘彤的纪录片《上海之战》,将丹阳大会战、月浦血战、银元之战、“两白一黑”米棉煤之战、剿匪、消灭敌特、“大轰炸”等历史事件进行了高度的故事化、艺术化,形象生动地还原了中共对超大型城市治理的历史“大考”。
一部好剧,需要一批优秀演员的加盟演出。在严肃重大的革命题材中,观众仍能从细微之处看到触动人心的细节,感受到革命前辈的优良作风、光荣传统和人格魅力。《东方的曙光》不仅呈现了霸气宽宏的上海市长陈毅、严谨务实的“共和国掌柜”陈云等革命前辈的形象,还塑造了端庄大方的宋庆龄、直率深沉的黄炎培等一批民主党派人物。
近日,剧中宋庆龄的饰演者于慧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
于慧 饰 宋庆龄
【对话】
“宋庆龄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典范”
澎湃新闻:您这次饰演的宋庆龄和您现在的年龄差不多,都是女性,对内心戏的把握自然更好。您对历史人物的背景做了哪些具体的理解和分析,又是如何外化到表演中的?
于晖:1949年,宋庆龄56岁,确实和我现在同龄。为了了解和塑造这位伟大的女性,我收集了大量关于她的视频和文字资料,阅读了《宋庆龄伟大光辉的一生》等书籍。其中,通过阅读《孙中山传》,我注意到宋庆龄跟随孙中山先生时才20多岁,孙先生在她后来的人生选择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也关注了宋庆龄这些年的悲欢离合,她与孙中山的相识、相会、相知、相爱,以及她的家庭背景、父亲、留学美国的经历等。我还去了海南文昌宋家故居,一方面寻找她以前生活环境的氛围,另一方面也希望亲自探访她的家庭故事。 这一切的努力,言行、外表、内心,让我渐渐走进了宋庆龄的内心世界,也让我对她越来越敬佩。
澎湃新闻:我注意到,《东方黎明》的剧本是由历史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彤根据《淞沪抗战》改编的。
于晖:非常遗憾刘彤先生在《东方的曙光》播出前夕去世,我们都非常悲伤和遗憾……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我的父亲是第三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老兵,参加过解放战争,经历过辽沈、淮海、平津等战役,也经历过南下战役。如果他还活着,今年已经95岁了。直到去世,他的左上臂还留有一块战争年代留下的弹片,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一直没能取出……
所以不管是看剧本还是准备拍戏,我都带着一种感觉,爸爸经历过那个时代,现在我又要去演绎那个时代,这是一种很重的感情,责任也很重大。人生总有遗憾,刘彤老师没看到我们的电视剧,爸爸没看到女儿演宋庆龄,也是遗憾。我是带着很深的情感去参加这个戏的。
澎湃新闻:能否详细谈谈您对宋庆龄这个角色的理解?
于慧:我对饰演宋庆龄的理解是她正直美丽,性格独立,眼神透露出坚毅自信。同时她受过西方教育,视野开阔,心地善良。她最大的功绩就是开创了新中国的福利事业,这恰恰体现了她的大善,一种造福天下人民、关心人民疾苦的大慈悲。同时宋庆龄也是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也是我近几年饰演的母亲形象的极大提炼和升华。宋庆龄一生没有子女,只是一个心系天下人民的伟大女性。这不是封建王朝太后的母爱,而是一个“国母”在共和道路上践行的三民主义。我希望在她身上诠释出那种厚重和高贵。
“当你呼吸时,你需要感觉到脚后跟下沉。”
澎湃新闻:关于您饰演的宋庆龄,我看过最后的定妆照,也看了电视剧,我觉得这可能是所有电视剧中对宋庆龄1949年形象还原最真实的一部了。
于晖:这个首先是造型师的功劳。《东方黎明》整个团队非常强大。这是一部历史剧,除了领导人、社会名人,片中所有角色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所以这次我们(饰演角色的演员)都是以同一时期的历史人物为原型进行造型的。造型师杨树东先生非常认真、专业。杨先生已经年逾古稀,但在片场每天工作都像个年轻人,赢得了全体演员的尊重和信任。
把我的容貌和宋庆龄比,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眉毛。我们对比了宋庆龄当时的眉毛,通过历史照片发现,那是当时中国女性典型的柳叶眉。用我现在的眉毛去画她的眉毛,化妆的时候难度很大。最后,我只好让化妆师把我的眉毛剃掉,按照宋庆龄的容貌画。
在拍摄过程中,我每天的妆容大概要持续六个小时,拍完之后卸妆也要将近一个小时。除了画眉毛,我的整个脸从颧骨到脖子都做了造型。这对演员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你知道吗?你不能转头,也不能抬头。因为如果你抬头,那些地方的胶水可能会脱落。如果你转头太多,那就不行了,因为那不是正常的“皮肤”。你会感觉整个下巴区域都充满了无法排出的湿汗。拍了一天之后,我们正好是在六月份拍摄。我感觉我的整个脸都很痒,很红,就是那种感觉。大概过了一周,我才真正开始适应。
宋庆龄化妆照
澎湃新闻:说到眉毛,其实眉毛和眼睛是一个人内心的种子,那我们就来说说内心戏吧。
于慧:作为演员,我的眼睛太大了。人的眼睛大了,给人的感觉就是心里什么都暴露出来了,缺少沧桑感和岁月感。这几天我也在追剧,把《东方的曙光》每一集都看了一遍。一边看自己的表演,一边回想起当年查阅宋庆龄的资料和照片时的感受。
当然,演戏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还是很多的。我很欣赏丹尼尔·戴-刘易斯在电影《林肯》中的表演,林肯是一位伟大的总统,但丹尼尔把他演得游刃有余,他看透世事的智慧,处理一切的从容,都帮助了我这次饰演宋庆龄。我喜欢凯特·布兰切特主演的《美国夫人》、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撒切尔夫人》等电影。如何演绎沉重之下的轻松感,其实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东方黎明》剧照
澎湃新闻:解放军进驻上海后,严明军纪,为了不惊动熟睡的百姓,宋庆龄在晨曦中出门看望,眼前这支威武、文明的军队令她感动。这一经典场景在以往的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出现。您能回忆一下这一场景的拍摄过程吗?
于慧:宋庆龄一大早就出门,看到解放军战士睡在上海街头,在她眼里,这些军人就像孩子一样,那么年轻,军纪又那么严格。我想演绎她人性中母性的一面,在她的优雅从容中,让人感动,让人触动。她的步态、她的身影、她的话语,都带出一种无声中的悲悯和喜悦。这次在气息的运用上,我把握了“沉”,就是你的气息要能“沉”到脚跟。
澎湃新闻:剧中宋庆龄在受到中共多次邀请北上参与政治、决策之后,其心态有何变化?
于慧:淞沪会战之前,她肯定也犹豫过,但她始终向往光明,站在共产党一边。电视剧里也说淞沪会战是那年5月打响的。在这之前,国民党李宗仁也想利用宋庆龄在共产党那边的声望来调停,但是宋庆龄拒绝了。后来毛主席、周总理都给宋庆龄写信,邀请她来北京。她当然为此很感动,但一方面身体不太好,另一方面又有些顾虑。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宋庆龄在整个《东方的黎明》中戏份不是很重要,而且这毕竟是一部群像剧。宋庆龄是这部剧中关键人物之一,她每次出现都是有内容、有一定的意义和意义的,不是简单的表演,也没有啰嗦。这对演员来说当然是一个挑战。我很清楚,我的每一场戏背后都有时代的背景。如果我掌握不好这些历史和细节,就无法把宋庆龄的内心戏演好,因为这些必然会体现在她的动作、眼神、语气里。表演必须准确、生动。
东方黎明截图
“能够重现上海解放的历史,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
澎湃新闻:我注意到,这次您在剧中有一段钢琴演奏,是施特劳斯圆舞曲(选段)吗?
于晖:这次钢琴演奏是在宋庆龄和黄炎培对话之前进行的,剧情里是这样安排的。我从小就学钢琴,所以还是有点基础的,但这些年都忘得差不多了(笑)。到了横店片场后,我跟高希希导演商量,能不能弹奏一下肖邦的《摇篮曲》?但这个挑战难度太大了,而且剧情里是两人去上海看阅兵的前夜,所以心情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后来选了一首施特劳斯圆舞曲。
我相信努力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希望自己也能在剧中弹奏。到了横店影视城后,我聘请了一位钢琴老师,到她的琴房练习。平时在酒店,我练习的都是网上买的“钢琴”。它的键盘是橡胶材质的,无法与真钢琴的触感相比,手指按上去会有杂音。这次经历让我重新爱上了弹钢琴。我不仅完成了剧中的任务,现在闲暇时也喜欢在家弹钢琴。
于慧拍摄期间练习键盘
澎湃新闻:《东方黎明》是今年“上海出品”的代表作。作为上海戏剧学院培养的演员、上海电影演员团演员,您这次的演出可谓是一部“家乡剧”。能谈谈您个人与上海这座城市的缘分和情怀吗?
于慧:我19岁从沈阳来到上海,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表演。可以说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回想起来,我毕业前就在黄蜀芹导演的经典剧作《围城》中饰演王夫人。1990年电视剧播出时,我已经毕业,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我记得很清楚,那天就是在我们制片厂的演员宿舍里,我偶然遇到了黄蜀芹导演。她把我拉到一边,说钱钟书先生特意写了封信表扬了我,说她(导演)找的演员就是他写小说时想象的那个人物,也就是他笔下的王夫人。从那天起,我真的相信了那句话:没有小角色,只有大演员。
《围城》剧照
2001年,于慧生下女儿后与《围城》导演黄蜀芹合影。
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电影制片厂(现上海电影集团)都是艺术的殿堂,我从白杨、秦怡、张瑞芳、达世昌、向梅等前辈艺术家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执着让我受益匪浅。我和秦怡合作过两次,第一次拍戏时我才20多岁,第二次拍戏时我已经40多岁了,但依然能从她身上汲取力量。
澎湃新闻:您过去出演过不少上海题材的电视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90年代初的电视剧《魔窟76号》中,您就饰演过一位潜入敌方的女特工郑萍如。请您谈谈您过去的演艺经历和有趣的故事。
于慧:当时我还只是大一,觉得所有的表演机会都值得珍惜。在演艺道路上我很幸运,还没毕业就被黄蜀芹导演提拔,90年代还主演过陈家麟导演的《武则天》、《汉武帝》,后来又在孙莎导演的电影《喜莲》中担任女主角,还拿过金鸡奖。
做演员其实是一个被动的行业,每个演员都梦想着接到好戏、遇到好导演。一路走来,康洪雷导演、闫建刚导演、毛卫宁导演等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特别是高希希导演,近几年我跟他合作了四部作品。在出演《东方的黎明》之前,我们刚合作过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村花开》,还有一部正在热播的青春励志电视剧《你好,昨天》。很感谢高希希导演允许我尝试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角色。特别希望好的导演包括年轻的导演能够关注到我这样一个还在扎扎实实演戏的演员,一个还在孜孜不倦追求艺术创作的演员。
《漫山遍野的花》剧照
《你好,昨天》剧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