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国第一位亚裔喜剧演员黄世熙:后来者,以丑取胜
12月27日至31日,黄熙将在ET新舞台为上海观众呈现五场全新脱口秀节目,包括中西合璧的《真是笑话》。这是他回国后第一次在剧场舞台上“讲课”。此前,黄熙曾在俱乐部、大学等地小范围尝试过。“我一直考虑在中国做剧场秀,能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城市实现,我也很兴奋。”
“真是笑话!”多数人被这个标题逗笑。黄熙说,作为海归,自己有太多关于中国和美国的尴尬事可以分享。“我主要讲华侨华人在美的经历,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中国的一些现象。这是一个机会,我愿意做移民的代言人,把移民的乐观、努力、坚强说出来。”他强调,自己不会通过脱口秀节目告诉大家到底该不该去美国,这完全是个人选择。“确实很多人问过我,要不要留在美国,这个很难说,很多人留下来,但也有很多人回来,外国人也来,要看个人发展的方向。”
做过电视脱口秀,现在转到剧场脱口秀,两者有什么区别?“剧场脱口秀越个人化越好,可以完全讲个人经历;电视脱口秀理论上也是主持人的幽默,但电视的力量非常强大。在电视上讲笑话,要照顾不同层次的观众,而且时间比较短,不可能讲很长的笑话,要求在几十秒内把笑点说出来。”
黄熙说,相比电视,剧场互动性更强。“如果你讲了一个笑话,观众不笑怎么办?”黄熙说,自己在世界各地都遇到过这个问题。“这很正常,如果你做脱口秀,观众听了你讲的话就笑了,说明你肯定没有尝试什么新东西。如果你讲了新东西,就有观众沉闷的可能。我不太怕观众沉闷,最多继续讲下一个笑话,或者把沉闷的观众当笑话看。我觉得如果太把沉闷的观众当回事,就搞不出什么新东西了。”
即使是自己写作,也会有灵感枯竭的时候
偶尔在台上抛出段子口的黄熙,在接受采访时,更多展现的是理工男的朴实,与脱口秀艺人们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张扬不羁的性格,完全没有相似之处。“是的,有人这么说过。可能我在台上声音比较大,但台下我听起来更像一个普通人。有些人喜欢在台下讲笑话,但我个人觉得我在台下就一个普通人,这样大家听着舒服一点。”
黄熙并不是上海剧院做脱口秀的第一人,在他之前有周立波,在他之后有王子健。黄熙怎么评价这两位同行?“2008年我刚来上海的时候,看到周立波的演出海报,第一眼看去觉得很像美国的脱口秀,从内容上看也是美式风格,挺好的,至少让大众对脱口秀有了一定的认识。”至于王子健,黄熙坦言私下看得比较多,“我觉得他挺好的,希望他越来越火。”那怎么看自己呢?“我的内容可能还是比较美式幽默,你能看到里面不合逻辑的部分,用它逗人发笑。”
对于一档脱口秀节目,那么多笑料,都是您自己写的吗?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黄熙很诚实地回答道:“在剧场里,我什么都写。但在电视节目上,七八成都是编剧写的,当然也有我自己创作的,有两者结合的。电视需要的内容太多了,全部自己写不现实。”
和很多创作人一样,黄熙刚开始的时候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小笔记本,一有想法就会记下来,哪怕是在等红绿灯的时候。现在做全职脱口秀主持人,他基本上每天都会抽出固定的时间写作。“我大概会把想到的想法记下来,然后整理一下再创作。”会不会有干涸期,什么都写不出来?“当然会。会有那么一两天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这很正常,但无论如何都会写点什么。”
谈及脱口秀的即兴表演部分,黄熙表示,对于一些演员来说,这可能是最难的部分。不过,在他看来,表演者坐下来写,写完再说,说完再逗大家笑,这才是最难的部分。“即兴表演的部分就像相声演员的现场表演,那些东西其实在你有经验之后很容易做到,它可以很好地调节现场的气氛,但很难把它作为你的招牌作品呈现出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